APP下载

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2015-01-28孙根祥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听说读写

孙根祥

摘 要:语文教师应牢固树立开放式“大语文观”, 打破课堂中心,教材中心,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要经常告诉学生仔细认真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听说读写能力在语文能力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也要先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

关键词:观察积累;刻苦认真;学习环节;听说读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82-02

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会终生受益无穷。良好的习惯须从小养成,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阶段,在诸多养成中,习惯的养成最为重要。习惯有着丰富的内容,包括道德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学生的这些习惯的养成,主要靠教师,尤其是学习习惯。

当前,教研教改浪潮汹涌,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教师十分注重课堂效率的提高,借鉴和尝试各种新教法,但往往收不到显著效果,如语文,老师普遍感到难教,费时费力而事倍功半。原因何在?没有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重要原因之一。不管教学怎么发展,也离不开传统支撑。语文教学也万变不离其宗,习惯养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成”与“败”,应首先抓住这个关键。

语文教师要注意养成学生哪些习惯呢?

一、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

语文是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一种语言工具,它天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语文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高山流水,清风明月;大漠孤类,长河落日的塞外风光;草长莺飞、山清水秀的妩媚江南;人生的悲欢离合,求索的艰难坎坷……都是语文课里鲜活的内容。所以,语文不是一本单一枯燥的教科书,而是活生生的、五彩斑斓的生活。在这个层面上,语文教师应牢固树立开放式“大语文观”, 打破课堂中心,教材中心,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把缤纷多彩的生活引入语文学习,给语文学习注入生机和活力。教师要把课文和生活联系起来,指导学生透过文字再现活生生的生活面貌。要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与语文的撞击点,挖掘其中的素材,让语文学习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看影视作品,游览河山,逛街购物,休闲聊天,谈心说笑……等等。有的教师在课前安排几分钟让学生谈谈当天的所见所闻,在节假日前让学生写倡议书、发言稿、书信等,都是十分有益的尝试。

一般来说,学生观察生活是零散的、杂乱的。观察生活的能力并非生而有之,它是经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而获得的。社会生活总是通过人物活动来体现的,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主要是对人的观察和积累。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一人一事”,从此开始,久而久之,就成了“十人十事”、“百人百事”,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生活宝库,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观察、积累生活的能力,又在生活的沃土上,给学生播下了语文综合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的种子。

当前,很多学生写作走入了“无我”的误区,写作文不是用“我”的语言表达“我”,而是改装范文,或无病呻吟。其直接原因是没有生活积累。杯子里有水,才能倒得出,脑子里有生活积累,才能写得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只要勤于观察积累,写起来文思会像泉水一样往出涌,而不至于像挤牙膏一样往外挤了。

二、刻苦、认真的习惯

和其它课程的学习一样,语文学习也要下一番苦功的。古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不惊人誓不休。”就是这个道理。万事勤为先,语文学习首先应做到:勤读、勤思、勤记、勤练、勤写。另外,语文教材很特殊,是文选式的,知识点不直观,打个比方来说,一本教材、一篇课文不是摆着现成饭菜的一张餐桌,而是蕴藏着丰富矿产的一座宝山,入山者获得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是否细心认真。个别尖子学生学习时特别细心认真,如读课文,能结合老师的讲解,注意每一个字、词、甚至标点符号,注意理解句意、段意,注意把握全文结构、主题思想、写作技巧,还能利用工具书,参考课外资料,做出详细的读书笔记等。而不少学生在学习中习惯于采取“粗放型”的方式,甚至到了觉得语文学习除了生字新词外再没有什么可学的程度,所以学习成绩总上不去。近年来,学生受标准试题、课外参考书等影响,学习语文越来越倾向于“技术性”,偏离了夯实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正确方向,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经常告诉学生仔细认真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行为,逐步养成学生学习的好习惯。

三、遵循学习过程的习惯

学习的过程一般是:制订计划——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作业练习——系统复习。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缺一不可。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怎样要求人们提高效率,在校学习阶段,这个过程都不会改变,其环节也不会减少。时下一些广告中宣扬的所谓学习的“速成”“高效”“秘诀”等等,其功用是十分有限的,甚至是不科学的、骗人的,万万不可轻信。当前学生学习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即对“学习”的理解发生偏差,认为听课、做作业就是“学习”,结果,因为没有计划、没有预习,所以听课无目标、无重点,听得一塌糊涂;因为没有课后复习,脑里无知识,所以做作业困难重重,只好以看书、看答案、看别人了事,失去了做作业考察知识掌握和巩固情况的最起码的意义。对此,教师要注意加以纠正、引导。

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又有各自的习惯要求,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培养,如课前预习,不能叫学生把书看看或读读就完事大吉,而要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要求;上课前应叫学生做好心理准备、知识准备、物质准备;要求学生在上课铃响后,立即进入学习状态,寄希望于老师、于这节课,听讲抓重点,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经常布置、检查课后复习情况;做作业应使学生到:按时、独立、认真,合乎格式要求,及时纠正错题,并善于从中发现、弥补学习漏洞,调整学习的目标、方法。

四、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听说读写能力在语文能力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也要先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

1、听话的习惯。集中注意力,注意理解对方所说的内容,并注意概括要点、抓住重点。

2、说话的习惯。态度大方,口齿清楚,用词妥切,语句完整,表述清楚简洁,有条有理,得体自然。

3、阅读的习惯。首先要有阅读的欲望和兴趣,这是阅读的动力和保证。第二,要调整好姿势,安神定身,这是阅读的前提和基础。正如朱熹所说:“人要读书,须是先收拾身心,令其安静,然后开卷,方可有益。”第三,要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鲁迅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这些名人先圣的经验无不在告诉我们,读中思、思中读,才能起到阅读的作用,才能“开卷有益”。最后,要善于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达到相应的阅读的习惯要求,如朗读,要做到大方地读(包括用普通话读、姿势正确、发音清楚响亮)、正确地读(不读错字、不丢字添字、不重复读)、流利地读(把握好停顿和语速)、有感情地读(按文章读出不同语调、注意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不管采用哪种阅读方法,读后都应做做练习、写写心得笔记。

4、写字和写作的习惯。字是人的门面,如人的面目一样。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们对学生写字的要求大大降低了,甚至不做要求了,不少教师只看学生写字笔画“够数”,不管别的,这是违背语文教育规律和原则的急功近利的行为,得到了分数,失去了根本,长此以往,危害无穷。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坚决摒弃和克服这种做法,回归本位,踏踏实实从写字教学抓起。写字要做到姿势、执笔方法正确,笔顺、结构无误、笔画到位。要坚持写楷书字、规范字。尤其要注意养成不写错别字的习惯,坚决反对动辄就发明字,动辄就用同音字、形似字代替的做法,要在细心认真的基础上,勤请教、勤查字典词典。写作是对写字的大检验,更是对语文知识、能力的大检验,除要做到上述几点外,还要注意养成构思的习惯,一挥而就的习惯,修改的习惯,认真对待老师批改和评讲的习惯等。

养成学生以上习惯,是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的,语文教师工作头绪多,教学任务重,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功”,把学生的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了,才能真正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听说读写
数学学习也要“听、说、读、写”
对英语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和应对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探究初中英语听说读对促进写作能力发展的影响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