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痕迹教育

2015-01-28高倍丽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中肯剖析师生关系

高倍丽

摘 要: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尤其是本学科的老师总是习惯以圣人、权威形象自居,总习惯以一个尊者、长者、说教者的身份面对我们的学生,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势,舍不得一呼首应的威风。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就多了一些赤裸裸的教条:要怎么样怎么样,不要怎么样怎么样;必须怎么样,否则会怎么样 , 教育的痕迹十分明显。造成教育青少年的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

关键词:无痕迹教育;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73-01

随着学校教育环境和社会现象的多元化,现在学生的思想活跃,分析问题能力都比过去有所增强。在这种客观情况下,他们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反应有好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但他们不可避免的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从原因到结果都很令教师感到意外和辣手。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去面对和解决呢?无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独到的解决方法,但我们在解决完这些问题后,是否能再回头去思考一下,我们的方法和手段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又是如何思考我们。如何选择一种最适合、最一针见血的方法和手段是需要我们去好好思考和寻找的。我认为最有成效的教育应是无痕迹的教育。何谓无痕迹教育,就是在不知不觉中使受教育者获得深刻的教育。真正的教育不是反复“叫育”,而是点到为止,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

一、定义及意义

“无痕”教育,即作为被教育主体的学生,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受到教育。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更温暖孩子的心,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

二、掌握批评教育的艺术,淡化教育痕迹

1、暖批评,评而不责

批评是教育的重要形式,无痕迹教育对批评的艺术有较高的要求。有人的批评暖人心,有人的批评伤人心;有人的批评让你如坐春风,有人的批评却使你如鲠在喉。如何才能产生最佳批评效应呢?领导心理学指出,批评应当是对错误本身客观的剖析和中肯的评价,而不应是严厉的指责和训斥。指责和训斥常常伤人自尊,毁人自信,甚至造成批评者和被批评者的感情对立,这种批评最多只能让人怕你烦你,很难让人敬你服你。而以剖析和评价为内容的批评则不然,它强调对错误行为本身作客观的剖析和中肯的评价,而不是个人感情的主观发泄,不是简单的责任追究,这样就有利于沟通人的感情,为被批评者接受批评奠定心理基础,又容易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自己的错误,进而心悦诚服地改正这些错误,实现自我人格的完善。 实践证明,对缺点、过失、错误的剖析和评价越是客观和中肯,批评就越有力,而客观、中肯的剖析和评价又常常表现为对缺点、过失、错误的某些肯定性认识。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不妨首先肯定他们积极的方面,然后再论及错误和缺点本身。这样,批评就显得客观而中肯,就有了力度和深度,学生也就容易接受了。

2、冷处理,论而不逼

一次英语课上,我叫一位名为“芙蓉”的同学发言,突然冒出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芙蓉姐姐”惹来全班哄堂大笑,弄得这位同学甚是尴尬。下课后我找这位同学谈话,他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怎么办?我一不追,二不逼,只是平静地说:“你不必绞尽脑汁考虑如何过关了,我这里没有任何惩处,只想和你交换一下我的看法。我以为,第一,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第二,下回如果要谈时事,请用英语。他没有辩解,也没有承认自己的错误,我也不作追问,事情就到此为止。事后,在一次无意的谈话中,他对我说:“老师,你用不一样的批评方式保护了我的自尊,我也理解了你的用意。”这件事使我想到一个问题,即批评教育学生,当他们对自己的错误没有认识或不愿承认的时候,不必穷追猛打,非要搞个水落石出不可,不妨采取一点“冷处理”,论而不逼,理到话止。高压之下的认错和检讨有多少是心灵的真正感化和顿悟而不是对付高压的权宜之计呢?论而不逼,理到话止的处理方式,乍看起来是“不了了之”;但是,因为这种教育方式注重心灵的透视和剖析,注重人格的评点和开导,所以,它往往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现代教育学要求我们教育学生既要有利于促进具体问题的解决,又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既要着眼于即时效应,又要着眼于长久效应;而有些老师教育学生只重视前者面忽视后者,严格地说,这是教育的失败,是教师的失职。

3、引导而不直接批评

对学生的教育采用启发的方式比起直接教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种教育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在传统教育中,部分教师对学习成绩不好,犯错误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使得那些学生受到排挤,个性、心理受到压抑,找不到成功的阳光,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师生关系白日化。在现代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能够平等而互尊的对待学生,关心、呵护学生,以“理解人、尊重人、关爱人”的角度出发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健康的成长。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所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说到启发,有人可能会产生这样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只有教师提问才 是启发,其实不然。启发者的形象并不是只靠提问事实现。应该说,诸如生动形象地讲故事,用情感打动学生是一种启发;用实物演示,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这是一种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在做的过程中悟出道理,还是一种启发;即兴小品演示,根据自己的认识程度,通过自己的语言、行动来表达真情实感,这仍是一种启发;即使是教师的说理,只要说得深动、亲切、通俗易懂,而且针对学生的困惑,说到点子上,能把学生的思路打开,同样还是一种启发。总之,启发于否,不在形式,而在实质。

综上所述,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嫫林斯基所言:“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了自我教育要求的时候才能实现”。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强化师德,从观念上调整心态,转换角色,杜绝使用愚蠢的教育方式,提倡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

猜你喜欢

中肯剖析师生关系
自拍神器
一元一次方程错解剖析
剖析高考数列创新题
“几何图形初步”错解剖析
留学前辈的26个建议,不能再中肯了!
取材宏博 立论中肯 成一家言——评《南北皮黄戏史述》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