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驴

2015-01-28朱大珪

新疆人文地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毛驴喀什

朱大珪

1995年夏,我刚十七八岁,中学毕业后,响应祖国的召唤: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便从故乡江西莲花县出发,途经五省,横跨华夏,千里迢迢来到了祖国的最西端——新疆喀什市。

喀什见闻

一到喀什,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喀什像个小集镇,古色古香,不见高楼,民房幽深,小巷纵横,街道狭窄,遍布土路,风沙弥漫,熙来攘去,满街毛驴;有的人骑着毛驴赶集,有的人赶着驴群吆喝着,有的毛驴车上摆满当地土产品是做小生意的,也有的毛驴车上铺着毡子或地毯是载客搞客运的。总之,喀什随时随地可见毛驴,驴鸣充斥着街头巷尾。坐落于市中心的闻名中亚的艾提尕尔清真寺的右侧就有一个好大的驴马店,店内马槽边拴着赶集人或从远处来喀什做礼拜的人寄存的驴和马,一片马嘶驴叫,驴头马嘴。对于驴,我在老家从未见过,只在学校念书时从书本上认识它。

来到喀什后目睹成群的毛驴沿街溜达,还时不时地听到驴叫,使我甚感好奇而又喜闻乐见。从那时起,我才知道喀什素有中国毛驴之乡的美称是名不虚传。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著名画家黄胄专程来喀什体验生活,创作了描绘驴及其主人的系列作品,使喀什驴在全国一举成名。

1958年初,我才真正开始与毛驴打交道。那年,全国开展机关干部下放劳动锻炼运动,自愿报名,组织批准,加入到喀什专区机关干部下放劳动锻炼队伍,开赴疏勒县帕其叶戈壁滩上安营扎寨,开荒造田,建立喀什专区阿尔肖干部农场。在该农场劳动锻炼半年里,我有幸担任毛驴运输队队长,队员6人,分3组,每组2人,各组拥有毛驴10头,主要任务是给被开垦的处女地拉运肥料。当时我们的口号是:誓叫戈壁变良田!肥料来源于牛棚、马厩、羊圈。牲口棚圈里专门有人负责挖粪(起圈),把粪块装入麻袋里,一般是每袋百把斤重,由两人手拉手地用一根棍托起麻袋放到驴背上。承载过重,毛驴就会尥蹶子,甚至趴下来个驴打滚。驴是直线思维,主人一声令下,说走就走,说停就停,它会驮着肥料自然而然地直接送到田间地头,不管来回多少趟,一声令下走到头。所以,赶集的老乡往回家的路走时,躺在毛驴车上尽管睡大觉,毛驴会把自己送回家。由于我们摸清了毛驴的运动规律,充分利用毛驴会认路的优势,因而出色地完成了场部交给我们往田间送粪的任务。

半年的劳动锻炼,不仅锻炼了自己,而且熟悉了驴的本性。当我被组织上选拔到山东财经学院调干学习后,在济南学习两年的日子里,我还念念不忘与毛驴打交道的往事、轶事、趣事。最近获悉:国家驴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喀什成立。喜讯传来,又勾起了我对驴的深深回忆。

说驴

驴是地地道道的平民,驴的形象不佳。在人们所驯养的劳动力当中,驴属于小字辈。论身材,驴比马小了一圈,远不如马高大魁梧;这在崇尚高大形象的年代,驴便首先吃了大亏,根本上不了档次。论颜色,驴是千篇一律的灰色,这与马无法相比——你瞧,马白的如玉、红的似火、黑的像炭,即使是杂毛的马也是色彩艳丽,十分好看;在重视外表的时代,驴无疑没有任何的竞争力,只能靠后站,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驴的力气远远不及马,不及牛,驴只能承担拉小车、驮杂物、驮人的工作,而大车由马拉;这样,论功劳,更是没有驴的份,虽说驴也有苦劳,可惜苦劳不顶事,人们讲的是论功行赏,无功则不赏。驴的叫声也很让人烦,以致人们常常有把唱声不雅、难听戏称为驴叫。总而言之,驴是不入流的东西。

但是,尽管如此,我一直对驴抱有好感。我觉得,驴是一种令人敬佩的动物。

通过辛勤劳动取得的果实才是甜的,这才是驴的生存哲学。驴不但极能吃苦,而且有非凡的耐力。农村老百姓拉磨常常使用的是驴。驴身体较小,便于转圈,而且转圈时从没有头晕的毛病。驴拉磨时,你一声令下,它就开始行动,任劳任怨、默默使劲、从不偷懒,只要你不下令停下,它便一直拉下去永远不知疲倦,这种自觉性是极为不简单的,而那种耐心也是极为可贵的。驴拉磨一拉就是一天,有的在头部套上遮眼罩,尽管绕着磨盘转圈,中间往往很少休息。驴不论多么累,它永远不会耍滑,它力气虽有限,但总能竭尽全力,这对于动物来讲,完全可以称为十分高尚的品德。

驴还有一种很可贵的反抗精神。驴虽卑微,但它遇不公正待遇时,便会奋起反抗,发起驴脾气。养驴的人知道,驴发起驴脾气是很难对付的。驴似乎清楚,自己在人手下卖力,一律地造反、对抗是不行的,否则就会很快把自己处理掉;但一味地迎和、顺从也是不行的,那么会把人的脾气养得更坏更糟,自己将要挨打受欺负更受罪;只有把服从与反抗有机结合起来,才是对付人类的最佳方法。从这一点看,驴是一种极为聪明的动物。

驴敢于抗暴,不向强大势力低头。在农村,驴对身材高大的马和牛从不畏惧,有时驴一鸣,还使马、牛感到恐慌。其实《黔之驴》就说的是一只勇敢的驴与虎相拼的故事。

驴产业:

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喀什的广大农村里,驴除拉磨外,驴及其驴车还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驴,载人出行,运输实物,因此维吾尔族人家都养驴。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维吾尔族农民也学会了做生意,不仅合理出售老、残驴,而且分别繁殖培育了“肉用驴”“胶用驴”“奶用驴”供应内地市场需要。现在一头普通的毛驴,已卖到上千元,养驴也能致富,驴肉变成了“龙肉”,低脂肪、高蛋白、多营养、口感好,驴皮也被市场收购去了。你瞧,如今驴的价值是越来越高了。

专家指出,喀什的驴产业大有前景。但是,目前驴在喀什城里已是销声匿迹,公交车、小汽车、摩托车代替了满街的毛驴,农民进城不再骑毛驴;金银首饰店、玉石玉器铺、大小超市代替了驴马店,农民进城住进了宾馆。这是社会的大进步、大繁荣、大发展。但驴到哪里去了?值得调查、分析和考量。尽管喀什的毛驴存栏量曾占全疆的42%,全国的6.5%,量化一下,喀什要发展驴产业,任重道远。纵然历史上曾有过阿凡提骑着毛驴闯天下,新中国成立后曾有过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现代喀什特区人要发展驴产业必须要有大作为。endprint

猜你喜欢

毛驴喀什
Beautiful And Rich Xinjiang
骑上毛驴找毛驴
毛驴的悲哀
遇见喀什 读懂喀什
遇见喀什
遇见我的喀什
帕米尔高原的精灵
聪明的毛驴
毛驴拉车
聪明的毛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