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术教育

2015-01-28邹晓蕾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想象美术孩子

邹晓蕾

摘 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激发创作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美术教学因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想象力的丰富性,绘画、手工的操作的实践性等决定着他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作能力方面起着独特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64-02

绘画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让教师依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利用绘画的魅力,来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绘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画的境界,这是值得我们每位美术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题。教孩子画画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让他们画得如何如何像,而是激发他们内在的灵性,即对世界的感悟。空气流动起来,才会清新。同样,让孩子们的眼光和思想“流动”起来,才会激发出智慧和灵光。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美。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是缺少发现。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美的情景让学生去感受美,让学生觉得美就在我们身边。教师可以用直观形象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如在上《包装纸》这一课时,教师先准备各式各样的包装纸让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学生心中感受到美,就会有了兴趣和热情。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让学生由衷的感受美丽我们不远,从心底发出美的赞叹。又如在上〈设计房子〉这课时,我事先拍摄几组照片,从电脑上播放出来时,学生看到一排排的楼房、亮闪闪的灯光、摆放整齐的家具等,都惊叫道:哇,好美呀!教师在适时加以引导:“其实我们天天看到的、用到的都是美的东西,同学们今后要善于观察发现这些美。我们能不能用我们的小手也设计出来美的东西呢?”同学们积极活跃起来。

二、创造宽松氛围。

人们总是喜欢寻找孩子们表现在画中的奇思妙想。那些与众不同的色彩、线条与形象,和谐而富于个性,常令成人们赞叹不已。孩子们尤其喜欢画色彩,当五颜色六色的颜料通过他们的小手自由地挥洒在纸上时,他们常常快乐得手舞足蹈。我们教师应尽量为孩子们创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启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有充分施展个性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尽情的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最美最好的画。

三、把握灵性灵感。

在我的眼里,爱画画的孩子都是聪明的孩子,你看,五彩的笔下流淌出多少可爱的画面。那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那么纯洁,那么美丽,充满了灵性。我一直认为,教孩子画画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让他们画得如何如何像,而是激发他们内在的灵性,即对世界的感悟。空气流动起来,才会清新。同样,让孩子们的眼光和思想“流动”起来,才会激发出智慧和灵光。

例如:在带美术兴趣小组的一天,外面下起了小雨,我想:对于雨,每个人在不同的时刻都有不同的感受,如果让孩子把这些感受画出来,一定很有意思。带着孩子到雨中去跑跑吧!孩子们在雨中玩得很快乐,同时,我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观察雨中有趣的事物。回来后,我让学生把刚才所见、所闻、所感画下来。瞧!画得多好:1、向前倾斜的身体和腿的动作,表现了行人在雨中匆匆赶跑的情景。2、人物的神态画得非常生动。你看他们低着脑袋,紧锁着眉头,瞪圆的眼睛望着前方,嘴唇闭得紧紧的,一副紧张而顽强的神态的。3、好大的风啊!树叶纷纷飘落下来,小姑娘的头发都飞了起来。她们用双手紧紧地握着伞,生怕一不小心,伞就被风刮走了,画得多有意思啊!4、走在雨中多么好,小花小草被雨水冲洗得干干净净,小朋友的心情也被小雨冲刷得快快乐乐……

四、课堂中,激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去创作。

想象是创作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美术教学中,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为儿歌配画,学生们不仅能从诗句中感受生动的形象,而且还能扩大学生画画的联想范围和进行形象的思维能力,并且使儿童的品德情操受到教育。他们的技能可能会幼稚,表现能力也很有限,但他们的构思望望很新颖,别有趣味,对于学生们这些闪光的创造性火花必须给予鼓励,通过鼓励一个学生,而激发齐全提学生进行再创造的热情。又如为画配故事,在教学中,要强调引发,激发学生内在感受,情绪、想象、气质和才能等等。由引发然后产生联想,联想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美术作品恰恰就是想象思维的产物,通过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得到想象思维训练,而且能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善于挖掘,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越是开放的教学,学生就越能发挥自身的潜力。当然,这样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高,课堂的组织课前要周密考虑,课堂中还要善于调控。但是,经验需要积累,成功来自尝试,相信自己相信学生,会使我们在教学改革中更有勇气和魄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堂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为此,在课堂上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我们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当然,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就该因地制宜作些调整,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

例如:(1)绘画方面,可以选择节约材料的形式,教学以线描为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构图技巧,还能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和丰富的再造想象力。

(2)在教学色彩知识时,可以以演示为主,并结合一些生活实例,(如利用学生服装的颜色进行冷暖色,对比色等进行游戏)

(3)欣赏课除了书本上的作品外,还可以走出户外,欣赏家乡的新楼房,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培养立志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思想感情。设计十年后家乡的样子、楼房的样子、马路的样子、学校的样子……,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带来的乐趣,体验艺术的魅力,同时使课堂更加的有活力。使学生的思维无限地得到延伸。 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多样化的,作为美术教育者不再“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在“用”教材之余,应走出课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教师用爱心施教的同时,要给学生创设适宜的人际环境,给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

参考文献:

[1]《河南教育》

[2]《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3]《中小学美术教育》

[4]《中小学教师培训》endprint

猜你喜欢

想象美术孩子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