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急救护理学》课堂高效性

2015-01-28李白煜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急救护理高效性教学方法

李白煜

摘 要: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体系,探讨在急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何化繁为简,突出重点以提高课堂高效性。创新教学方法,改善课堂设计,提高学生的应急意识及急救水平。

关键词:急救护理;教学方法;高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31-02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跨学科、多专业综合应用的新兴护理学科。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各类急性疾病、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各种突发事件对各类危急重患者进行抢救护理的一门临床护理学课程。具有实用性,操作性和应急性。学好这门课程,能够很好的应付临床和生活中很多突发事件,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但很多教师反应急救护理学学时少,任务重,实践性强,学生不能融会贯通。那么如何合理安排急救护理课程,在有限的课时里,让学生掌握常见急救护理知识,树立急救理念,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课堂高效性概念

所谓课堂高效性是指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基础上,追求最大化的教学效益与教学效率、其核心是有效果、有效率、有价值的教学。有效果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完成了该完成的内容,达到了学生想要实现的学习目标。有效率指的是课堂效率尽可能高,体现在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有价值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做了值得做的事情,来满足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要求[1]。本文以如何提高课堂高效性为依据,从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急救意识、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提高急救护理学课堂高效性策略

1、优化教学内容

急救护理学课本关于急救技术和急救护理知识有数十种之多,如何让学生在各种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或急性疾病发作或者出现突发事件时,选择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护理手段,已达到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关键。要想达到这种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将急救知识和突发应急事件相结合,将各学科的常见急性病种进行提取、揉合并结合急救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病例和实际,回顾和巩相有关的知识和急救技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重点讲授急救护理结合临床的特点,以及其它各学科没有出现的急救护理病种和常见的急救护理知识,从而达到突出重点,优化教学的目的。

2、强化急救意识

从知识的学习到知识的临床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很多同学在笔试考试过程中能够取得高分,但真正在实验操作中显得慌乱,手足无措,往往抓不住重点,这说明学生的急救意识还不够,还不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那么如何培养这一意识呢,首先需要贯彻一个原则就是“ 时间就是生命”。在教学过程中由始至终都要向学生强调临床护理中的急救意识。在讲授中使用大量生活中生动、形象的案例,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法、视频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这一印象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同时要告诫学生,急救过程要迅速、及时、准确。要对潜在的危险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够熟练运用救护技术对并病人实施救护。包括在救护病人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在操作中最容易出错的步骤等,并注意每一个细节。同时,向学生反复强调必须熟练掌握每项急救技术操作程序,每个病种的急救程序。这样在急救过程中,既争取了时间,又可体现自身的价值。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使学生对急救护理学产生浓厚兴趣,同时也强化了急救意识[2]。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案例导入法

每节课可以以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或临床中的病例作为切入点,使学生带着问题及如何解决问题去学习每一堂课。例如在讲到海姆急救法时,可以列举生活中包括媒体报道中每年因异物卡到气道造成病人窒息的数据及案例让学生思考怎么样才能够在短时间内解除气道梗阻,挽救病人生命。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结合案例,逐渐引导和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最后老师总结。并进一步指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们了解抢救病人的关键是时间。再如讲到急性创伤时可以引入这样的病例:女性,40岁,汽车撞伤后10min入院。昏迷、面色苍白,Bp90/60mmHg,P>120次/分,瞳孔右>左,X片示右侧股骨骨折,腹部检查,除右侧腹肌稍紧张外,余无异常。遂急诊行骨折固定,术中输血1000ml,但血压不断下降,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紧急进行剖腹探查,发现脾破裂,行脾切除术,但因休克加重,术后2h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问:

①该伤员是否为多发伤?依据有哪些?

② 该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③你认为该伤员急救的重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病人进行救治,使学生树立“先救命,后治病。脏器重于四肢”的原则。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致,提高授课效果。

(2)示教法

示教法是临床护理最常用的技能训练教学法,特点能是加强教学直观性,是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书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迅速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示教是一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手段,也是保证急救护理实践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灵活地把握示教时机,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首先通过视频演示操作的步骤、方法,然后将学生分小组,在操作前教师进行示教,并并每一个步骤的原理、要点、操作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述,使学生明白每一个步骤的意义,了解操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再次对学生进行分组操作,教师根据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及问题进行纠正和解答。实际操作结束后,通过情景模拟、病例分析等多种方式交替进行考核。先由操作者本人进行评价,并由同组学生相互点评,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性示教,指出学生们在操作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纠正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既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和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3)归纳类比法

将学生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按照某一系统纵向联系横向比较,综合归纳找出某一系统疾病共同点与各种疾病的不同点。以此帮助记忆,加深理解。例如,急性中毒这一章节中,课本讲述了多种疾病的中毒抢救,比较繁琐,相互有交叉,学生也不好记,并且容易混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先讲中毒后的总的抢救原则和措施,然后讲述各章节不同中毒的抢救要点时,结合总的原则,联系不同中毒抢救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共同点归纳,不同点分析类比。从而突出抢救的侧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小结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操作性和实用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将课本中的知识熟练的和临床相结合,达到抢救病人的目的。就要求教师需要根据课本与临床的差异及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活学活用。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授课课时内,让学生抢救能力和意识得到提高,使学生在临床上能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并能及时、合理地运用到患者身上,值得每一位教师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赵海燕.如何提高人体解剖的课堂高效性[J].中外妇儿健康,2011(5):302~302

[2] 李圳英.《急救护理学》教学的探讨[J].当代护士,2008(7):98~99endprint

猜你喜欢

急救护理高效性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浅谈水质检测的高效性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再思考
如何实现小组学习的有效性、高效性
研究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
语文阅读课堂高效性构建策略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