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乡县沩山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和做法

2015-01-28傅学雷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7期
关键词:水保项目区管护

傅学雷

(宁乡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局,湖南 宁乡410600)

(责任编辑 张培虎)

1 宁乡县概况

宁乡县地处湘东偏北的洞庭湖南缘,东与长沙市区为邻,南接湘潭,西与娄底、安化交界,北与益阳毗邻,东西跨度88 km,南北长69 km,总面积2 906 km2,属雪峰山余脉向东北滨湖平原过渡地带,境内地貌为山地、丘岗、平原,整个地势由西向东呈阶梯状逐渐倾斜。

宁乡县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8 ℃,年均无霜期274 d,年均日照时数1 739.2 h,年均降水量1 358.3 mm,水资源丰富,境内有沩、乌、楚、靳4 条主要河流和3 座大、中型水库,其中黄材水库为全国三大土坝水利工程之一。

宁乡县交通发达,县城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60 km,石长铁路、长常高速、319 国道横贯东西,洛湛铁路连通南北,S206、S208、S209 和S311 四条省道贯穿县境。

宁乡县现有人口132 万人,辖33 个乡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被世界考古界誉为“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该县自然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生猪之乡”“茶叶之乡”“温泉之乡”。县域经济较为发达,综合实力位居湖南省前列、全国第68 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教育、通信、电力、交通、医疗等事业稳步推进,社会大局稳定。

2 项目概况

沩山项目区位于宁乡西部,涉及沩山、黄材2 个乡镇29 个行政村的401 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255.35 km2,人口6.6 万人,治理前有水土流失面积64 km2,占总面积的25.1%。项目建设自2009年10月开始至2012年4月结束,共对项目区6 条小流域进行了治理,完成治理面积43.159 km2。

3 前期工作审批及任务完成情况

3.1 前期工作审批

2008年10月14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2009—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湖南省宁乡县沩山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会,后以水利部水保〔2008〕583 号文对该报告进行了批复。

3.2 任务完成情况

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 315.9 hm2,其中坡改梯15.3 hm2,水土保持林440.93 hm2,经果林337.97 hm2,封禁治理3 521.7 hm2;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30 处,其中蓄水池6 口、排灌沟渠15 处(13 km)、山塘48 口、谷坊16 座、拦沙坝18 座、沉沙池19 口,护岸工程6 处,生产道路2 条。

3.3 项目投资情况

项目实际完成投资878.7 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80 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84 万元,市级财政资金17.5 万元,县级财政资金22.5 万元,项目区自筹及群众投劳折资174.7 万元。

4 项目建设与管理

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工程质量监理、监督制,资金报账制,合同管理制,项目公示制,群众投劳承诺制,工程检查验收制等,并对工程资料进行了归档管理。

5 项目建设成效

5.1 大力发展林草措施,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项目区3年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3.16 km2,其中新造水保林、经果林面积778.9 hm2,主栽品种为当地群众喜欢和支持的油茶、茶树、大叶樟等乡土树种。将坡耕地调整成林果园,植被覆盖率从治理前的37%增加到治理后的42%。经3年封育治理,项目区植被郁闭度迅速提高,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5.2 积极建设水利设施,社会效益显现

项目实施的3年间修建小河坝、山塘、沟渠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30 处。通过山塘固堤扩容增蓄、沟渠清淤护砌畅通、河坝修堤保水蓄水等工程措施,夯实了水利基础,增强了项目区农田抗旱防涝能力。工程的修建使367 hm2农田旱涝保收,群众十分满意,社会效益得到体现。

5.3 综合治理的经济效益显著

沩山项目区林果园建设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经济效益显著。开发建设的33.3 hm2同庆茶园在2013年就已产生效益,产值可达6 万元/hm2,年实现经济效益近200 万元;工程措施使367 hm2农田增产粮食30 万kg,增加经济效益60 万元。

6 主要做法和经验

6.1 领导高度重视

省、市、县业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领导对项目建设十分重视,先后10 多次亲赴项目区建设现场进行督查。县人民政府成立了沩山项目区实施领导小组,制定了资金落实、项目进度、工程质量、管护措施等目标和责任,并对项目建设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6.2 强化宣传发动

从深度与广度上注重宣传发动,增强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一是在项目前期深入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家中进行宣传,并召开动员会,讲解国家农发水保项目相关政策及其实施的重要意义;二是在项目区显要位置设立了56 块固定宣传牌,书写7 800 m2的墙体宣传标语,并出动流动宣传车9 台次,发放宣传手册1 000 多份。上述措施,充分调动了项目区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他们踊跃投工投劳,积极参与建后管护,投劳折资达174.7 万元。

6.3 注重科学规划

在项目建设中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科学配置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治理与开发相结合,达到了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松溪小流域井冲村,原沟渠长久失修,淤塞严重,旱不能灌,涝不能排,稍遇洪水,就淹没公路、农田,当地群众怨声载道,苦不堪言。2011年,宁乡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局组织设计、施工人员深入现场,高标准修缮后达到了旱能灌、涝能排。在植物措施配置上,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重点考虑了茶树、油茶及果园的开发,规模开发了同庆村有机茶园33.3 hm2、双龙潭奈李园13.3 hm2、松溪油茶林基地26.6 hm2,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6.4 规范项目管理

强化项目建设规范化、制度化,避免了工程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把设计关、施工关、苗木采购关、质量监督关、检查验收关、资金管理关,确保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农发水保项目的各类管理制度执行到位,保质保量按计划完成了治理任务,治理成效显著。通过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夯实了农村水利基础,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塅溪小流域4 座拦沙坝解决了2 个村4 个组500 多人出行需绕道的困难,同时解决了4 个组26.6 hm2水田的灌溉问题。松溪小流域护岸工程保证了井冲、塅溪2 个村2 000多人的出入平安。据分析,项目区生物、工程措施年增加蓄水468.99 万m3,有效解决了244.5 hm2农田的灌溉问题,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量11.97 万t。

6.5 重视治理成果管护

治理项目完工后,宁乡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局要求项目受益村切实重视建管工作,制订管护方案,落实管护人员,并对治理成果及管护工作进行跟踪服务。目前已对项目区连片规模开发的经果林、水保林进行了招商引资,引进了专业大户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强化了建后管护力度,确保了资金投入。

猜你喜欢

水保项目区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难题及解决措施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浅谈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