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东县松叶蜂防治技术

2015-01-27徐元林

绿色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防治技术

徐元林

摘要:指出了景东县发生的松叶蜂种类为祥云新松叶蜂,1年发生1代,主要以幼虫食害云南松、思茅松的针叶。经长期观察和实践,掌握了辖区内松叶蜂的发生规律和生活史,制定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通过连续几年的综合防治,如今已彻底杀除了松叶蜂危害,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关键词:景东;松叶蜂;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2005902

1引言

松叶蜂为节肢动物门膜翅目松叶蜂科,普洱市景东县发生的松叶蜂种类为祥云新松叶蜂,主要发生在景福镇及林街乡。其主要以幼虫食害云南松、思茅松的针叶,严重影响林木正常生长和松脂产量;重度危害时,针叶全部被吃光,呈火烧状,可造成林木零星或成片枯死,如图1和图2。

图1松叶蜂幼虫食害后的松木

图2松叶蜂幼虫食害松木似火烧

为防止松叶蜂蔓延和扩散,经长期观察和实践,目前已经掌握了辖区内松叶蜂的发生规律和生活史,制定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自2012年来经过3年的综合防治,如今已彻底杀除了松叶蜂危害,有效保护好了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充分发挥了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形态特征

(1)成虫:雌虫体长9.5mm,黄褐色,触角27节;上颚前端、中胸盾片前缘及侧缘、腹部2~7节背板及第8背板小部分、第9~10 腹节背面黑褐色,腹部3~8节侧面白色,足胫节除基端外与跗节均暗褐色,翅透明具暗黄色云斑,脉和翅痣暗黄色;刻点额区粗而密皱,胸背则稍小,小盾片较稀,1~8节腹以第1背板中部及5~7背板两侧较密;唇基前缘弧形凹入,中窝长圆形,头及胸部密被黄柔毛。雄虫体长9mm,黑色有光,触角32节;上唇、唇基前缘、上颚基部、须、前中足除基节外、后足、腹部背板侧缘及腹板红褐色,翅脉和痣亮黑褐色;刻点头部粗密,胸部较稀,腹部1~8节以第1~2背板中部密而粗;其余如雌虫。

(2)卵:初鹅黄色,船底形,长约0.80mm,宽约0.20mm。

(3)幼虫:大龄幼虫体长20~25mm,头深褐有光,体深墨绿或桔红、黄色,背线狭而色浅且两侧具暗纵纹;各节3个小环节,每小环生成列的刺毛,近足基部具2组黑色小点状刺毛;腹面黄绿或红色,如图3和图4。

(4)蛹:长7.0~10.0mm、宽4.0~5.0mm。

(5)茧:丝质,圆筒形,初白色,后黄褐色。

图3景东松叶蜂幼虫(一)

图4景东松叶蜂幼虫(二)

3生活史

景东县境内的松叶蜂一年发生1代。9月初卵开始孵化出幼虫,幼虫期约160d(9月至翌年2月中旬),幼虫8龄,1~4龄幼虫于9~18时聚集于当年生嫩针叶基部取食表皮和叶肉,食量占幼虫期的20%,傍晚及早晨的食量占一天的3/4,受惊时释放出白色粘液;5~8龄幼虫分散且食整个针叶,11月至次年2月取食量最大,栖所无食料时成群向邻枝或邻树转移迁移,因此受害林分常呈团、块状或片状分布,海拔1800m以上的林分常成灾,孤立木、林缘、山顶、山脊和个别高大松木受害重。低龄幼虫期和茧期降水多即湿度在60%以上、12℃以下和25℃以上时死亡率高;2月上、中旬老熟幼虫下树于0~6cm深土壤中结茧;5月下旬至8月中旬蛹羽化成虫,高峰期在7月上旬,成虫羽化10~15时最盛,中午常在树冠上层飞翔,早晚伏于松针丛中;6月下旬至8月中旬产卵,卵多产于郁闭度0.5以下的疏林、孤立木、林缘及林冠上层的针叶内,卵成2列排于针叶的刻槽中,叶面呈黄色或褐色泡状鼓起;每只雌虫产卵120~250粒,卵期15d左右,9月初卵开始孵化。

4防治方法

4.1改进营林措施

营造针阔混交林,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势和林木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幼虫危害林木。

4.2物理机械防治

主要采用人工进行捕杀,即在卵期、低龄幼虫期,用人工剪除幼虫群集枝及有卵枝条,茧蛹期人工挖掘茧蛹块,集中烧毁。此种方法只能用于小范围发生危害时采用。

4.3生物防治

4.3.1利用天敌防虫

松叶蜂的天敌种类很多,如幼虫期有蚂蚁、蝽等;蛹期有寄生蝇等;成虫期天敌有蜘蛛、山雀、赤眼蜂、广腹螳螂、八哥、画眉、杜鹃等天敌,平时应当注意保护好这些天敌。

4.3.2以菌治虫

幼虫期施用100亿孢子/g白僵菌或100亿活芽孢/g苏云金杆菌进行喷粉防治。这是景东县普遍采用的防治方法,此种方法,不仅工作效率高、防治效果明显,而且对人、畜和植物无明显危害,在林副产品中没有残毒,是最佳防治方法,如图5和图6。

图5松叶蜂幼虫生物防治药物

图6松叶蜂幼虫生物防治(人工喷粉)

4.4化学防治

4.4.1毒杀成虫

在郁闭度0.6以上的林地,在松叶蜂羽化盛期应用“741”插管烟剂熏杀,每亩0.5kg。

4.4.2毒杀幼虫

盛孵期的幼虫,使用25%敌马油剂,或25%双敌油剂,或40%氧化乐果乳油,3倍液超低容量喷杀,用量3kg/hm2。

幼虫期,使用50%敌敌畏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或50%久效磷乳油2000~2500倍液,或25%苏脲Ⅰ号200~4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或90%敌百虫晶体1000~2000倍液,或25%对硫磷微胶囊喷杀。

中高龄幼虫开始大量转移为害时,在集中连片、郁闭度较大的林分内,可施放杀虫烟剂,如施放敌马烟剂进行熏杀,每公顷15kg。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学校.森林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2]任玮,曹葵光.森林病虫害防治[R].昆明:成人高等教育选用教材编委会,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防治技术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