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8例复杂性胆囊炎患者行腔镜胆囊次全切术的可行性探讨

2015-01-27门中俊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21期

门中俊

28例复杂性胆囊炎患者行腔镜胆囊次全切术的可行性探讨

门中俊

【摘要】目的 探讨对复杂性胆囊炎患者进行腔镜胆囊次全切术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28例复杂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腔镜胆囊次全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腔镜胆囊次全切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满意。

【关键词】复杂性胆囊炎;腔镜胆囊次全切术;可行性探讨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gallbladder of laparoscopic subtotal resection of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atients with complicated cholecystitis. Methods 2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mplicated cholecystiti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ing laparoscopic gallbladder subtotal resection for treatment,control group using traditional sigmoidectomy cystic resection,compared two groups of curative effect. Results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blood loss,complication rate,and the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gallbladder subtotal re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icated cholecystitis was significantly.

【Key words】Complicated cholecystitis,Laparoscopic gallbladder subtotal resection, Feasibility study

复杂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特点有起病急、病情危重、病理复杂等,一经发现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复杂性胆囊炎的主要方法[1]。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8例复杂性胆囊炎患者,分析对复杂性胆囊炎患者进行腔镜胆囊次全切术的可行性,并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8例复杂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其中观察组有7例男性,7例女性,年龄为26~71岁;对照组有6例男性,8例女性,年龄为25~7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具体操作为:仰卧位,取患者右肋缘下切口,将胆囊完全剥离后及时对腹腔进行冲洗,冲洗干净进行缝合,采用间断式缝合的方式缝合切口。观察组采用腔镜胆囊次全切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为:患者姿势为仰卧,截取患者的脐部位置作为切入点,进行穿刺并建立人工气腹,在穿刺点注入CO2气体,充分控制好CO2的进气量,将人工气腹的压力控制在8~12 mm Hg,然后置入腹腔镜,在腹腔镜的辅助下行四孔法手术[2]。在该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姿势应为头部居于高位,脚部居于低位,两者相差15°,左边居于低位,右边居于高位,两者相差30°。使用腹腔镜对患者的腹腔进行深入探查,对患者的胆囊病灶部位及其周边的组织粘连情况做好分析后,将胆囊与周边组织进行剥离,待胆囊的三角区和胆囊动脉充分显露出来后,将胆囊切除[3]。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均采用抗感染、止痛和静脉补液处理。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例如: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下床活动时间等,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当P<0.05时,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通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临床指标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下床活动的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肺部感染1例,胆漏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肺部感染2例,胆漏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42%,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复杂性胆囊炎早期的发病病症表现隐匿,但是当患者的胆囊部位受到其他感染或是化脓之后,胆囊的炎症反应就会蔓延到周边组织细胞,使患者发生剧烈的反应。该病的后续发展有可能会引发患者脱水、休克等不良病症,因此,对该病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5]。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腔镜胆囊次全切术因其微创、术野开阔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复杂性胆囊炎中[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复杂性胆囊炎患者进行腔镜胆囊次全切术不仅能让医疗人员更为清晰地观察患者胆囊病变部位的变化,暴露效果好,而且手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因此,对复杂性胆囊炎患者进行腔镜胆囊次全切术,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杨亮.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2):114-115.

[2] 祝浩宇,冷勇甫.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炎症期胆囊炎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420-421.

[3] 孙亚飞.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7):912-913.

[4] 曾高云,延军,李超. 分析探讨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109-110.

[5] 丁海华. 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探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7):65-66.

[6] 郑学智,薛立峰. 老年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及治疗体会[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14):28-30.

【中图分类号】R65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16(2015)21-0057-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21.043

作者单位:473000 南阳市中心医院胆道普外科

Feasibility Study on 2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mplicated Cholecystitis Using Laparoscopic Subtotal Resection

MEN Zhongju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of Nanyang Central Hospital,NanYang 473000,China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