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科研单位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2015-01-27

中国煤炭 2015年2期
关键词:神华集团神华科研单位

乔 波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市海淀区,100083; 2.神华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昌平区,102211)

★企业天地★

企业科研单位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乔 波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市海淀区,100083; 2.神华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昌平区,102211)

作为我国最大煤炭企业的“智库”组织,神华集团的科研单位在遵循正确导向、传承和创新并重、以人为本的原则下,不断推动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围绕创新文化建设这一核心,打造文化“软实力”,为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

企业 科研单位 文化建设 路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很多国有企业通过资源有效配置和整合的方式建立了自身的科研机构,以统筹企业所在行业领域内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的技术研究,统筹企业整体技术创新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和运行管理等,这些科研单位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企业实现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载体。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文化资源已经成为能够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软实力”,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在科技研发和企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 神华集团科研单位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神华集团作为国家最重要的能源央企之一,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建立了以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决策层,集团科技发展部为管理层,以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神华科学技术研究院、神华科技发展公司、板块技术中心、基层单位和创新支持机构为应用层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这些科研单位兼具企业和研究机构双重身份,与集团内传统生产单位相比,具有成立时间短、人员素质高、文化背景多元等特点,神华集团科研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在保证科研方向、推动科技创新、凝聚发展力量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1.1 确保科研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推动企业进步和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在国有企业中弘扬民族精神、引领和保持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需要,是国企实践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需要,是维护和发展企业职工的根本利益、创建和谐企业、保持企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神华集团作为国有独资公司和中央直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历来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切实履行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全面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大型能源企业的责任,神华科研单位及其人员必须始终把爱国、强企作为研发工作的目标和动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我国的能源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无疑为确保科研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提供了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制度保证。

1.2 提高国有科研单位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John P.kotter和James L.Heskett两位教授在11年间通过对美国22个行业中挑选出来的207家公司进行考察发现,具有高绩效文化的公司与没有高绩效文化的公司相比,总收入增长方面前者是后者的5倍,企业员工人数增长方面前者是后者的8倍,这说明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

当今时代,文化直接影响到科技创新并逐步起到了技术创新母体的作用。国有科研单位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是科技开发的源动力,管理和科技的创新始于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文化将给企业注入活力,带来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是不断增强国有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能力的重要内容。

1.3 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神华集团科研单位作为集团高学历、高素质、国际化高端人才的“集聚地”,拥有宝贵的智力和创新资源。以神华科学技术研究院为例,这支平均年龄在36岁以下的年轻队伍,其中85%以上是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各领域专业人才。可以说,神华集团的科技创新大业依赖于这些创新人才,而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开发人的精神力量、激发人的创新活力、为神华集团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 神华集团科研单位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遵循的原则

神华集团科研单位由于成立时间较短,企业文化建设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为此必须要遵循正确的发展导向、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企业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推进。

2.1 正确导向原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涌动、社会变革与发展异常迅速的形势下,央企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顺应宏观、微观环境的变化。在科研人员多元文化背景的情况下,科研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原则就是坚持正确导向,甄别文化精华与糟粕,在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提倡多元化,促使科研工作始终沿着爱国、强企的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2.2 传承和创新并重原则

作为集团的下属单位,神华集团科研单位企业文化建设要植根于集团的文化体系,坚持全集团高举“神华”一面旗帜,坚持名称、核心理念、标识三个方面的统一,保持神华集团企业文化的整体性与统一性,发挥文化合力的作用。在传承的基础上,作为集团的下属单位,各科研单位可以根据战略目标和角色定位,不断依靠改革和创新来提升文化建设的活力,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外延,构建个性鲜明又独具特色的子企业文化,使神华文化主干挺拔、枝繁叶茂。

2.3 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以德治企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最核心的理念,是神华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科研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遵循爱国、强企、厚德的价值导向,引导科研人员树立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和德行天下的律己精神。同时,对于神华集团科研单位来说,“以人为本”更加侧重于建立灵活高效的平台吸引和利用海内外优秀智力资源,更加侧重于满足科研人员的精神需要和价值实现,更加侧重在多元文化背景的融合和碰撞中保持开放性和包容性。

3 神华集团科研单位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

企业文化是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它分为三个层次:精神层、物质层、行为层。神华集团科研单位企业文化建设也应在这三个方面逐步深入开展。

3.1 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是企业管理的灵魂。

为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强化集团整体形象,神华集团牢记央企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保障能源供应和国家能源安全,明确了“为社会发展提供绿色能源”的企业使命,“坚持矿、电、路、港、航、化一体化发展,打造国际一流大型能源企业”的企业愿景,“科学和谐、厚德思进”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科学发展,再造神华, 5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的企业发展战略,“艰苦奋斗、开拓务实、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和谐统一,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企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为神华集团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神华集团科研单位应该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科研创新工作主旋律,开拓创新,用颇具特色的语言凝练表达本单位的企业战略、企业伦理和企业经营哲学,在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纲要》的指导下,制定和编制符合神华集团整体要求和本单位实际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企业文化手册》等。

以神华科学技术研究院为例,建院伊始就开始着手企业文化的构筑,在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框架下,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和研究院的中心任务,提出“以打造世界一流能源综合企业研发单位”为目标,奏响“讲理想、讲奉献、讲能力、讲修养”的职工教育主旋律,逐步形成文化力与管理力、文化力与技术力的和谐统一,营造“一身正气、宽厚待人、崇尚科学、作风严谨、工作务实、为人坦诚”的企业文化氛围,并将这一目标落实到行动,为神华科学技术研究院良好企业文化的形成奠定了精神文化基础。

3.2 物质文化建设

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神华集团科研单位建设优秀的物质文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营造良好的品质文化,始终坚持科研产品——各类研究成果、课题报告、评估材料、信息情报产品的高品质,同时按照集团VI (视觉识别系统)统一报告设计、规范LOGO使用等。二是建设整洁优美、和谐舒心的企业内外部环境。神华科学技术研究院、低碳所、科技公司等神华集团科研单位座落于北京昌平未来科技园区,崭新、宽敞的办公环境和“创新、开放、人本、低碳、共生”的良好氛围保障了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各单位党委班子积极解决好员工交通通勤、医疗保障等问题,努力做到使职工“食不忧、住不难、行方便”,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扫除了后顾之忧,形成了坚实的物质文化基础。

3.3 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动态反映,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

为了让企业的精神文化真正“落地”,达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的目的,神华集团科研单位可从三个方面来引导和规范员工的行为:首先,要对科研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结合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战略等,划定企业的“高压线”和“防火墙”,明确企业的“是非”观念;其次,要按照统一的价值目标,对企业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风险控制与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服务流程管理等进行制度和文化的整和、改造、优化,使各项制度都体现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反过来能够促进制度的执行;最后,要通过氛围的营造和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并形成长效的行为习惯。

4 科研单位文化建设的核心——创新文化的建设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和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企业应对危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科学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神华集团成立近二十年以来,通过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创建了矿路电港航化一体化发展、产运销一条龙经营的神华模式,迅速成长为世界级的煤炭综合能源企业。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神华集团立志以“技术领先、管理先进,价值创造、创新驱动,打造国际知名的清洁能源供应商”为追求,推动神华集团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世界主要的煤炭经销商向国际知名的清洁能源供应商转变,加快建设具有神华特色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培育神华集团新的核心竞争力。

神华集团跨越式的发展得益于创新,而创新必将成为推动能源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低碳、清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技术哲学家伊德曾深刻地指出“技术创新深深嵌入文化之中”。创新文化是推动神华集团科研单位研究发展的“助推器”,需要从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制度、创新的氛围三个维度确保创新文化的形成和确立。

4.1 培育创新的精神

神华集团科研单位应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的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把“育人”与“建业”结合起来,培育一支具有爱国强企的精神追求、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团结厚德的职业道德的高素质科研队伍。

(1)爱国强企的精神追求。神华集团科研单位在广纳天下英才的基础上,要通过形式多样、润物无声的方式对科研人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树立科教兴国、科技强企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观。

(2)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科研单位和科研工作者应该具有继承与批判的态度,拥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拥有严谨缜密的方法,拥有追求真理的信念。神华科研单位兼具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特征,科研人员容易受到经济指标、科研成果、考核评奖等压力、利益和诱惑的影响,独立、公正、科学精神的形成,不仅是制度的规范,也是文化的培育。

(3)团结厚德的职业道德。“厚德文化”是神华集团企业文化体系的核心和主题,是神华文化的集中体现,这要求神华集团科研人员必须具有执着敬业、严谨务实、诚实守信、善待他人、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

4.2 形成创新的制度

制度文化是处于核心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之间的中间文化,是实现科学创新目标的保证。

(1)保障制度。科研单位要为员工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保证其具备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基础和工作条件。近年来,神华集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为低碳所等科研单位购置和配备了世界先进的研发设备,并大力推进未来科技城园区建设,为科研人员安心、高效开展科研工作解决了后顾之忧。

(2)人才制度。神华集团科研单位应牢固树立“以人才为中心”的观念,探索灵活有效的人才选拔、评价、培训、使用制度。神华科学技术研究院“开放式办院”打破了引进人才的传统模式,实现智力资源的引进,为集团培养了顶级人才、骨干人才和基础人才三个层次的人才,实现择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的目标。

(3)激励制度。神华集团科研单位要探索建立科研人员的责任机制、激励机制,即以科研项目为基本单位组成组织体系,给予科研团队一定的责、权、利,减少行政指令对科研工作的干预;科研团队内部要具有足够的包容性和可塑性,让不同层级和文化背景的科技人员顺利融入;工作中应鼓励科研人员的参与式、协调式、平等式的工作风格,激发个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分配方式上,实行按智力成果的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相结合,将科研人员薪酬待遇与创新效益挂钩,充分体现科研人员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4.3 营造创新的氛围

创新氛围代表着科研单位的形象和品牌,也成为创新文化能否真正“落地”的关键因素。

(1)创新知识武装人。科研单位必须通过学习型组织建设和持续不断地开展交流培训,建立人才知识的更新机制,使科研人才不断学习和掌握世界最先进的科技知识,始终了解掌握一线实际和生产需求,夯实创新的知识基础。

(2)创新环境影响人。创新人才的涌现是社会、单位、家庭等各类型环境共同营造的结果。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趋势下,在神华集团高碳产业低碳发展、科技创造绿色能源的发展战略支持下,神华集团科研单位要为科研人员打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通过创新之星、低碳绿色科技周、低碳环保家庭评选等不同活动载体,让创新的基因注入科研人员工作、生活的每时每刻。

(3)创新榜样激励人。企业文化决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要善于通过“选树榜样”和“讲榜样的故事”来生动诠释企业的价值取向,激励和激发科研人员投身研发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神华发展靠科技,科技创新靠文化。神华集团科研单位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和谐统一,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企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为神华集团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1] 廖柏年,刘桂平.新时期加强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煤炭,2007(11)

[2] John P.kotter,James L.Heskett.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宋潇潇)

Analysis 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path of enterprises research department

Qiao Bo
(1.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Beijing,Haidian,Beijing 10083,China; (2.Shen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Changping,Beijing 102211,China)

As China's largest coal company's"think tank"organization,Shenhua Group's research institutes constantly promote the enterprises spiritual,material and behavioral culture construction basing upon the principle of following right direction,paying equal attention on both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and people-oriented.They also surround the core of innovational cultural construction,build cultural soft power,and provide technology support and innovational motivation to promot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enterprises,research institutes,cultural construction,path

F270

A

乔波(1980-),女,黑龙江鸡西人,政工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读博士,神华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建及企业文化主管。

猜你喜欢

神华集团神华科研单位
嘉吉(Cargill)进军RAS饲料研发,与美国知名科研单位达成合作
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电+神华=?
解剖神华“富平模式”
信息化调度管理在神华集团的实现
科研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探析
以合资方式契合一体化战略进程
浅析科研单位技术人员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