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心内科护理潜在风险因素的防范措施

2015-01-27王晓梅王静杰吴盛芬张英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心内科护士护理人员

王晓梅 王静杰 吴盛芬 关 欣 张英华 高 岚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心内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

风险管理主要指发现、评估经济损失风险并采取对策的管理科学方式,旨在以减少法律诉讼和经济损失的发生频率。护理风险管理即针对发生护理的不安全事件的消极处理方式转变为积极采取预防的方式,以求更全面且科学地进行处理。随着公众维权意识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护理风险问题已经为护理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心内科普遍出现患者趋向老年化、病情严重反复化、猝死率增高化等特点,所以护理风险主要存在于护理操作过程中、危重患者的实时护理、配合抢救的过程等环节。为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必须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就风险存在的隐患进行加强评估,完善制订、落实风险管理措施,最终达到护理风险降低,确保护理质量的目的[1]。

1 心内科护理潜在风险存在原因分析

1.1 医护人员的因素

规章制度及护士责任心问题。护士作为医疗护理实施活动的主要实施人员,是医院护理水平和质量的直接体现方,护理的规章制度和护士的自身责任素质是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保证因素[2]。心内科的疾病相对较为复杂,大多数的病人对于病情变动情况比较敏感,部分护士为完成当班任务,未主动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解释病人问题缺乏耐心,对护理操作交代的不够清楚,用药之前未说明药物不良反应,都极易造成病患的恐慌和误会。

技术水平问题。目前大部分临床护士存在年资低,知识经验缺乏的问题,不能及时掌握护理技术及其方法。临床经验缺乏易造成护理操作单独执行时出现偏差,监护仪、心电图机、等器械使用不够娴熟,发现病情急剧变化操作不及时都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护理过程中只重视护理技术操作,对病人心理和健康情况缺乏了解。不能及时识别恶性心律失常等都会直接对病人生命造成威胁。

1.2 患者方面的因素

患者因为生活习惯问题,可能无法适应病后的生活方式,如活动方面卧床大小便的限制,部分病人年龄大,因此身体机能较差,可能有褥疮、坠床、跌倒或者烫伤等风险。心内科病人的疾病存在很高的风险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都可能造成心源性猝死。部分诊疗措施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现在患者要求意识逐渐提高,对于不能理解不可避免的技术性失误等存在恐慌,且心内科大多是老年患者,护理工作稍有疏忽或者并发症、意外事件的发生都极易引发纠纷,老年患者难以配合护理和治疗的相关工作。

1.3 环境方面的因素

医院加床多等易造成环境管理问题,病房拥挤和噪声等会影响病人的睡眠质量进而引发不满情绪。内科的工作比较多,护士流失严重,一些新分护士的工作经验不够,夜班护士的工作更为繁忙,患者若需求不能及时的得到满足也会产生不满情绪。

2 心内科护理潜在风险防范措施

2.1 护理人员方面的相关措施

加强规章制度,强化团队合作精神。应教育护理人员坚持认真工作的原则,遵守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明确自身职责,对于因自身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失误,不论大小及时汇报,不能存在隐瞒或者自作主张进行处理的现象,以赢得宝贵的补救时间。科室应成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督促并检查相关规章制度实际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此外,护理工作需解决可能发生的上班工作内应遗漏问题,接班者要及时进行弥补,以增强团队的合作精神和护理效果[3]。

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技能,逐步有意识地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相关的基本功训练,使其熟练掌握心肺呼吸以及除颤、监护仪等相关的抢救仪器使用方法。进行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专业培训,特别是新分配的护士,需要根据实际特点,进行岗前培训以及考核工作;通过业务讲课、晨会提问、或护理查房的形式进行护理知识的相关培训[4]。

2.2 护患沟通方面的相关措施

心内科护理工作比较特殊,所以交流沟通的环节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和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应注意情绪态度,保持诚恳温和交流方式,护理开始操作前需要向病人解释清楚,以争取到病人的最大限度配合,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眼神或者手势等交流方式表达对患者的关爱。在进行高风险操作时,应该以恰当的语气解释治疗的措施以及原因。实际护理工作过程中,绝不能敷衍了事,不能造成病人情绪的过分担忧和紧张,以免病情加重。在晨、晚护理时刻和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给予患者温暖的人文关怀。

2.3 环境方面的相关措施

应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工作量安排最适宜的护士人数和班次。适当地增加护士人数,以便及时地发现异常并保证抢救工作的及时到位。心内科的患者在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概率比较大,所以可适当的增加夜班的医护人数。危重病患者应该尽可能安排在易于观察的位置。谨慎放置危险,行动不便的患者者可将物品放在易取放位置。医院潮湿处应放置防滑的标识,以防病患摔倒。可制定详细的奖罚制度,对明知故犯或思想松懈的护士采取取消当年评选优秀护士的资格。

对于抢救药品等进行规范管理,要放置定位、数量定量且专人负责,进行定期的检查,及时消毒和补充,可以设立部记,进行抢救物品使用情况的及时记录,定期检查保养检修设备仪器,保证正常使用。仪器上统一采用悬挂的操作方式,新仪器在启用之前要先对使用人员进行使用培训,确保护理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操作,避免错误操作仪器、设备造成医疗护理事故。

3 结语

心内科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和死亡率高等特点都要求护士具有绝对的风险意识,护理风险若不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5]。特别是医疗安全被广泛关注的当今,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护理人员的职责,也是护患双方的共同目标。

护理工作作为一项连续且动态性的过程, 需要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总结经验,需要护理管理机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以便有效推进其系统化、制度化、科学化优质护理管理工作的发展,真正实现病患健康、完善、安全的护理服务。

[1]白瑞娟,秦延平,杨萌. 风险评估与防范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6):329-330.

[2]许风梅. 心内科护理潜在风险及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2013(6):332-333.

[3]李小波. 心内科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构建的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6):149-151.

[4]黄琼,周敏.风险评估与防范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25):176,381.

[5]王秋芳,王璇,徐楠.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疗养医学 ,2010(1):8-9.

猜你喜欢

心内科护士护理人员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