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空

2015-01-27

中国煤炭 2015年4期
关键词:进尺断面煤炭

信息时空

我国取消煤化工设备等产业的股比要求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日前公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自2015年4月10日起正式施行。

此次修订是我国1995年颁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来历次修订中开放幅度最大的一次,限制类条目从2011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79条减少到38条。

2015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基本放开了一般制造业,取消了钢铁、乙烯、炼油、造纸、起重机械、船舶舱室机械、输变电设备、煤化工设备、轻型直升机、汽车电子集成系统、名优白酒等股比要求,有色金属冶炼、小型工程机械、普通轴承、感光材料、氯霉素等不再列入限制类。

此次目录修订中,鼓励类修改了76个条目,主要是调整指标和优化结构,促进外商投资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进一步提高外资质量。

2015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按照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要求,允许类项目原则上不再保留外资股比限制,所有外资股比规定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列明。“合资、合作”条目从2011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43条减少到15条,“中方控股”条目减少到35条。

环境保护部下放火电站等环评审批权

环境保护部日前对审批建设项目目录进行了调整,发布了《环境保护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15年本)》,这是继2013年11月环境保护部下放25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后,再次对环境保护部审批权限进行调整。

根据公告要求,省级环保部门对目录以外的项目审批权限应作出及时调整,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火电站、热电站、炼铁炼钢、有色冶炼、国家高速公路、汽车、大型主题公园等项目须由省级环保部门审批。

根据《环境保护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15年本)》,环境保护部目前保留的环评审批权包括:跨界跨省水库、跨界单站总装机容量50万k W及以上水电站、核电厂、新增生产能力120万t/a及以上煤炭开发项目、跨境跨省干线输油输气管网、特大型主题公园等。

环境保护部环评司司长程立峰表示,此次调整下放环评审批权限,是环境保护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的具体措施,也是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管理职能转变的又一举措。减少和下放微观审批事项有利于将更多的力量投入到法规制度建设、战略规划环评、强化执法监督等方面,使环评“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制度作用得到切实有效发挥。

放权不等于放任不管,更不等于推卸责任。程立峰表示,配合此次环评审批权限调整,环境保护部将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确保地方环保部门能够接得住、管得好。一是强化宏观管理。强化战略环评的指导性和权威性,提高规划环评的有效性和执行力,充分发挥规划和规划环评对建设项目的调控、引领和约束作用。形象地说就是“区域管住线(红线),行业管住量(总量)”,把“软要求”变成“硬约束”,加大环境保护在综合决策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二是强化监督检查。与新《环保法》相衔接,今年要对《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进行修订,对未批先建、擅自变更等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下发《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保护监管的通知》,加强各级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现场监督检查,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三是强化指导服务。明确标准、统一尺度,完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建立全国环评管理数据库,制定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原则和验收指南,对地方环评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督导,规范审批行为。

新电改方案首个配套文件发布

新电改方案还未正式公布,但首个配套文件《关于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已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

《指导意见》要求各省在编制年度电力电量平衡方案和年度发电计划时,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清洁能源比重较小地区要明确接受外输电中清洁能源的比例并逐步提高,电网公司要优先安排清洁能源送出并明确送电比例。此外,通过利益补偿机制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对未能全额上网的将督促相关方限期改正。

2006年1月1日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法》明确提出,要对可再生能源电力实行全额收购,但实际执行并不到位。为此,《指导意见》从电力电量平衡、利益补偿机制、需求侧管理三方面提出25条措施保障清洁能源发展,第一条就明确规定各省(区、市)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本地区年度电力电量平衡方案时,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全额安排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用电需求原则上优先用于安排清洁能源发电和消纳区外清洁能源,以及奖励为保障清洁能源多发满发而调峰的煤电机组发电。同时,要求电网公司充分利用现有输电通道,增加电网调度灵活性,统筹考虑配套电源和清洁能源,优先安排清洁能源送出并明确送电比例。

为了调动各方积极性,《指导意见》要求,通过替代发电(发电权交易)、辅助服务等市场机制,实现不同类型电源的利益调节,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确定调峰承担方,鼓励清洁能源直接购买辅助服务。此外,有条件的电网,可以开展清洁能源优先调度试点,即以最大限度消纳清洁能源上网电量为目标,联合优化调度,灵活安排运行备用容量。

2014年山西省煤炭行业非煤收入超过1.1万亿元

占据山西省工业增加值半壁江山的煤炭行业,始终致力于转型发展。统计显示,2014年山西省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非煤固定资产投资为562亿元,非煤收入超过1.1万亿元,同比增加750.36亿元,增幅为7.19%,非煤经济已经成为煤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力量。

2014年以来,全省煤炭转型发展方式有了新转变:一是全力推进煤炭转型综改试验。制定和完善了“以矿建镇”实施方案,选择5家煤炭企业开展试点,并纳入全省转型综改攻坚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二是推进全行业“项目成效年”建设。该省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联系落实“六个标准”矿点和转型重点项目42个。其中,转型重点30个,推动了转型综改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大力推进煤电联营、煤电一体化,形成了“煤控电、煤参电、电参煤、组建新公司”等新模式。到2014年底,省调20万k W及以上主力火电企业中,有30户实现煤电联营,装机容量为2716万k W,占比达到75%。未实现煤电联营的,也全部与山西省内煤炭企业签订了长期协作合同。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非煤产业投资的加速,正是山西省释放的转型升级新信号。在煤炭市场遭遇“寒流”的逆境下,新兴非煤产业已成为稳定山西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据了解,山西省2014年煤炭行业重点深度推进4条转型链条建设,即煤电一体化产业链、煤焦一体化产业链、煤气一体化产业链、煤液一体化产业链。积极推进转型综改项目建设,稳步提高煤炭工业发展方式。

山西省煤炭厅负责人表示,2015年,山西省要继续大力发展煤炭衍生产业和非煤能源,形成煤炭、电力、煤层气、煤化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元支撑的综合能源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山西省煤炭产业形成的资本优势、管理优势、创新优势,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发展煤机制造、煤炭金融、煤炭科技、煤炭文化等转型产业。

云南省煤矿总数将控制在800个以内

日前,云南省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会在昆明召开。会议显示,截至目前,云南省已公告关闭煤矿294个,淘汰落后产能1257万t/a,超额完成2014年关闭任务,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稳步推进。

云南省副省长刘慧晏要求,深入推进全省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在10个县(市、区)列入全国煤矿安全生产重点区县的基础上,再划定10个省级煤矿安全生产重点县(市),全力打造云南煤炭“升级版”。

2014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启动了新一轮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印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按照“整合重组一批、改造升级一批、整顿关闭一批”的思路,在两年内减少不低于400个煤矿的同时,通过整合重组和改造升级,全面提升煤炭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为此,云南省财政专门安排4亿元奖励性补助资金,并要求各产煤州(市)、县(区)政府必须安排相应专项资金支持整顿关闭工作。

会议提出,要坚决完成煤矿关闭任务,确保2015年内关闭煤矿130个以上,2015年末将煤矿总数控制在800个以内;要通过推进煤矿机械化升级、优化生产系统、加快信息化建设来加快推进煤矿升级改造;要努力延长煤炭产业链,变拼资源、拼消耗的竞争为产业链的竞争;要坚决防止出现“高度重视下的松懈麻痹症”,以完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坚决遏制煤矿安全事故;要在确保安全条件达标、验收程序规范的前提下,加快产能为9万t/a以上煤矿的复产进度,通过提高煤矿的生产力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世界首台(套)全断面高效快速掘进系统创下新纪录

日前,世界首台(套)全断面高效快速掘进系统圆班掘进进尺在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创下158 m的新纪录。该纪录的诞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在煤炭行业的成功示范,也是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行业典范,对推动我国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树立了样板。同时为推动我国煤炭装备制造水平跻身世界级梯队提供了重要依据。

全断面高效快速掘进系统由神华集团立项,神东煤炭集团联合科研机构,历经18个月的科研攻关,于2014年5月20日开始在神东煤炭集团进行地面组装调试,经过9个多月的大柳塔煤矿井下采掘工业性试验和系统升级完善,该系统于2015年2月25日在大柳塔煤矿连采三队四点班掘进进尺76 m,2月26日零点班掘进进尺82 m,圆班累计进尺达到158 m,小班进尺、圆班进尺均创历史新高。该矿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按当前的掘进效率,月掘进进尺预计能达到4700 m左右。”

全断面高效快速掘进系统总长约为210 m,系统总重为630 t,总装机功率超过2400 k W,主要由截割系统、装运系统、行走系统和临时支护系统4部分组成,包括全断面掘进机、十臂锚杆钻车、可弯曲胶带转载机、迈步式自移机尾和自移动力站5种设备;集全断面连续切割技术、自动定位、无线遥控技术、快速装运、机载除尘、机载锚杆钻机、调车等功能于一体。该系统最大的亮点是借鉴了地铁施工的盾构技术,解决了掘进、打锚、支护等多项工作同步进行的问题,煤炭采掘巷道断面可一次成型。使用全断面高效快速掘进机及后配套支护设备来掘进巷道,能够达到0.3 m/min,运输煤炭能力突破1500 t/h。掘进断面达到25 m2,可以实现50 m无线遥控,将突破日进尺150 m,月进尺4000 m以上,巷道断面一次成型、掘支同步、连续作业,成巷速度提高1倍以上,采掘同样数量的煤炭,员工单产效率可提高2~3倍。最大限度减轻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巷道质量和操纵的安全性。较传统的采煤掘进设备相比,这套新式的掘进系统进行了多方面创新,把过去分步实施的煤炭采掘、运输、除尘等多道工序整合到同一设备上同时生产,实现了掘锚平行作业、多臂同时支护、连续破碎运输和智能远程操控的高效一体化作业。全断面高效快速掘进系统效率的提高,将使井下掘进施工向着高效、安全、健康的方向发展。

世界首条立井煤矿全断面硬岩掘进机作业线在张集矿试验成功

日前,世界首条立井煤矿全断面硬岩掘进机(TBM)作业线在淮南矿业集团张集矿1413A高抽巷实现安全贯通,标志着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1413A高抽巷岩性为全断面石英砂岩,岩石抗压强度为80 MPa,该作业线于2015年1月中旬正式运行,3月12日贯通,用时52天,累计进尺为700 m,最高小班进尺为14.5 m,最高日进尺为30.7 m,平均日进尺为13.5 m,折合月进尺404 m。

立井煤矿全断面硬岩掘进机作业线是世界上首次在立井煤矿巷道掘进中使用全断面硬岩掘进机,是国家发改委煤炭产业升级项目。该项目于2012年开始组织研发、设计、制造、安装、施工,此次巷道安全贯通标志着世界首台立井煤矿全断面硬岩掘进机作业线试验成功。

淮南矿区地质条件复杂,岩巷掘进面临着地质构造多、地压大等诸多不利因素。长期以来,淮南矿业集团立足于装备和管理升级,为推进岩巷机械化进行了不懈努力。全断面硬岩掘进机作业线创造了石英砂岩掘进平均进尺13.5 m/d的好成绩,打破了淮南矿区硬岩单进最高纪录,实现了传统岩巷掘进技术和装备的历史性突破。全断面硬岩掘进机作业线在张集矿成功应用,是该集团推进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煤矿井下岩巷掘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场革命。运用该设备后,掘进单进、生产效率比现行炮掘单进提高5~10倍,大幅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基本实现了本质型安全生产。

试验的全断面硬岩掘进机作业线全长为50 m,总重量为350 t,推力为12000 k N,设备从2014年11月份开始在张集矿井下安装,2015年1月份开始试运行。淮南矿业集团、张集矿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开展技术攻关,克服了大型设备入井安装、突出矿井“防爆”、排渣、材料人员运输、过断层等困难,前瞻性、创新性地解决了诸多问题。

此次试验圆满完成了安装、始发、掘进、贯通的各项进程,为淮南矿业集团岩巷快掘机械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郑煤集团研究制订解危脱困“三步走”新战略

近日,郑煤集团明确解危脱困“三步走”新战略和今后3年“11325”总体工作思路。

要实现解危脱困,三年分为“三步走”:第一步,2015年实现减亏;第二步,2016年实现止亏;第三步,2017年实现脱困。

今后3年的总体思路是:坚持1个总目标,实施1个总路径,抓好3个主业项目,开工2个非煤项目,实现5个主要经济指标。即:“11325”。

坚持1个总目标。就是坚持“保安全、保生存、保稳定,促发展”这个总目标。“三保一促”总目标已在集团公司上下达成共识,是引领企业攻坚克难的旗帜,必须长期坚持,一以贯之。

实施1个总路径。就是丰富和完善26个方面的改革和加强管理举措。这些举措是实现“三保一促”总目标的支撑措施,必须一抓到底,久久为功。

抓好3个主业项目。一是李粮店煤矿加快井筒修复、办理项目手续、做好新井筒设计施工,尽早建成投产;二是巩义西村项目尽快取得探矿权和采矿权,做好资源勘探,力争开工建设;三是内蒙古浩沁煤田在做好井下气化试验的同时,矿井建设尽力取得实质性进展。

开工2个非煤项目。一是2×60万k W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取得开工路条,尽快开工建设,为煤电一体化联营开辟道路;二是以荥阳四村联建项目为重点的房地产项目规范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实现5个经济指标。到2017年末,煤炭产量达到2500万t;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利税突破50亿元;资产总额突破500亿元;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基本稳定在6万元左右。

龙煤集团各级管理人员将减幅45.2%

随着各职能部室主要负责人通过公开竞聘产生,龙煤集团机关机构改革在2015年2月16日前已完成第一阶段主要工作。控股集团、股份公司原25个部室压减到16个职能部室,压减幅度36%。按计划推进,3月底前各部室工作人员竞聘产生后,集团职能部室工作人员大幅度缩减。通过闯市场创效、实施过渡性安置政策等多种分流安置办法,部室分流、精减49人,减幅28%。以机关机构改革为先,龙煤集团将加速管理机构优化,到8月份,全集团各级管理人员将减幅45.2%。

近两年,煤炭市场持续下行的压力使龙煤集团历史上造成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矛盾问题凸显出来,管理机构配置和管理人员比例不合理、煤炭生产成本高,闯市场、创效益乏力,企业经营形势面对巨大压力,解决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成为龙煤集团深化改革的关键任务之一。

随着4个煤炭公司法人公司改革、4个试点矿转变办矿方式、企业供水供热职能移交完成等目标的实现,按照企业改革步骤,构建机关精干高效机制为目标的机构改革工作在今年初率先发枪。

此次机构编制改革,龙煤集团在继续加强安全监察、科技发展、资源环保等职能工作的同时,增强了投资发展战略、资本运营等职能设置。成立了机关后勤服务中心,转换经营方式,减员提效,节支降成,预计每年可为集团节支创效500余万元。

各基层煤矿结合实际,在机构改革、分流人员闯市场等方面进行有力探索,并取得一定效果。资源濒临枯竭的桃山煤矿进行关停转身,全矿科级机构减到22个,减幅56%,形成煤炭产业、物业产业和“煤管家”经济三业并举发展局势,2014年减亏9784万元;安泰煤矿将原来的矿、区、段三级管理改变为矿、队两级管理,使区段干部由85人优化到39人,另外还精简了区机关工作人员13人,月减少区一级管理费用支出28万元。

据悉,龙煤集团机关改革实施后,基层各矿业公司机关机构改革将于5月1日前完成,煤矿、厂(处)机构改革将于8月1日前完成,各级管理机构将由5960个减到3600个,减幅为39.5%,管理人员由3.65万人减到2万人,减幅为45.2%。

(责任编辑 宋潇潇)

猜你喜欢

进尺断面煤炭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一种精确的轮胎断面束缚方法
高深度大断面中深孔一次成井技术探索与应用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超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承载力学特性及形变研究
大断面岩巷快速掘进技术研究
煤炭
茂名市开展全面攻坚劣Ⅴ类国考断面行动!
基于极限分析的进尺对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影响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