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2015-01-27王显政

中国煤炭 2015年4期
关键词:煤炭工业煤炭行业煤炭

王显政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北京市东城区,100713)

★特稿★

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王显政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北京市东城区,100713)

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煤炭工业发展进入战略转折时期,深入开展战略研究,找准煤炭工业发展定位和方向,尤为迫切和重要。在分析煤炭工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新时期煤炭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中长期煤炭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中国煤炭工业 能源革命 新常态 战略思考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十二五”以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能源支撑。当前,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煤炭行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只有深入开展战略研究,科学分析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新要求,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准确定位,明确方向,推进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十二五”以来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1 煤炭市场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进程中,煤炭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取消了重点合同煤价,实现了电煤价格并轨,炼焦煤、动力煤期货合约成功上市交易,市场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全国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建设有序推进,煤炭市场交易规则、交易程序、风险防控等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初步形成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

1.2 煤炭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14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快速发展壮大,9家企业煤炭产量超亿吨;煤矿数量减少,大型煤矿比重上升,全国煤矿数量1.1万处,其中产量为120万t/a以上的大型煤矿逾970处,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66.5%(其中年产千万吨级煤矿53处,约占全国产量的18%);煤炭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1.3亿k Wh;煤炭企业参与页岩气勘探开发,发展现代物流、生产和金融服务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1.3 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深入开展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煤炭安全高效开发、煤矿重大灾害防治和煤炭转化等基础理论研究取得进展。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关键技术及装备、生态脆弱区煤炭现代开采地下水与地表生态保护关键技术和宁东特大型整装煤田高效开发利用及深加工关键技术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千万吨级智能化综采成套装备进入工业化生产,煤矿瓦斯与地面煤层气抽采利用技术取得进展,两化深度融合型智能矿山建设稳步推进,煤机装备制造国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1.4 煤炭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在多个矿区试生产并取得成功。原煤入洗率达到62.5%,煤矸石发电总装机容量突破3000万k Wh,煤矸石利用量达到4.92亿t,折合标准煤5600万t,井下瓦斯抽采量达到130亿m3,中西部干旱缺水矿区矿井水利用率超过80%,土地修复整治率达到62%。神华集团百万吨煤炭直接液化实现长周期平稳运行,煤制烯烃、煤制气和煤制乙二醇等重大煤化工产业示范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水煤浆、型煤以及褐煤提质等洁净煤技术取得了积极进展。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和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示范取得突破,污染物减排效果明显。建成了以大同塔山煤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神华宁东煤化工产业园区为代表的一大批循环经济园区。

1.5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实现了明显好转

煤炭行业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强化预防、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安全投入不断加大,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全国煤矿死亡人数由2010年的2433人下降到2014年的931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10年的0.749下降到0.255。

2 新常态下煤炭工业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

受宏观经济“三期叠加”等多重因素影响,煤炭行业进入需求增速放缓、消化超前建设产能和库存、环境制约强化和结构调整攻坚的“四期并存”发展阶段。

2.1 面临的主要发展机遇

2.1.1 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难以改变

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和相关研究,到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约为42亿t,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约为62%;到2030年,煤炭消费量约为45~48亿t,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约为55%,由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基数小、大规模产业化存在技术经济等问题,短期内对煤炭的替代作用较弱,我国“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战略方针不会改变。

2.1.2 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科技计划的支持下,我国现代煤化工和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快速发展,突破了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解决了制约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瓶颈问题,通过工程示范,煤炭转化效率和装置稳定性稳步提升,实现了污染物的超低排放,保障了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2.1.3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煤炭行业健康发展

针对近两年煤炭行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务院领导先后作出重要批示,组织召开煤炭行业脱困工作会,多策并举、综合施策、统筹解决煤炭行业的困难和问题。有关部门建立煤炭行业脱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并积极推动落实,为煤炭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1.4 煤炭企业规模实力显著增强

一批以煤炭生产为主体、多元化发展的综合能源企业集团快速发展壮大。9家企业原煤产量超过亿吨,11家煤炭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我国煤炭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资金运作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等都取得了明显进步。

2.1.5 国际合作步伐加快

煤炭国际合作无论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和高水平的国际合作格局,既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煤炭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又有利于煤炭企业走出去,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2 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2.2.1 煤炭消费增速放缓和产能过剩的矛盾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能源增长的动力机制和内在结构将发生新的变化,能源消费强度下降,国家推进能源革命和强化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煤炭消费增速将由前10年年均10%回落到2%。我国煤炭产能已经超过40亿t/a,在建规模逾10亿t,煤炭产能释放压力加大,全球煤炭市场产能过剩,煤炭进口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2.2.2 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生产与消费逆向分布加剧。东部矿区资源逐渐枯竭,矿井自然灾害多,生产成本高。中部矿区资源开发强度大,生态环境制约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西部矿区远离煤炭消费区,区域煤炭市场容量不足的矛盾突出。二是煤矿生产力水平差异大。目前我国既有部分世界领先水平的年产千万吨级大型现代化煤矿,也有大批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和人才不足的中小型煤矿。三是新矿区、新企业与老矿区、老企业发展更加不平衡。产量增量与利润向资源条件与运输条件好的地区和大企业集中,资源禀赋不好、负担重的老企业更加困难。

2.2.3 结构调整与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

从生产结构看,目前全国煤矿数量约为1.1万处,平均单井生产能力为30万t/a。小煤矿数量多、产量低,一些小煤矿仍是非机械化开采,改造难度大。从产业结构看,虽然多数大型煤炭企业非煤产业发展较快,但产业布局趋同、非煤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还较为突出,煤炭深加工转化面临诸多问题。从产业组织结构看,目前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7975家,煤炭企业数量多、集中度低、竞争无序的问题依然存在。

2.2.4 煤炭行业生产力总体水平低的问题突出

从采煤机械化程度分析,我国煤矿机械化程度仅有65%,其中原国有重点煤矿达到85%,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从生产效率分析,我国煤炭人均生产效率不足700 t/a,仅为美国和澳大利亚人均生产效率的6%。从自主创新能力看,行业自主创新机制尚不完善,科技资金投入不足,激励效果不明显,原始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煤矿装备研发制造总体上还处于跟踪和模仿阶段,大型装备、关键设备和元器件国产化能力不足,国产装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2.5 矿区生态环境约束凸显

一是矿区水资源约束强化。神东、黄陇、陕北、蒙东和新疆等煤炭基地水资源约束性强,鄂尔多斯、山西等主要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均超过70%,远高于40%的极限值。二是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大量矿区地表塌陷、矸石山、露天矿坑等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目前全国新增采空区6万公顷/a,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机制亟待健全和完善。三是随着国家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推进煤炭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传统、粗放的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将面临挑战。

2.2.6 体制机制约束问题突出

行业管理弱化,企业考核机制不健全,国家支持煤炭行业发展的政策执行不到位,煤炭市场化改革依然存在障碍,企业负担重,分离办社会难,衰老报废、扭亏无望的煤矿退出机制不完善。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体制机制问题进入攻坚阶段,将触及更加复杂的利益关系,面临更大的阻力。

2.2.7 产业政策与相关标准研究滞后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我国经济结构、经济体制、政府职能与治理方式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和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被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相对发展的形势而言,煤炭产业政策与相关标准的研究起步相对滞后。

特别是2012年以来,煤炭经济下行,前几年的高速发展掩盖的煤炭行业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行业发展困难的加深,矛盾将更加突出。

3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战略

面对新常态、新机遇和新挑战,煤炭行业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深入研究和把握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全面推动煤炭生产、消费、技术和体制革命,加强国际合作,明确发展定位,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和释放煤炭行业发展新动力。

(1)深入开展煤炭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煤炭行业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发展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煤电一体化、煤焦一体化、煤化工和煤建材等产业融合发展,为煤炭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要适应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深入研究煤炭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特征,把握内在发展规律,研究提出有利于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推进建立完善上下游产业配套体系和运行机制;研究完善所有制结构和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为煤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努力把推动煤炭工业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煤炭深加工与转化和全产业链整体升级,实现煤炭经济由依靠数量、速度和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和集约型发展。

(2)深入研究转变煤炭发展模式的思路、途径和技术路线,推动煤炭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经济发展新常态意味着近10年来以年均煤炭消费增长2亿t,年均增速约为10%的发展阶段已经结束。煤炭行业发展必须要适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带来的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炭消费强度不断下降的新趋势,转变发展模式,推进煤炭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促进煤炭生产向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开采方向发展,推进行业由增量扩能型向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构调整转变,促进煤炭生产向服务型生产转变,煤机装备制造由高水平向质量、服务型转变,行业发展由生产和销售原煤向销售商品煤和洁净煤转变,推进煤炭转化示范工程建设,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有效替代油气资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3)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为煤炭行业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要深入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难点和主要任务,推动煤炭生产、消费、技术和体制革命,加强国际合作;着力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快煤炭技术创新体系和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基础理论和先导技术研究,努力攻克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推进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提升煤炭生产力总体水平,提高行业的科技贡献率。通过创新驱动,催生煤炭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煤炭经济发展质量,推动行业发展从高强度资源投入型、劳动密集型发展向资源节约型、人才技术密集型和两化深度融合型转变。

(4)深入研究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的形势下煤炭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问题。根据不同产煤区生态环境约束条件,优化资源开发布局,推进煤炭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全面树立科学产能理念,建立科学产能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全面提高煤炭资源开发的科学化水平,以科学产能和科学开采支撑和保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发展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与装备,以最小的生态环境扰动获取最大的资源回收,减缓或控制煤炭开采对地表生态环境扰动。推进煤炭的分质、分级利用,最大限度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煤炭生产和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因地制宜实施矿区生态再建工程,履行社会责任,促进资源开发、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5)深入研究煤炭消费峰值与能源替代的关系。近年来,国家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全国水电、核电和风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8.6%上升到2013年的9.8%。由于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面临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制约, 2020年实现15%的目标任务艰巨。深入研究煤炭消费峰值与能源替代的关系,把握煤炭消费峰值的“天花板”与拓展发展空间的关系,推进煤炭生产和消费革命,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变为清洁能源优势,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地发挥煤炭通向新能源的桥梁作用,为国家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提供稳定的能源支撑。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习近平.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加快实施能源领域重点任务重大举措,2014

[3]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中国经济新常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谢克昌,田亚峻,贺永德.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

(责任编辑 孙英浩)

Strategic consideration of China coal industry development during energy revolution and new norm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ang Xianzheng
(China National Coal Association,Dongcheng,Beijing 100713,China)

It is particularly urgent and important for China coal industry to access a strategic transition period,deeply carry out strategic research and identify the location and direction of China coal industry development during energy revolution and new norm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ccording to analysis of current China coal industry development,the author studied and discussed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industry in the new period and provided strategic thinking of coal industry in a medium and long term.

China coal industry,energy revolution,new normal,strategic thinking

TD-907

A

王显政(1946-),男,辽宁彰武人,现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煤炭政策及战略研究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煤炭工业煤炭行业煤炭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全国煤炭行业迎新年摄影作品选
煤炭
继往开来 接力奋斗 谱写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数”说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四十年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煤炭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2017煤炭行业又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