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

2015-01-27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29期
关键词:危重病死亡率危险

分析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

杨 莹

目的总结分析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进行抢救的500例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依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总结分析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患者的原发病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四个系统,生存组患者的年龄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因素为年龄,且存在慢性病史者的死亡率更高,患者的原发病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

急诊;抢救;危重病;死亡危险因素

急诊抢救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研究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早期的防治,对提高成功抢救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1]。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抢救的500例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抢救的500例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8±4.5)岁,其中男性患者257例,女性患者243例,65岁以下患者355例,65岁以上患者145例,具有既往慢性疾病史者295例,不具有既往慢性疾病史者205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分析所选患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年龄,性别,既往慢性疾病史等临床资料与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预后情况的关系以及急诊抢救的原发病分布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资料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原发疾病与死亡的相关性

本组500例患者经过急诊抢救,其中135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27.0%,患者的原发疾病与死亡的相关性如下所述:原发疾病为消化系统者115例,死亡率为34.8%(40/115),神经系统者105例,死亡率为39.0%(41/105),呼吸系统者88例,死亡率为25.0%(22/88),循环系统者67例,死亡率为22.4%(15/67),内分泌系统者50例,死亡率为18.0%(9/50),泌尿系统者40例,死亡率为12.5%(5/40),其他者35例,死亡率为8.6%(3/35),患者的原发病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

2.2 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本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7例,死亡者69例,死亡率为26.8%,女性患者243,女性患者66例,死亡率为27.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组患者中65岁以下患者355例,死亡者75例,死亡率为21.1%,65岁以上患者145例,死亡者60例,死亡率为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既往慢性疾病史者295例,死亡者100例,死亡率为33.9%,不具有既往慢性疾病史者205例,死亡者35例,死亡率为1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诊抢救过程复杂,危重病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等临床特点,因此常常会出现预后不良的情况,严重者会出现死亡,随着我国的医疗科技水平和医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急诊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总体的死亡率仍然较高,因此,总结危重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分析导致急诊抢救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对危重病患者的重点监测以及更有效的抢救,提高抢救成功率意义重大[2-3]。

本组500例患者中,135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27.0%,患者的原发病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四个系统,回顾分析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可知,年龄因素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组年龄超过65岁患者死亡率达44.4%,高于年龄低于65岁者,另外,患者具有既往慢性疾病史者死亡率高于不具有既往慢性疾病史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因素为年龄,且存在慢性病史者的死亡率更高,患者的原发病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

[1]王瑞烈,吴思翼,黄发贵,等.急诊抢救老年危重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和预防[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8):2088-2089.

[2]邱巧静.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62-63.

[3]张茂,叶立刚,周光居,等.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分流的特征和影响因素[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10):1032-1036.

Risk Factors of Death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YANG Ying Emergency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Nanyang center hospital,Nanyang 473000,China.

ObjectiveAnalyzed risk factors for death of emergency rescue critically ill patients.MethodsChoose to receiv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5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ritical illnes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ata,according to the prognosis,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urvival group and death group,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death of the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ResultsPatients with primary disease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ervous system, respiratory system,digestive system and circulatory system of the four systems, the age difference between survival and death group patient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The main death factors of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s sage,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chronic diseases have the higher mortality rates,the primary disease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ervous system、respiratory system、digestive system and circulatory system.

Emergency,Rescue,Critical,Risk factor of death

R459.7

B

1674-9316(2015)29-0015-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5.29.011

473000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急诊内科

猜你喜欢

危重病死亡率危险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怎样做好院前急救的搬运和转运工作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喝水也会有危险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