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教学中隐蔽课程的开发策略

2015-01-26赵祥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功能体育学校

学校体育课程由体育显露课程和体育隐蔽课程构成,而体育隐蔽课程则由学校体育物质文化和学校体育精神文化两种内容构成,它既可能是一种教育活动,也可能是一种学生自发的学习活动。由于体育隐蔽课程的作用更多地展现在体育隐蔽课程中,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讨论。本文在分析目前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理念、设计思路、课程内容标准等基础之上,对体育隐蔽课程进行了诠释。同时分析了体育隐蔽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进而提出了一些开发学校体育教学中隐蔽课程的具体策略。

体育教学  体育课程  体育隐蔽课程  理论基础  开发策略

系统论认为,结构和功能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这个原理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作为学校课程系统子系统的体育课程,具有自身特定的结构和功能,二者之间相互作用使学校体育课程在育人方面可以发挥优质高效的功能。从结构上看,学校体育课程由显露课程和隐蔽课程两大类构成,只有把两类课程统一起来,才能发挥其高效功能。然而,受整个课程大环境的影响,体育课程结构体系直到80年代以后才被提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同时,以往对体育课程的研究更多关注体育显露课程,而忽视了对体育教学中隐蔽课程的研究,使得体育课程在整体功效的发挥上大打折扣。因此,只有建立体育显露课程和体育隐蔽课程协调统一的课程体系,才能真正使体育课程发挥强大的育人功效,学校体育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学校体育课程概述

首先,在体育课程建设理念方面。第一要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第二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第三,坚持以人为本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四,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需求,等等。可以看出,目前基础体育教育改革更加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其次,在体育课程设计思路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这样划分学习领域的好处,是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但它过分突出了体育对于促进个体身体发展的意义,冲淡了体育对于人的群体意识、完善人格、磨练意志等方面的作用。新体育课程标准将体育课程学习的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五个学习领域。第二,根据学生身心特征划分其学习水平。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确定学生的学习任务,是一切课程设计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目前,体育课程标准将l~12年级划分为六个水平阶段。这种划分更好地体现了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征。第三,根据可操作性要求确定学习目标。体育课程学习的结果主要表现在学生身体、行为及与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应以可操作的方式对各级水平目标进行评价。体育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的。第四,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目前,“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加大了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自主性。首先,体育课程标准重视一标多本的原则;其次,体育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这就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第五,建立评价体系方面。新一轮课程改革强化了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而淡化了选拔功能。评价开始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纳入其中,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体育课程标准提出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全新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再次,在体育课程内容标准方面。目前体育课程的内容被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这有利于发挥体育课程育人的功能。同时,在每一个学习领域中,体育课程都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了不同的学习水平目标,这增强了体育课的灵活性。然而,尽管新课程标准开始注重对学生能力、情感、价值观、世界观、品质、道德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开始具有体育隐蔽课程的痕迹,但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法和策略,且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

二、学校体育隐蔽课程的诠释

1.体育隐蔽课程的界定

古往今来,关于隐蔽课程的定义已有不少。比如,隐蔽课程是指学校教育的非学术结果;隐蔽课程是教育环境中产生的某些结果或副产品;隐蔽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获得的经验;隐蔽课程是指用学校正规课程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学术性的知识(如价值、态度、信仰),等等。这些概念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隐蔽课程进行了界定,从这些概念可以看出:第一,隐蔽课程属于教育影响因素;第二,隐蔽课程属于非学术性学识;第三,隐蔽课程存在于校内和校外;第四,隐蔽课程是非计划的,对学生的影响是无意识的、潜在的。根据上述分析,将体育隐蔽课程界定为:是指在学校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既定体育教育目标,以隐蔽的方式且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

2.体育隐蔽课程的特点

体育隐蔽课程与有其自身的特点,如隐蔽性、多样性、依附性、易接受性、持久性、愉悦性以及结果的难量化性等特点。其中,隐蔽性是指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育痕迹不明显。如在体育教学中学到了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能力。多样性是指体育隐蔽课程涉及到的各方面(如体育物质、体育文化、体育教师、学习气氛等)。依附性是指体育显形课程、体育教师、校园物质环境等是体育隐蔽课程不可脱离的载体。易接受性是指体育隐蔽课程是建立在人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基础之上。持久性则是指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影响具有长期性。如学生的体育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有可能持久地伴随其一生。愉悦性是指体育隐蔽课程具有寓教于情、寓教于乐的特点,即体育隐蔽课程会在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下被“熏陶”。

3.体育隐蔽课程的功能

体育隐蔽课程的功能主要从理性因素的发展功能和非理性因素的发展功能两个入手。首先,理性因素的发展功能。隐蔽课程的发展功能主要在人的情、意等非理性因素的发展中起作用。隐蔽课程的发展功能主要通过赢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方式来实现。其中,赢接作用是指隐蔽课程本身就是学生理性认识的对象,可以直接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如学校体育精神文化会直接给学生丰富的理性知识,并直接使认识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体育隐蔽课程的间接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学生的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兴趣等)来促进其理性发展。其次,非理性因素的发展功能。非理性因素的发展功能主要包括发展感性功能、情感陶冶功能、兴趣激发功能、意志磨练功能、发展想象力功能、品德构造、开发审美情趣功能和开发社会化功能等。其中,丰富感性功能是指体育隐蔽课程在反映着社会的管理体制、人际关系、风俗习惯等同时,也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情感陶冶功能是指体育隐蔽课程作为一种学校文化能陶冶学生的真、善、美。如协调的校园体育环境能陶冶学生的秩序感;教师的教学风格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欣赏等。除此之外,体育隐蔽课程具有培育人的审美情趣功能,如教师的举止、精神等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endprint

三、学校体育教学中隐蔽课程的开发策略

1.体育隐蔽课程开发原则

体育隐蔽课程开发的原则主要有健康第一原则、三位一体原则、协同原则、求真与求美统一原则以及因校制宜原则等。其中,健康第一原则要求在开发过程中注重学生身心发展,使学生自觉形成终身体育思想。三位一体原则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组成一个统一协调的教育合力,为学生创造最佳的体育学习环境。三位一体原则把学校体育隐蔽课程的开发同家庭、社会紧密联系,以取得家长、社会的支持,通过这种方式来共同实现学生的成长。协同原则是指要协调各要素(物质要素、社会要素、心理要素等)之间的关系,才能发挥最佳功能。求真与求美统一的原则要求在开发体育隐蔽课程时使学生获得真与美统一的教育性经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开发过程中,考虑学生需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除此之外,坚持因校制宜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开发体育隐蔽课程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加强对体育隐蔽课程开发。

2.体育隐蔽课程物质的开发

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需要一定的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等物质基础,这是体育隐蔽课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开发。

首先,体育器材设施开发要多样化。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需要利用一定的物质条件即体育器材设施等进行持续有效的锻炼,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实践证明,体育器材设施的全面性和多样性可以激发学生锻炼和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与锻炼和学习所付出的努力才会更多。

其次,体育器材设施的开发要有针对性。目前,中小学的体育器材设施成人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以篮球为例,有95%的学校使用成入篮架和球场,用成年人标准的篮球设施去满足学生的需要,显然缺乏科学性。因此,在配置体育设施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配置适合学生需要的体育场地设施。

再次,因地制宜地开发具有特色的体育项目。目前,在教育经费短缺的状况下,我国中小学体育设施存在严重不足,这要求学校相关方面要因地制宜去发掘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如学校制作毽球、沙包、橡皮筋等简易的体育器材。再如,针对特殊地方的学校,可以根据当地的山山水水,让学生进行学校外进行登山、越野等,从而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

除此之外,针对许多学校有限的土地面积,学校在建设学校过程中,要做好校园整体布局,合理规划学校体育场地。尤其是在进行体育场地规划时,要考虑到学校建筑与体育场馆之间的位置,从而避免教学干扰。

3.体育隐蔽课程精神领域的开发

精神文化是体育隐蔽课程得以实施的灵魂,必须对它进行精心的开发。首先,构建良好的体育传统与风气。体育传统与风气是学校所有人员经过长期奋斗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思想行为作风,是一种具有巨大的无形教育力量。体育隐蔽课程精神领域包括学校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等三个主要内容。

体育隐蔽课程精神领域的开发,首先要取得校领导的重视,从而加大对体育工作的支持。这要求学校领导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舆论导向,以提升体育在学校中的地位。同时,作为学校领导,要及时出台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硬性体育规章制度,以优化校内校外体育学习环境,从而有利于体育传统与风气的形成。其次,加强教师教风建设。这要求体育教师要构建和谐的体育课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交流,努力创造积极课堂气氛,提高其凝聚力。同时,教师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再次,学生学风建设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让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来热爱体育,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4.体育隐蔽课程时间和空间领域的开发

在时间开发方面,生理学认为,人一天的最佳运动时间应该是下午的后半段时间,机体在这个时间内的运动能力相对较强。因此,体育课最好安排在这一时段,这样能使人的机体达到劳逸结合,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此同时,在体育隐蔽课程空间领域的开发方面主要体现在向社会化方向发展。体育隐蔽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这与社会体育内容有相似之处。实际上,凡是社会体育中比较流行的内容,在体育隐蔽课程的运行中也得到了相应的体现。二者常呈现出水乳交融的状态。因此,体育隐蔽课程应该从社会体育中吸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同时得以创新,而创新的内容又被不断地推向社会,让其在更大的空间内接受检验。总之,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经验向社会“扩张”,继而向社会“索取”。体育隐蔽课程和社会体育这种双向交流的态势将会伴随体育隐蔽课程的迅速发展而更加活跃。

————————

参考文献

[1] 周立.体育隐蔽课程的载体及实施.四川体育科学,2003(3).

[2] 姚蕾,公冶祥乔.我国体育隐蔽课程体系的理论构建.体育科学,2001(21).

[3] 龚德贵.毛治和.吴步阳论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

[4] 张俭.陆美琳关于隐蔽课程在学校体育中的效用分析.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5] 谭伟平.论隐蔽课程与大学精神.现代大学教育,2004(6).

[6] 姜海银.新课程背景下体育隐蔽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四川体育科学,2005(3).

[7] 张薇薇.张斌彬浅论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7).

[作者:赵祥(1980-),男,四川广元人,四川成都学院体育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王   颖】endprint

猜你喜欢

功能体育学校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