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胎剖宫产中预防性背带缝合防止产后出血的效果

2015-01-26王洪光王敏周晓静223900泗洪县妇产医院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17期
关键词:背带双胎出血量

王洪光 王敏 周晓静223900泗洪县妇产医院

双胎剖宫产中预防性背带缝合防止产后出血的效果

王洪光 王敏 周晓静
223900泗洪县妇产医院

目的:分析在双胎剖宫产中预防性背带缝合方法防止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收治双胎剖宫产产妇10例,给予背带式缝合手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和4 h的出血量,以及产褥病的患病几率。结果: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和4 h的出血量分别是(310.01±115.46)mL、(60.22±39.31)mL、(38.61±16.11)mL,产后出血率10.00%。结论:背带式缝合手术能够有效地预防双胎剖宫产的产后出血情况。

双胎剖宫产;背带缝合;产后出血

目前,对于产后出血,临床治疗中尚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提前预防产后出血的问题。一般来说,产妇都会有产后出血的可能性,可能是由于一种甚至是多种高危因素导致[1]。因此,2014 年5月1日-12月30日收治双胎剖宫产产妇10例,进行背带式缝合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5月1日-12月30日收治双胎剖宫产产妇10例,给予背带式缝合手术进行缝合治疗,分析患者的手术期间的出血量、手术结束后2 h和4 h的出血量。10例研究对象均行剖宫产手术,均为下腹横切口,10例研究对象中G2P2 1例,G8P3 1例,G2P3 2例,G4P3 1例,G3P3 5例。年龄 24~38岁,平均(30.60±5.91)岁,妊娠时间36+5~39+5周,平均(37.60±2.33)周。进行剖宫产的原因:瘢痕子宫6例,胎膜早破1例,胎位不正1例,IVF术后1例,其他原因1例。所有参与研究的对象均符合双胎剖宫产的诊断标准[2]。研究排除标准:①语言沟通障碍;②智力障碍;③严重器官性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④恶性肿瘤;⑤心血管、肾血管、脑血管严重疾病;⑥先天残障以及先天性遗传疾病;⑦严重贫血的产妇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妇。参与研究的患者在怀孕次数、孕周、剖宫产手术的缝合方式上均经过详细的统计。

方法:所有参与研究的产妇均采用子宫下腹横切口的手术方法进行剖宫产手术治疗,并联合硬膜外麻醉术[3]。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的具体方法:①胎儿和胎盘完全分娩出后,对产妇的子宫进行常规的按摩,然后对产妇的宫体肌内注射20 U的宫缩素。②将子宫拖至腹部的切口处,完全暴露宫体,用双手对子宫体进行加压[4]。③对宫腔内进行清理,再用1号可吸收的线对切口进行缝合,从右侧切口下缘约3 cm的部位,中外1/3的交界处进针,然后从对侧上缘的切口处出针,穿刺应该贯透产妇子宫的下段,然后将缝合线条牵拉至产妇前壁右侧距离宫角大约3 cm的部位进行缝合,缝合法为褥式缝合,接着在后壁进行垂直缝合直至右侧的骶骨韧带部位,完毕后再在下段切口的水平处进行从左至右、从外至内的斜行缝合,最后在相对应的左侧子宫处出针。④用相同的方法再进行左半部分的切口缝合。手术缝合时,要注意子宫是否仍有出血的情况,下段的切口是否有渗血的情况以及阴道有无出血的情况等。确定一切正常,最后按照常规的方法对腹部的切口进行缝合[5]。⑤对于手术结束后出血量还在>50 mL的产妇,用子宫按摩的方法缓解出血情况,如有必要,给予患者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

观察指标:观察产妇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结束后2 h的出血量、手术结束后4 h的出血量,分析产妇产后出血所占的比例以及产妇患产褥病的几率[6]。

统计学处理:所有试验数据在试验结束后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 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结束后2 h的出血量、手术结束后4 h的出血量为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产后出血所占的比例以及产妇患产褥病的几率为计数资料,使用例数(%)表示。

结果

参与研究的10例对象的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结束后2 h的出血量、手术结束后4 h的出血量分别为(310.01± 115.46)mL、(60.22±39.31)mL、(38.61± 16.11)mL,产后出血1例(10.00%),在产后患有产褥病0。

讨论

背带式缝合手术相对于传统的传统的填塞纱布的方法以及动脉结扎的手术方法,操作起来更加简单、方便。背带式缝合手术尤其适用剖宫产手术中产妇产后经过一般的处理而没有效果的宫缩乏力性的出血情况。背带式缝合手术之所以能够减少产后的出血情况,它的基本原理是由于背带式缝合手术能够减少产妇盆腔的动脉压力,手术过程中。采用机械性的方法纵向加压产妇的子宫平滑肌,这样可以使子宫壁的弓状血管得到有效的挤压,从而减缓、减少血流;使用局部加压的方式统一让血流凝结成血栓,实现有效止血的目的;于此同时,由于血流减少、减缓,致使子宫的肌层出现缺血的情况,这样能够刺激子宫的收缩,进一步压迫血窦,最终使得血窦关闭,实现持续止血的效果[7]。

产妇容易发生产后出血,尤其是双胎妊娠的产妇,由于她的子宫过于膨胀,肌纤维的过度伸展使得产后子宫的收缩以及缩复的能力被影响,一旦出现了产后出血的情况,对于医生来说无疑又面临着严重考验,而对于产妇则是带来了更大的危险,有时由于治疗条件和技术的缺乏,不得不将产妇子宫切除,这并不是最好的结局。

对于背带式缝合手术,在此之前也有许多的临床研究表明,它可以有效地预防双胎剖宫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背带式缝合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并且不需要特殊的医疗器械加以辅助以及高超的手术技术,这种方法对于广大的基层医院也是适用的。

本次研究中,抽取的10例双胎剖宫产的产妇,对其使用背带式缝合手术进行手术缝合治疗,出血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且只有1例发生了产后出血的情况,没有出现术后感染的情况,无产褥病例。这说明,背带式缝合手术能够有效地预防双胎剖宫产的产后出血情况,值得推广使用。

[1]任晓红.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30例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6):901-902.

[2]李苑瑛.子宫改良式背带式缝合与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减少剖宫产产后大出血的应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182.

[3]陈秦莉.背带式缝合预防双胎妊娠剖宫产术后出血[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0):772-773.

[4]陈建华,徐相婷,郭文玲,等.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32例[J].山东医药,2011,51(14):15.

[5]卢庆.背带式缝合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J].华夏医学,2013,26(3):460-462.

[6] 王群,刘昌英.欣母沛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6):168.

[7]曲京风.背带式缝合在治疗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剖宫产术中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3,(44):31-32.

The effect of preventive straps suture in prevent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twins cesarean delivery

Wang Hongguang,Wang Min,Zhou Xiaojing
Sihong County Maternity Hospital 223900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reventive straps suture method in prevent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twins cesarean delivery.Methods:10 puerperas with twins cesarean delivery were selected.They were given straps suture operative treatment.The intraoperatve blood soss,the postoperative 2 hours and 4 hours blood loss and the prevalence rate of puerperalism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intraoperatve blood soss,the postoperative 2 hours and 4 hours blood loss were respectively(310.01±115.46)mL、(60.22±39.31)mL、(38.61±16.11)mL.The postpartum hemorrhage was 10.00%.Conclusion:The straps suture operation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postpartum hemorrhage situation of twins cesarean delivery.

Twins cesarean delivery;Straps suture;Postpartum hemorrhage

10.3969/j.issn.1007-614x.2015.17.30

猜你喜欢

背带双胎出血量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龙凤双胎
双胎妊娠的胎儿会有什么风险
带你认识双胎输血综合征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相机背带
婴幼儿软背带和牵引保护带产品 标准缺失 谨慎购买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50例临床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