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2015-01-26徐宝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15期
关键词:分流管脑室硬膜外

【摘要】目的 总结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置管术后安全、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结果 存活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7.14±6.64)和(14.03±4.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取有效安全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5.171

工作单位:466000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

Nursing of Drainage Tube in Neurosurgery

XU Baol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Zhoukou in Henan province,Zhoukou 46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nursing experience of drainage tube in neurosurgery. Methods To review safe, effective, feasible nursing measures of catheter after surgery. Results The neural function defect score of survival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as (27.14±6.64) and (14.03±4.02),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 Conclusion To take effective and security Nursing measures can reduce a variety of complications,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Key words】Neurosurgery,Drainage tube,Nursing

当前神经外科引流管主要包括脑室引流管、蛛网膜下隙持续引流管、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脑室-腹腔分流管等,只有将引流管情况与患者整体病情联系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做到引流管护理安全而有效 [1]。本文具体探讨了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到2014年6月在神经外科手术后留置引流管60例,纳入标准:都符合脑疾病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检查证实;入组者均发病<24 h;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发病前有脑血管病病史;发病前2周内有感染性疾病;合并有心脏、肝脏、肾脏疾病;患有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60例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24至68岁;引流方式:留置脑室引流管7例,蛛网膜下隙引流管15例,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32例,脑室-腹腔分流管6例;高血压病史26例,最短3个月,最长16年,平均为(10.34±4.44)年。

1.2 护理方法

①脑室引流管护理:其目的是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急状态;其中颅内肿瘤合并颅内高压患者,术前可行脑室引流术,以降低颅内压,防止开颅术中颅内压骤然降低引发脑疝。在护理中,患者要采取平卧位,对于躁动不安和意识不清的患者要加以约束,使其保持安静的状态。引流管的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外耳道水平)10~15 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侧卧位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 cm,脑室引流早期切忌引流过快,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各接头处应用无菌敷料包裹,要严格保持整个引流装置及管道的清洁和无菌。保持头部创口或穿刺点敷料干燥,如发现敷料潮湿,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更换。记录无菌瓶颜色、性质和量,并进行定时更换。术后1~2天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拔管前一日,可试行抬高引流瓶或夹闭引流管,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颅内压是否有再次升高的情况。拔管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局部有无渗液,若有脑脊液漏出,要及时告知医师妥为缝合,以免引起颅内感染。②蛛网膜下隙持续引流管:其目的是治疗颅内感染,同时可行颅内压监测,有效控制颅内压。在护理中,因引流管位于腰背部,要经常观察置管情况和引流是否通畅。同时要防止引流速度大幅度变化引起颅内压较大波动而导致脑疝等严重并发症,时刻保持匀速引流,随时观察和记录引流脑脊液的量、颜色、性状,此外加强对患者和家属对引流管护理的宣教。若引流液中有絮状物或由清变浊,则提示颅内感染的发生应及早给予处理。拔管后除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还应注意置管处有无脑脊液漏。③硬膜外引流管:其目的是为预防开颅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常规置入内径为2 mm的引流管于硬膜外,与颅骨内板相粘,外接负压引流器,硬膜外引流在引流组织液、血液、及血性分泌物的同时也可引流部分脑脊液,此时引流液性质应为脑脊液。在护理中,妥善固定管道并做好标记,注明留置日期。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发现不畅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④硬膜下引流管:其目的主要是排空囊内残留的血性液或血凝块,以利脑组织膨起,消灭死腔。护理需要密切观察引流量和性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术后患者采取患侧卧位或平卧位,引流袋低于创腔,术后不使用强力脱水剂,亦不过分限制水分摄入,以免影响脑膨隆。引流管于术后一般2~3天拔除,行CT检查确定血肿消退后拔出。⑤脑室-腹腔分流管:脑室分流术是另建脑脊液循环通路,对脑脊液进行分流改道,将超过正常脑室量的脑脊液经引流至腹腔等体腔内,以降低颅内压,是防止脑萎缩的一种重要方法。由于病人终身带管,教会病人挤压引流管、按压阀门的方法,保持分流管通畅,保护伤口及避免分流管区受压和过度扭动,以免拉断拉脱分流管,半年内不能做过重的体力劳动和运动,出院后交待病人如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即按压阀门促进脑脊液分流,如按此处理后症状未缓解应及时来院就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的预后情况,对死亡与带管出院进行判定。同时所有患者在护理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分数越高,神经功能越差。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18.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采用t 检验,P <0.05 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在60例患者中,成功治愈53例,其中1例因突发心梗抢救无效死亡,6例留置脑室-腹腔分流管患者带管出院。经过判断,存活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7.14±6.64)和(14.03±4.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脑血管疾病干预中,多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而引流管的应用必不可少,对于护理的要求也比较高。在对患者的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对各引流管放置的位置、各腔隙引流液性质和引流量要有正确的判断 [2],其次要根据保持正常颅内压的留置引流管原则来选择引流装置,同时结合病情变化和临床表现进行引流管护理 [3]。患者术后头痛,要学会鉴别原因,是术后伤口痛还是低颅压或高颅压性头痛,此外应结合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意识变化进行判断。总之,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的积极护理能减少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提高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分流管脑室硬膜外
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脑积水额角穿刺脑室心房分流术后脑室端分流管堵塞1例报道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孤立性第四脑室1例并文献复习
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老年脑积水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探讨
脑室外引流在小儿脑室
--腹腔分流管更换术中的作用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