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产后腹痛的辨证论治

2015-01-25杜鹏飞

中国兽医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寒凝桃仁血虚

杜鹏飞,温 伟

(1.长春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2.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奶牛产后腹痛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多年来,我们辩证治疗奶牛不同类型的产后腹痛46例,其中寒凝血瘀型31例,气血虚弱型9例,血瘀发热型6例,获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气血虚弱 患畜发病不分季节。多由于劳役过度,气血不足,或素体虚弱,复因产后失血过多,冲任血虚,胞脉失养;又气随血脱而无所依附,气虚运血无力,血行迟滞,而致腹痛。

1.2 寒凝血瘀 发病多在气候寒凉时节。多由于对孕畜饲养管理不当,脏腑虚弱,在产时或产后护理不周,当风感寒,风寒乘虚而入,血为寒凝,或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血随气结而为瘀,瘀阻冲任,胞脉失畅,不通则痛,故使腹痛。

1.3 血瘀发热 多因孕畜体壮而运动不足,素体阳盛,或产后胞宫胞脉空虚,邪毒内侵,入里化热,热与血结,阻痹胞脉,败血浊液不得下行,不通则痛,故使腹痛。或胎衣剥离不尽,瘀血停滞胞宫,瘀阻胞脉而致腹痛。

2 辨证论治

2.1 寒凝血瘀型 主证:多在产后1~3 d内出现较剧烈的腹痛,腹部触诊敏感,遇热则痛势减轻。食欲减退,反刍停止,畏寒怕冷,口鼻及四肢发凉。患畜拱腰、踢腹、努责,卧立不安。阴门流出少量分泌物或瘀血块等。口色青白,舌淡黯,脉沉紧或沉弦。证候分析:产后百脉空虚,风寒乘虚而入,血为寒凝,滞而成瘀,瘀阻冲任,血行不畅,则出现较剧烈的腹痛,触诊敏感,流出少量分泌物或瘀血块等;血遇热则行畅,故得热痛减;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口色青白,形寒肢冷。舌淡黯,脉沉紧或沉弦,均为产后瘀血内阻之征。

治则:活血化瘀,温经止痛。方药:生化汤(《傅青主女科》)。当归120 g、川芎45 g、桃仁45 g、炮姜10 g、炙甘草10 g加黄酒 250 mL,童便250 mL煮,候温灌服。

方解:产后血虚,寒邪乘虚而入,寒凝血瘀,留阻胞宫,导致恶露不行,肚腹疼痛,治宜温经散寒,养血化瘀,以使瘀去新生,故取名为“生化”。方中重用当归活血补血,化瘀生新为主药;川芎活血行气,桃仁活血祛瘀,均为辅药;炮姜温经散寒,止痛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黄酒、童便温通血脉,益阳化瘀,并助药力直达病所引败血下行,均为使药。诸药合用,有养血化瘀,温经止痛之功,使恶露畅行,肚腹疼痛自愈。

临床应用:本方为临床治疗产后瘀血阻滞的基础方。产后恶露不行,肚腹疼痛均可加减应用。如产后腹痛,恶露不尽且其中血块较多者,加蒲黄、五灵脂;产后腹痛寒甚者,加肉桂、吴茱萸、益母草、荆芥穗等;产后腹痛属气血亏损者,加党参、熟地、山药、阿胶等;产后恶露已去,仅有腹痛者,去桃仁,加元胡、益母草;产后发热者,去炮姜,加益母草、赤芍、丹参、丹皮、知母、黄柏等。本方加穿山甲、山楂、党参,用治于产后子宫收缩不全,能够加速子宫复原,减少宫缩腹痛,并有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亦可加入党参、黄芪、益母草、丹皮等,治疗产后胎衣不下。本方加益母草,名益母生化散,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的功能,亦主治产后恶露不行。现代兽医临床广泛用于产后子宫复旧不全、恶露不行、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及产后调理。

2.2 气血虚弱型 主证:产后肚腹隐隐作痛,按摩腹部疼痛有所减轻,常流出少量恶露,色淡。食欲减退,精神不振,耳耷头低,行走无力,粪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产后营血亏虚,胞脉失养,或气随血耗,气虚运血无力,血行迟滞,故肚腹隐隐作痛,喜揉按;阴血亏虚,冲任血少,则恶露量少,色淡;气血虚则化源不足,故食欲减退,精神不振,耳耷头低,行走无力;血虚津亏,肠道失于濡润,则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为血虚之征。

治则:宜补养气血,活血止痛。方药:肠宁汤(《傅青主女科》)。当归50 g、党参50 g、熟地50 g、阿胶30 g、山药30 g、续断20 g、麦冬30 g、肉桂10 g、炙甘草20 g,水煎后,候温灌服。

方解:本方专为血虚胞脉失养之腹痛而设。方中党参、山药、炙甘草补气养阴;熟地黄、阿胶、当归、麦门冬养血滋阴;佐以少量肉桂以温经通脉,助阳化气;续断补肝肾,益精血。诸药合用补气养血,温经通脉。血旺则胞脉得以濡养,气旺则率血以行,其痛可除。

临床应用:腹痛重者,多因气滞血瘀所致,故加川楝子、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兼寒者,加炮姜温经止血止痛,炮附子温经散寒止痛;兼热者,加大黄泻热去瘀通便;牡丹皮清热凉血去瘀,更取大黄牡丹汤治疗肠痈腹痛之意;气滞明显者,加木香、香附增加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力;血瘀明显者桃仁、红花、赤芍加强活血化瘀作用,并于活血中养血;兼有便秘者,加桃仁、麻子仁活血润肠通便。临床证明,肠宁汤加减治疗血虚为主的产后腹痛,效果满意。

2.3 血瘀发热型 主证:产后肚腹灼热、疼痛拒按。患畜初表现较多量清稀恶露,继而量少,色紫暗或夹有血块,气味秽臭。患畜体温可达40℃以上,口渴喜冷饮,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粪便秘结,尿短赤。舌红绛,苔黄而燥,或起芒刺,脉弦数。

证候分析:邪毒内侵,入里化热,热与血结,胞脉阻痹,则肚腹灼热、疼痛拒按;初时热迫血行则恶露量多,继之热与血结则量少,色紫黯或夹有血块;邪毒熏蒸于血,故恶露气味秽臭;邪毒化热,热与血结,故高热不退;热为阳邪,灼伤津液,在上则口渴喜饮,在下则粪便秘结,尿短赤。舌红绛,苔黄而燥,起芒刺,脉弦数均为热盛阴伤,瘀滞在里之征。

治则:泻热逐瘀,活血止痛。方药: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大黄50 g、牡丹皮20 g、桃仁40 g、冬瓜仁60 g、芒硝40 g,以水20 L,煮至4 L,去渣后加入芒硝融化,再煎沸,候温灌服。

方解:本方攻下泻热与逐瘀并用,使结瘀湿热速下,痛随利减,痈肿得消,诸症自愈。方中大黄苦寒攻下,泻火逐瘀,荡涤湿热瘀结之毒;丹皮苦辛微寒,凉血清热,活血散瘀,二者合用,共泻湿热瘀结,为方中君药。芒硝软坚散结,协大黄荡涤实热,促其速下;桃仁性善破血,助君药以通淤滞,俱为臣药。冬瓜仁甘寒滑利,清肠利湿,引湿热从小便而去,并能排脓消痈,为治内痈要药,是为佐药。五味合用,共奏泻热逐瘀,散结消痈之功。

临床应用:若热毒较重者,加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败酱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血瘀较重者,加赤芍、乳香、没药以活血祛瘀。

猜你喜欢

寒凝桃仁血虚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分析
桃仁和酒
石榴补血糖浆对血虚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桃仁高粱粥治好我的瘙痒症
血虚≠贫血
掌心
血虚≠贫血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嘴唇干裂用桃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