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 “融合中西,设计创新”为特色的风景园林教学∗

2015-01-25金云峰周向频李文敏刘悦来董楠楠李瑞冬

中国城市林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西风景园林园林

金云峰 周向频 李文敏 刘悦来 董楠楠 李瑞冬 沈 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上海 200092

以 “融合中西,设计创新”为特色的风景园林教学∗

金云峰 周向频 李文敏 刘悦来 董楠楠 李瑞冬 沈 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上海 200092

“融合中西,设计创新”是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传统教学理念。多年来教学团队围绕这条主线不断地进行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的探索、改革和完善。文章提出的特色教学主要包括3大教学环节,即基础模仿、比较提升、实践创新。每个教学环节设置相应的课程,通过教学实现阶段性的特定的设计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中国文化功底,又具有开阔的当代国际视野,从而进行游刃有余的创新性设计。

风景园林,教学,融合中西,设计创新,同济大学

0 引言

随着我国的风景园林被确立为一级学科,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科学研究迅速发展并发生了深刻变革[1-2]。20世纪80年代,同济大学开始在教学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设计。同济大学著名教育家,风景园林专业的创办人之一冯纪忠先生提出“东西方融合” “在创新中保持中国文化精神”的教学理念。在专业实践中,他主持的以 “与古为新”为指导思想的方塔园规划设计,开创了中国现代园林的新篇章。著名古典园林艺术专家陈从周教授非常强调在风景园林教学中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和继承,并撰写了 《说园》这一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学参考书。除此之外,陈从周先生还从事了大量的园林设计和修复的实践工作,如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 “明轩”设计、上海豫园东部园林的复园工程等都获得了巨大成功。李铮生教授也强调了中西园林比较和继承传统的重要性。

同济大学风景园林教学团队秉承了这些优秀的风景园林教学思想和成果,形成了一套以 “融合中西、设计创新”为特色的风景园林教学方法,并设计了严密系统的教学环节,各个教学环节指向培养学生特定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积聚卓越设计师的特质。

1 “融合中西”“设计创新”的教学特色

“融合中西”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直面西方文化和现代化洗礼的现实,使风景园林教学上升到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度,探索在多元化境遇中的发展途径。它依托于对本民族园林遗产的反思和对西方园林的理性认识,使学生能够 “两手抓”,充分理解东西方园林的 “所以然”,一方面思考如何“保持中国的文化精神”,一方面思考如何借鉴西方的 “现代化”方法。“融合中西”更重要的是中西园林之间的比较,通过中国园林与其他国家如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园林的比较,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研究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一方面引导学生进入对东西方园林的深层次理解过程。

“设计创新”是风景园林教学的根本,基于中西园林历史和理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针对具体设计问题的突破性分析研究能力。硬搬外国的东西和拷贝来的东西不能称之为 “现代”,硬搬古代的东西也不能称之为 “保持中国的文化精神”。中国的现代园林就是基于传统的创新以及对外来因素的创造性利用。在教学当中应引导学生运用传统园林的设计之道和西方纯熟的设计经验,对现实环境进行最合理的创造或改造,目的在于让现代人以新的方式体验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在心理上感知本民族的独特情节。

此外,特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 “培养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让学生提前 “社会化”,与风景园林实践接轨,而无须用人单位 “二次教育”的过程,为学生创造合宜的 “社会化”机会,增强实践技能和业务能力,保持与行业管理、研究机构、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合作和沟通,进一步明确、更新教学内容,进行有目的、有指向的人才培养。

2 教学环节的系统策划

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社会需求及要求、学生接受能力等因素,将风景园林教学分为 “基础模仿、比较提升、实践创新”3个大的教学环节试点。“基础模仿”环节试点主要依托中外园林史、景观环境测绘、园林植物应用等课程,采用 “历史知识理论性教学——现场测绘体验性教学——种植设计渗透性教学”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打好扎实的园林史和设计基础,具备较高的传统历史和文化素养。“比较提升”环节主要依托中西园林比较、设计课等课程,通过 “古今比较”“中西比较”“不同设计单位作品的实证比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作能力,使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 “实践创新”环节主要依托课程设计、各类专业竞赛、课外实践等辅助手段来完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3]。

3 特色教学的主要内容

3.1 中外园林史教学改革

中外园林历史课属于 “基础模仿”教学环节,是最基础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4]。多年来,课题组开展了中外园林史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将这门课的重心调到 “学历史为设计”,启发学生探索历史对于现代的意义[5-6]。采用了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相结合,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互补的教学策略,加深学生对历史园林空间的理解,也增强了历史课的易解性和趣味性。教学改革还包括历史课与设计课、模型课的互动,训练学生对历史命题的创作能力和传统空间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弥补割裂古代和近现代园林历史的教学缺陷,增强对近代和现代园林的研究和教学,保持园林历史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使学生开阔视野,更全面、更系统地把握园林历史。在教学方法上,增设实地教学课和主题讨论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改变传统编年史教学方法,穿插专题授课,拓展学生知识面;与其他课程如文化类课程、历史保护类课程等互补,增强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实际应用能力[7]。

3.2 优秀园林测绘的实践教学

景观环境测绘属于 “基础模仿”教学环节,与园林史课程相互补,增加对中国园林的感性认识。通过测绘这一教学手段,旨在培养学生的 “临摹”能力和基本的绘图能力,加深对园林空间的体验和理解。

进行专业设计前的 “临摹”“写生”,是创造性设计技能的训练基础。测绘强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优秀园林实例。在教学中往往选择典型精华式的园林景观环境,包括豫园、西泠印社等古典园林,以及方塔园等经典的现代景观设计案例。通过第一现场的测量与绘图实习,让学生深刻体会和理解园林环境基本尺度、材质、空间限定、意境等。通过“测”,进行现场踏勘、尺度把握、材料认识、空间理解、园林植物认知等,并以 “绘”制成图的过程来进行专业设计图纸的表达、基本绘图技能提高的训练等。

总体的教学目标是承前启后,使学生在第一现场的实践中通过测绘达到整体空间的理解、景观元素的认识、测与绘技巧熟悉和提高3方面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采用现场为主的互动式教学,带队教师从工具使用、工作方法、绘图技巧等各方面进行全程悉心指导。在工作程序上,包括从目测到尺测,从测量到绘图,从测草到仪草,从手绘到机绘这几个过程。除此以外,还安排了测量基础与实务、古建园林测绘方法与实务、园林植被测绘、景观制图基础等专题讲座。同时进行了园林建筑材料、基本景观制图等的培训[8]。

3.3 渗透性园林植物应用教学

园林植物应用是风景园林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设计作品的品质,属于 “基础模仿”教学环节,采用渗透性的教学方法,与中外园林史、园林测绘课紧密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园林植物的应用能力,使植物这一设计材料更好地为园林空间设计服务。

与中外园林史的渗透性教学主要体现在对东西方园林中不同种植设计方式的研究。结合更深层的艺术美学、人文历史、自然价值观等原因,分析东西方园林中种植设计与园林空间的关系,如中国园林中的造园植物材料所蕴含的独特象征意义,植物与造园意境主题的关系,依托植物的造园手法等等。种植设计与园林测绘的渗透性教学主要包括认知实践、临模实践、创造性实践这3个环节。认知实践将课堂讲授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印证,给学生展示每一种植物及成景后的视觉及功能效果;临模实践是指通过分析一些成功植物景观作品,要求学生有选择地临摹与抄绘优秀作品;创造性实践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对园林实例中的局部或整体种植进行再设计[9]。

3.4 中西园林比较教学内容的精心策划

中西园林比较课程属于 “比较提升”教学环节,通过古今比较、中外比较、理论与实际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所学知识能够在比较中融会贯通,在专业能力上上升一个台阶。

中西园林比较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编辑充分体现同济特色,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实证研究,二是基于传统的创作。上海是东西方文化碰撞最典型的城市。海派园林是中西文化碰撞和融合的产物,也为中西园林的实证研究和实地教学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教学内容根据上海园林建设而不断更新,每年的教学会选取不同设计单位如同济大学、上海园林设计院、境外公司等的具有代表性的园林作品如方塔园、梦清园、徐家汇公园等。先让学生分组到现场进行调研,就园林空间形态、设计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回到学校进行分组讨论、绘图,并以多媒体的形式汇报讨论结果和主要观点,或者对之进行综合评价。汇报结束后由老师点评,并对这些园林进行分析、评价和比较。二是基于传统的创作。这里包括传统园林的理念和手法以及传统空间的现代诠释,还包括利用传统文化主题进行创新设计,如用中国古代的诗、词来构思和设计意境,并在课外研习中国传统音乐和乐器,如昆曲、评弹以及二胡、古筝等。

3.5 引入 “原型”创作方法的设计课教学

设计课属于 “实践创新”环节,通过梳理一套基于 “原型”的园林设计创作方法,使之成为一种相对固定的设计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同济大学的园林设计精华,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创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也是一大难点。笔者基于多年的风景园林实践经验,总结了一套融合中西的 “原型”设计创作方法,教学生如何在中西文化中寻找设计的平衡点,选择合适的设计参照物,使中西文化在本土融合生长[10]。这套方法便于学生尤其是来自其他专业背景的研究生较容易、快速地掌握,一方面有利于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价值观,另一方面有利于创作出具有优秀理念、本土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作品。

3.6 培养创新思维的主题化教学

主题化教学依托课题研究、课程设计、国内外设计竞赛、国际设计夏令营等 “第二课堂”进行,属于 “实践创新”环节,通过对于风景园林专业问题的发现、诊断和解决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11]。

这一教学模式主要在教学中提供或利用一些开放性课题,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专业思考出发发现和分析风景园林问题,以此培养对专业的真实兴趣与持久热情。教师的角色集中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完善和培养方面,并鼓励启发学生从专业体会出发结合调研建立自己的专业思考框架、分析方法以及表达方式,以开放型、讨论式、双向交流和互相激发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双方的沟通最大化,一方面培养学生对创新性问题的发现及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一方面促进教师以研究性态度来进行专业教学,促进其理论课程体系建构和实践教学中的持续性研究。

3.7 社会需求导向的实际项目操作

实际项目操作依托设计课、课程设计、设计实践课等进行,属于 “实践创新”环节,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来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和协作能力。

这一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提前接触并融入社会,一方面让他们更清楚地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和势态;一方面让他们更充分地、有目地学习,增强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要求教师承接风景园林实际项目,按小组指导学生参与项目全过程,包括项目前期准备、调研工作,与甲方交流沟通,方案设计,绘制图纸,成果制作,专题研究等;强调设计的研究性和合理性,要求学生掌握从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与分析、概念获得、思路演绎到结论得出的完整过程。注重相关技术资料的充分调研与关键问题的技术攻关,增强项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 结论

以 “融合中西、设计创新”为特色的风景园林教学继承了冯纪忠先生等老一辈风景园林教育家的教学思想,也凝结了同济大学教学团队一点一滴不懈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能力提升式教学。科学策划了三大教学环节,依据专业特点分解各阶段的能力培养,循序渐进。明确了培养目标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增强了教学实施的条理性和可操作性。

2)融合渗透式教学。相关课程之间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安排、教学形式等方面充分协调配合,使整体课程效益最大化。打破了传统教学的课程孤立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特长的互补,使学生能够最快、最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3)方法普及式教学。将同济大学最具特色的风景园林设计经验梳理成一套学生容易掌握的方法,加以推广普及,使其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在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和素质方面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4)主题强化式教学。这是一种 “以问题为中心、以课题来组织”的新型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题攻关能力,改变了传统的静态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性,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是基础教学强有力的补充。

5)体验实践式教学。充分结合本专业特征,强调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双行,理论与实践互动,改变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以实地实例实况为主导进行开放式教学。

[1]金云峰,刘颂,李瑞冬,等.风景园林工程技术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J].广东园林,2014(6):4-6.

[2]金云峰,杜伊,陈光.生态工程综述:基于“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二级学科的视角[J].中国园林,2015(2):89-93.

[3]金云峰,陈蓓.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发展与趋势[C]//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南京: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16 -25.

[4]金云峰,陶楠.环境史景观史园林史[J].中国园林,2014(8): 85-88.

[5]金云峰,陶楠,范炜.西方园林史研究综述:形式分析[J].建筑师,2013(6):84-91.

[6]金云峰,陶楠,马唯为,等.西方园林史研究综述:情境分析[J].中国园林,2015(7):102-107.

[7]周向频,王婧.中外园林史教学方法探析[C]//景观教育的发展与创新:2005国际景观教育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68-371.

[8]刘悦来,戴代新,王敏.园林(景观环境)测绘教学的意义与方法:以同济大学景观学系为例[C]//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南京: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116-119.

[9]李文敏.渗透性教学初探[C]//第三届全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43-144.

[10]金云峰,项淑萍.原型激活历史:风景园林中的历史性空间设计[J].中国园林,2012(2):53-57.

[11]董楠楠.专业学生设计竞赛与我国的风景园林高校教育[C]//第三届全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79-181.

Landscape A rchitecture Teaching Featured by“Chinese-Western Integration and Design Innovation”

Jin Yunfeng Zhou Xiangpin LiWenmin Liu Yuelai Dong Nannan Li Ruidong Shen Jie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

“Chinese-Western Integration and Design Innovation”is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ceptadopted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major in Tongji University.For years,the teaching team has unremittinglymade exploration,reform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teaching contents,methods,mode etc.moving around this main line.The featured teaching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ncludes three linking stages,namely fundamental imitation,comparison and promotion,practice and innovation.Each stage includes corresponding courses which are aimed to help students acquire certain and periodical design ability and quality.Through teaching in this way,students acquire strong found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s well as wide contemporary and international view,so that they could have the ability to design creatively and flexibly.

landscape architecture,teaching,Chinese-Western integration,design Innovation,Tongji University

2015-05-20

国家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14年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风景园林)(教高厅 〔2014〕2号);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沪教委高 〔2013〕60号);同济大学2015—2016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项目子项目

金云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与工程技术、公园绿地与开放空间、中外园林与现代景观、风景旅游区保护与更新,E-mail:jinyf79@163.com

猜你喜欢

中西风景园林园林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清代园林初探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双栖”画家孙志纯 行走风景 融会中西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