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因素分析及护理

2015-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0期
关键词:无菌手术室切口

马 晶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3)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因素分析及护理

马 晶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3)

目的 探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460例,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发生感染的患者110例,对照组为未发生感染的患者35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影响感染的因素,并分析护理的措施。结果 手术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手术的性质,手术地点,手术温度等有关,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平均住院时间为(17.8±3.6)d,平均住院费用为(1.5±0.6)万元,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5 ±2.8)d,平均住院费用为(1.1±0.3)万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过程中,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主要有手术的性质,手术地点,手术温度等,因此加强这几方面的控制能够减少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

切口感染;手术患者;护理

外科手术术后的切口感染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由于手术的性质,手术地点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等原因导致细菌黏附在切口附近而发生切口感染。据相关报道,手术切口感染占医院感染中的20%左右[1]。切口感染会导致患者的预后差,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加大患者的痛苦,如若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威胁生命。本研究中,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460例,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影响感染的因素,并分析护理的措施,现取得不错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460例,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发生感染的患者110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38例,年龄16~86岁,平均年龄为(52.1±2.5)岁,手术类型:疝修补术32例,胆道手术25例,肠道手术23例,胃部手术30例;对照组为未发生感染的患者350例,其中男性183例,女性167例,年龄18~84岁,平均年龄为(53.6±3.2)岁,手术类型:疝修补术97例,胆道手术85例,肠道手术87例,胃部手术8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到呼吸,泌尿系统生殖道者;Ⅱ类清洁切口:手术进入到呼吸,泌尿系统生殖道,但检查显示无明显污染者;Ⅲ类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到上述系统,并且造成严重污染。

1.3方法:记录统计手术性质,手术地点,手术温度,人员流动,无菌操作,器械消毒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利用统计学分析统计数据通过SPSS 18.0 For Windows进行,采用χ2检验,参数通过均数±标准差表述,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手术切口影响的手术室因素:实验组的手术中按手术类型分疝修补术32例,胆道手术25例,肠道手术23例,胃部手术30例,对照组按手术类型分为疝修补术97例,胆道手术85例,肠道手术87例,胃部手术8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手术性质分,实验组110例中,有急诊手术54例,择期手术56例,对照组350例中,急诊手术120例,择期手术23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手术地点分,实验组110例中在非层流室51例,在层流室中59例,对照组350例中,在非层流室270例,在层流室中80例,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比较:实验组患者中,平均住院时间为(17.8±3.6)d,平均住院费用为(1.5±0.6)万元,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5±2.8)d,平均住院费用为(1.1±0.3)万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24,P<0.05)。

3 讨 论

3.1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有:手术的性质,手术地点,手术温度等有关,并且与患者自身的身体素质有关[2]。据有关报道显示,切口感染与人员流动,无菌操作,器械消毒等情况也有一定相关。

3.2护理干预措施:①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深化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医院也应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增强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③加强手术室的管理,保证手术室的清洁,做到使手术室处于无菌环境中。④做好术前准备,协助医师做好手术准备,保证医疗器械的无菌,并在手术期间记录各项必要数据。⑤术中沾染患者血液,体液以及分泌物的敷料等应装入特定的塑料袋进行处理,防止其污染手术室造成交叉污染。⑥应对围术期的患者加强营养,增强患者的免疫机制,并做好防治感染的措施。必要时,给予患者必要的抗生素药物治疗,减少感染发生[3]。

本研究中,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460例,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影响感染的因素,并分析护理的措施,结果显示手术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手术的性质,手术地点,手术温度等有关,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包括有手术的性质,手术地点,手术温度等多方面有关,因此为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应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做到手术器械和手术室的无菌环境,确保手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因此加强这几方面的控制能够减少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

[1] 龚喜雪,卢梅芳.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91-92.

[2] 艾菊香.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因素以及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45.

[3] 范艳敏,杨玲云.光子治疗仪联合银离子敷料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1):1263.

R473.6

B

1671-8194(2015)30-0240-01

猜你喜欢

无菌手术室切口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