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

2015-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0期
关键词:胃管肠梗阻排气

邸 杰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3)

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

邸 杰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3)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采取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拔除胃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拔除胃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采取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值得推荐。

老年;急性肠梗阻;术后护理

手术治疗是解决急性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1],但老年患者由于耐受力差,术后恢复慢,往往需要采取特殊护理。旨在研究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后采取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我院展开相关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例患者,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64~73岁,平均年龄(68.36±3.84)岁,其中行单纯解除梗阻的手术患者10例,行肠段切除术患者25例,行肠短路吻合术13例;观察组48例患者,男性36例,女性12例,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69.76±4.22)岁,其中行单纯解除梗阻的手术患者12例,行肠段切除术患者21例,行肠短路吻合术15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经过腹部X线片确诊,符合急性肠梗阻临床诊断,排除伴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疾病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将患者推回病房,监测患者常规生命体征;住院恢复期间由值班医师对伤口进行换药处理,待患者基本恢复后,允许出院。

1.2.2观察组术后综合护理[2]:①密切监测: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用药情况复杂,生命体征改变迟缓。术后对老年患者的血压、心率及血氧浓度等指标密切监测,发现问题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报告,配合上级医师积极处理。②体位护理:患者尚处于麻醉状态时,让患者保持平卧体位;待患者清醒后,可让患者维持半卧位状态。③切口护理:术后腹部切口包扎不可过紧也不可过松,定时检查患者的包扎处有无出血及渗出;换药时,观察切口的愈合情况,必要时需积极抗感染处理。④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对疾病感到绝望、无助,影响术后患者的恢复。医护人员术后需要与患者积极沟通,向患者详细讲解病情,鼓励和督促患者,给予心理上的支持。⑤胃肠减压:术后患者若感觉口渴,可适当饮水,不宜过多,以润喉为主;保持胃管清洁干净,定时以生理盐水冲洗;每日观察引流液体的性质,做好相应记录。⑥导管护理:术后患者由于放置的导管较多,应每日对各导管进行检查,确保导管无损坏(弯曲或堵塞等);告知患者家属各导管的作用,防止家属误拔;引流袋需要每日更换,以免感染。⑦适当锻炼:长期卧床患者由于受压过久,已发生褥疮,鼓励患者在护士或家属的帮助下多下床运动,每日定时活动,养成良好习惯;活动强度不宜过大,可逐步增加。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拔除胃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处理:结果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比较: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为(80.48 ±15.63)h,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62.30±10.72)h,经统计学处理,t=6.65,P<0.05;对照组术后住院天数为(14.53±4.22)d,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为(8.72±2.36)d,经统计学处理,t=8.33,P<0.05;对照组拔除胃管时间为(13.45±3.55)d,观察组拔除胃管时间为(7.68±2.10)d,经统计学处理,t=9.69,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对照组术后发生肠粘连患者4例,切口感染患者5例,腹胀患者3例,腹泻患者1例,并发症发生率达27.08%;观察组术后发生肠粘连患者2例,切口感染患者3例,腹胀患者1例,腹泻患者0例,并发症发生率达12.5%。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较大差异,χ2=3.22,P<0.05。

3 讨 论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肠腔,发生梗阻的现象称为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急性肠梗阻临床表现多为腹痛、腹胀、呕吐及排气排便停止[3]。

经过对患者的有效评估,及时进行手术是有效解决梗阻的方法之一,但术后并发症不可忽视。并发症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忽视术后护理导致,有研究表明采取综合干预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患者预后。本次研究,通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调整患者休息体位、积极处理切口感染、给予积极心理安慰、采取胃肠减压、保持导管清洁及鼓励患者锻炼等措施以帮助患者愈合,对比以往采取的常规护理模式,可以发现综合护理缩短了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拔除胃管时间,说明是有助于患者预后的;同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说明综合护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采取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值得推荐。

[1] 隋永红.急性肠梗阻的护理对策与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32): 233.

[2] 金硕.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J].临床医学,2012,32(2):125-126.

[3] 白云芬.高龄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后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药,2012, 11(9):117-118.

R473.6

B

1671-8194(2015)30-0237-02

猜你喜欢

胃管肠梗阻排气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不同胃管固定法对急诊昏迷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急性中毒患者胃管置入方法的探讨
大承气汤配合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