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口萝卜猪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与开发利用

2015-01-23毛同辉吴高奇郭义军贵州省铜仁市畜牧技术推广站贵州铜仁554300贵州省铜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铜仁554300

中国猪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保护

毛同辉吴高奇郭义军(贵州省铜仁市畜牧技术推广站,贵州铜仁554300;贵州省铜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铜仁554300)

江口萝卜猪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与开发利用

毛同辉1吴高奇1郭义军2
(1贵州省铜仁市畜牧技术推广站,贵州铜仁554300;2贵州省铜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铜仁554300)

摘要:江口萝卜猪主产于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优良,是贵州省的优良地方猪种之一。本文综述了江口萝卜猪种质特性的研究进展、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江口萝卜猪;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1 种质特性研究进展

1.1生产性能研究

江口萝卜猪是贵州省优良地方猪种之一,主产于铜仁市江口县,主要分布在与江口县毗邻的松桃、岑巩、碧江等县(区)的部分地区,它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肉嫩、味香浓等优点,不足之处是生长速度较慢、瘦肉率较低。据燕志宏等报道[1],江口萝卜猪初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为4.96±1.01头,经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为8.95±1.06头;育肥猪平均日增重为418.11±14.56 g,每增重1 kg消耗精料3.19±0.13 kg、青料1.80 kg;平均屠宰率为(69.58±5.01)%、瘦肉率为(41.35± 4.98)%。我们于2009年对6头江口萝卜猪的肉质测定结果显示,江口萝卜猪肉色评分为3.17±0.40分,大理石纹评分为3.33±0.51分,失水率为(18.17± 2.58)%;胆固醇含量为56.65±3.59 mg/100 g,鲜味氨基酸含量为6.53±0.32 g/100 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6.28±2.64)%,表明了江口萝卜猪的猪肉肉色鲜红、系水力强、胆固醇含量低、鲜味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肉质优良。

1.2多样性研究

近年来,部分学者利用基因或DNA标记技术对江口萝卜猪的遗传地位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标记开展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

燕志宏等[2]从母系遗传的角度出发,对包括江口萝卜猪在内的贵州3个地方猪种的线粒体D-loop环高变区进行了克隆测序,结合从GenBank中获得的其他国内猪种和几个国外猪种序列,用邻接法构建了猪科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江口萝卜猪归类于国内猪群,与梅山猪亲缘关系较近。邓书湛等[3]采用12个微卫星DNA标记研究了江口萝卜猪群体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7061、0.7079和4.1737,表明江口萝卜猪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内部变异较大。田海蓉等[4]采用PCR—SSCP技术,以欧洲猪种(大白、长×大)为对照,对江口萝卜猪、可乐猪和香猪的脂蛋白脂酶(LPL)基因第8内含子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在江口萝卜猪群中检测到了AA、AB两种基因型,未检测到BB基因型,在AAAB两种基因型中以AB基因型占优势,与欧洲猪种比较,江口萝卜猪的B等位基因频率明显较高,A等位基因频率则较低。

朱峰钊等[5]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方法,以大白猪、2个杂交猪群(杜洛克×长白×大白、长白×大白)为对照,检测了江口萝卜猪与引入的梅山猪群的猪兰尼定受体1(RYR1)基因的分布类型,结果在江口萝卜猪中只检测到野生基因型RYR1NN,未检测到杂合基因型RYR1Nn和隐性纯合基因型RYR1nn,n等位基因的群体表达率为0,表明江口萝卜猪具有良好的抗应激能力。胡倩等[6]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SSCP)方法,以杂交猪为对照,对江口萝卜猪和糯谷猪(一个分布于贵州省纳雍县的地方猪类群)的解偶联蛋白3(UCP3)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江口萝卜猪猪群中存在AA、BB、AB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4、0.04、0.62;AB基因型个体的肉质最优,其大理石纹、肌肉脂肪含量和嫩度3项指标极显著地优于AA型和BB型个体;UCP3基因可能是江口萝卜猪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王安娜等[7]采用RFLP方法,以二元杂交猪(长白×大白)为对照,对江口萝卜猪和糯谷猪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基因多态性与瘦肉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口萝卜猪HSL基因外显子1中存在BsaH I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表现出AA、AB和BB 3种基因型;基因型与瘦肉率的变化规律在3~5月龄和5~10月龄猪身上均为BB>AB>AA,在10月龄猪身上为AB>BB>AA;B等位基因具有增加胴体瘦肉率的遗传效应,可作为江口萝卜猪瘦肉率的分子标记。郑芳霞等[8]采用锚定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以欧洲猪种(大白、杜洛克、外二元和外三元)为对照,对江口萝卜猪、香猪、糯谷猪和可乐猪的对氧磷脂酶(PON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脂肪沉积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地方猪种PON1基因515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与欧洲猪种间的差异不显著(>0.05);163/165位点中,贵州地方猪种A等位基因的频率为83.7%,明显高于欧洲猪种(25.2%);贵州地方猪种PON1基因163/165位点存在多态性,可能与地方猪种的脂肪沉积和肉质有一定相关性。惠嫣婷等[9]以江口萝卜猪和可乐猪为材料,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分析了载脂蛋白A5(APOA5)和载脂蛋白A3(APOC3)基因mRNA在7个组织样本中的相对表达量及其与肌内脂肪(IMF)沉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POA5和APOC3基因在江口萝卜猪的7个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在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次之;APOA5基因在江口萝卜猪多数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可乐猪(<0.05),而APOC3基因未呈现类似规律性;在江口萝卜猪心脏、肝脏、脾脏、小肠和背最长肌中,APOC3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APOA5基因,胰脏和脂肪组织中APOA5基因高于APOC3基因;IMF沉积量与江口萝卜猪APOC3 mRNA表达丰度无线性关系(>0.05)。

2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

2.1种质资源保护

1983年,江口萝卜猪被列入《贵州省畜禽品种志》,并被列入《贵州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4年被列入《中国家畜地方品种资源图谱》。

江口萝卜猪种质资源的保护采用保种场与自然保护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007年,在农业部的支持下,在江口萝卜猪中心产区桃映乡茶溪村建设了江口萝卜猪保种场,并结合“江口萝卜猪种质资源保护”(黔农育专字[2008]15号)、“江口萝卜猪保种选育核心群组建及1世代选育研究”(铜地科研[2011]19号)等项目的实施,组建了10头公猪(5个家系)、100头母猪的江口萝卜猪保种基础群。在保种场建设的基础上,江口县2011年又在该县的桃映、民和、坝盘3个乡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开展江口萝卜猪的保护与生态养殖示范。通过建立保种场和自然保护区,江口萝卜猪群体数量得到了扩大,品种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2006年,产区仅存栏江口萝卜猪7 036头,其中能繁母猪1 780头、种公猪22头;而到2013年底,产区存栏江口萝卜猪已达5.4万头,其中能繁母猪4 760头、种公猪152头。

2.2种质资源开发利用

从2008年开始,江口县畜牧兽医局与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省畜牧技术推广站、铜仁市畜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联合开展了江口萝卜猪的选育、养殖及开发利用研究,先后制定了《江口萝卜猪》省级地方标准(DB52/T584-2009),通过了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注册认证,注册了江口萝卜猪通用网址和无线网址。2012年,江口县委、县政府主持召开了“江口萝卜猪产业发展大会”,先后在江口县城、铜仁市区举办了“江口萝卜猪产品推荐会”、建立了江口萝卜猪猪肉专卖店,有力地提升了江口萝卜猪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江口萝卜猪的资源开发利用;同年,江口县成功申报了贵州省科技富民强县项目《江口萝卜猪养殖及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黔科合县市科技计划[2012]7024号),该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建立资源保护、种猪繁育、肉猪生产、猪肉加工和市场营销网络,完善“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开展江口萝卜猪的产业化开发;项目实施以来,已建立存栏江口萝卜猪能繁母猪20头以上或商品猪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17户、养殖专业合作社7个、养殖示范村13个,发展势头良好。

3 关于江口萝卜猪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

近年来,虽然江口萝卜猪的保种与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其种质资源特性的研究仍然不够系统和深入,其开发利用也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规模效应,要实现江口萝卜猪保种和开发的良性互动,今后应重点考虑做好以下工作。

3.1探索创新江口萝卜猪的保种方式

据张德福等报道[10],地方猪种种质资源长期保存技术除活体保种外,还有配子和胚胎冷冻、基因组DNA库及体细胞克隆等生物技术保种。对江口萝卜猪的保护目前仅采取保护区和保种场相结合的活体保种方式,方式单一,保种效果易受疫病、效益等因素影响,今后可与有关院校密切合作,进行生物技术保种研究,逐步探索出江口萝卜猪种质资源保种的新途径,降低保种风险,确保其优良性状的保存。

3.2深入开展江口萝卜猪的种质特性及杂交利用研究

充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深入开展江口萝卜猪适应性强(耐粗饲、适应放牧饲养等)、肉质好(如低胆固醇、高不饱和脂肪酸等)等优良性状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发掘优良基因资源,促进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以保持江口萝卜猪体型外貌特征、优良性状和适度提高其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瘦肉率为目标,开展最优杂交组合筛选试验研究,通过杂交利用,生产高端优质生态猪肉,提高养猪效益。

3.3抓好江口萝卜猪的种源基地、产品开发及市场建设

按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的要求,完善保种基地的基础设施,健全完善保护区和保种基地管理制度,加强江口萝卜猪种质资源的保护、选育和种猪扩繁。加快江口萝卜猪特色产品的开发,如开发江口萝卜猪绿色风味肉、休闲食品、菜谱、礼品等,增加产品附加值,改变江口萝卜猪外销活猪内销“白板肉”的初级产品现状。借鉴莱芜黑猪、宁乡猪等地方猪种市场开发经验,结合消费者需求,充分利用江口萝卜猪地理标志品牌,采取连锁专卖、网络营销、冷链物流和礼品配送等市场营销手段,大力培育和开拓江口萝卜猪消费市场,以市场消费促进生产发展,提升江口萝卜猪开发利用的产业化经营水平,真正变资源优势为商品经济优势。

参考文献

[1]燕志宏,吴高奇,毛同辉,等.江口萝卜猪种质特性的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 2010(12):176-178.

[2]燕志宏,冯文豪,毛同辉.贵州宗地花猪母系起源及分化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 2010(15):9-12.

[3]邓书湛,梁仕岩,李秀富,等. 12个微卫星DNA标记在江口萝卜猪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贵州畜牧兽医, 2012(4):7-10.

[4]田海蓉,王嘉福,冉雪琴.贵州地方猪品种脂蛋白脂酶基因第8内含子的多态性研究

[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1(3):221-224.

[5]朱峰钊,杜秀园,冉雪琴.江口萝卜猪和梅山猪的猪应急综合征主效基因RYR1的PCR-RFLP检测[J].贵州畜牧兽医, 2011(2):1-4.

[6]胡倩,王嘉福,冉雪琴.贵州地方猪品种UCP3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 2008(13):1-4.

[7]王安娜,冉雪琴,王嘉福,等.贵州地方猪品种HSL基因多态性与屠宰性状的关联性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 2009(5):627-632.

[8]郑芳霞,王嘉福,冉雪琴.贵州地方猪品种对氧磷脂酶1基因的多态性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 2013(5):144-148.

[9]惠嫣婷,杨永强,刘若余.猪APOA5和APOC3基因mRNA的表达差异及与肌内脂肪沉积的相关性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4(1):94-99.

中图分类号:S828;S81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645(2015)06-0074-03

收稿日期:2014-12-22

作者简介:毛同辉(1980-),男,湖南武冈人,汉族,硕士,畜牧师,从事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和畜牧技术推广工作;E-mail:120276909@qq.com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保护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农地后备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