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2015-01-23孙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0期
关键词:浅表性胃炎有效率

孙漫

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孙漫

目的对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在临床治疗上给予替普瑞酮治疗, 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0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老年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50例。对照组行雷尼替丁的药物治疗, 实验组行替普瑞酮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 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老年患者的慢性浅表性胃炎给予替普瑞酮治疗, 可对患者临床症状给予有效缓解, 不良反应小, 治疗效果理想, 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替普瑞酮;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治疗效果

在胃肠道系统中,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常见疾病, 该病在临床上常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有调查结果显示:由于中老年人胃酸分泌能力下降,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率占胃肠道疾病发病率总比例的70%[1]。如果该疾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极易导致胃部癌变、弥漫性腹膜炎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人类生命质量与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据相关报道指出:继急性阑尾炎、急性胃穿孔之后, 慢性浅表性胃炎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消化系统疾病[2]。由于患者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及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方式, 导致该病预后较差。有研究表明, 替普瑞酮对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 本文针对患有该病的50例患者, 给予替普瑞酮治疗, 获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老年患者100例,其中男63例, 女37例, 患者年龄62~85岁, 病程1~6年。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胃肠持续减压、禁食、止痛及吸氧等常规治疗。

实验组行替普瑞酮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口服药物, 饭前服用, 服用50 mg/次, 2次/d, 依据患者病情及年龄可对药物剂量做适当调整。对患者服药后的病情恢复状况进行观察,恢复较好, 可对药物剂量酌情减少。

对照组行雷尼替丁药物治疗。与实验组患者相同, 药物口服, 饭前服用, 服用150 mg/次, 2次/d, 依据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 可适当调整用药剂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经药物治疗后, 患者食欲减退、呕吐、恶心、腹痛及腹胀等临床症状消失, 治疗效果为显效;经药物治疗后, 患者食欲减退、呕吐、恶心、腹痛及腹胀等临床症状明显得到控制与改善, 治疗效果为有效;经药物治疗后,患者与之相关临床症状加重或者改善效果不明显, 治疗效果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药物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显效27例(54.00%), 有效21例(42.00%), 无效2例(4.00%),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显效16例(32.00%),有效22例(44.00%), 无效12例(24.00%), 临床总有效率为76.00%。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经药物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心1例, 腹泻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对照组患者不良发应发生情况:恶心5例,腹泻4例, 皮疹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两组患者不良发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对于该病治疗的主要方式为药物治疗, 老年人患病的主要原因为幽门螺杆菌, 由于胃内强酸环境的作用, 大多数细菌无法生存, 幽门螺杆菌能释放出一种酶类, 叫做尿素酶, 它是通过碱性NH3的产生, 可对细菌周围中性环境予以保持, 从而定值于胃黏膜中[3]。幽门螺杆菌还可同时分泌出相关蛋白与各种毒素, 从而诱发各种炎症。胃黏膜由于幽门螺杆菌的长期作用而发生慢性炎症反应, 导致胃炎发生。该病对老年人心理及身体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因此, 必须及时进行治疗。

雷尼替丁是常见的治疗药物, 为选择性H2受体拮抗剂,有利于抑制食物刺激、组胺及五肽胃泌素导致的胃酸分泌,进而使胃酶活性降低。长期使用雷尼替丁临床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较差, 治愈率较低。替普瑞酮为萜烯类药物, 具有广谱抗溃疡的功能,可促进胃黏液再生防御因子及胃黏膜分泌与合成, 提高胃黏液中碳酸盐的含量。

本次实验中, 对患者给予替普瑞酮的治疗效果加以分析,并以对照组患者给予雷尼替丁药物治疗为对照,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发应发生率, 经药物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 实验组患者不良发应为6.00%,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 经对比,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相比于雷尼替丁, 替普瑞酮对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疗效确切, 对患者临床症状可有效给予改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临床上给予替普瑞酮, 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不良发应发生率低, 临床上应用价值显著。

[1]王兰兰, 刘源.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3(31):311-312.

[2]郑建军.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124例的临床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14):2154-2155.

[3]吴冀川, 龙恩武, 陈子洋, 等.奥美拉唑与替普瑞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比较研究.四川医学, 2014, 35(3):331-33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090

2015-07-09]

124000 辽宁省盘山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浅表性胃炎有效率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观察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智能分光电子染色内镜联合小探头超声在食管浅表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