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药广枣的研究概况△

2015-01-23禾雯雯屈爱桃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环糊精浸膏蒙药

禾雯雯 屈爱桃 刘 爽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

广枣(Fructus Choerospondlatis)为蒙医习用药材,是漆树科植物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Burtt et Hill 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五眼果、酸枣、山枣子等。蒙古名译音为“吉如很·肖夏”或“居日很·芍沙”。它始载于公元8 世纪初叶的藏医书《月王药诊》,其文曰“广枣形似心,功效治心病”。其藏名为“宁芍沙”,公元13 世纪后叶藏医学传入蒙古,广枣又被蒙医家广泛应用,其蒙名为“居日很·芍沙”,由原藏名意译、音译组合得来。蒙医认为广枣性腻、柔、中、平、甘、酸,有清心、养心安神之功用。经查,在现存较早的一部蒙医学名著《方海》(《蒙医金匮》)中,治疗心病章共收载17 方,其中以广枣为主药或配伍有广枣者占11 方,达65% 之多[1-2]。《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版记载:“广枣性味干、酸、平。功能行气活血,养心,安神。用于气滞血瘀,胸痹作痛,心悸气短,心神不安[3]。”蒙药治心病药方中半数以上以广枣为主药或配伍有广枣,疗效确切可靠。因此,广枣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1 蒙药广枣的生态特性

1.1 形态特征:广枣为落叶乔木,高8 ~20m。树干挺直,树皮灰褐色,纵裂呈片状剥落,小枝粗壮,暗紫褐色,无毛,具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25 ~40cm,小叶柄长3 ~5mm;小叶7 ~15 枚,对生,膜质至纸质,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4 ~12cm,宽2 ~5cm,先端尾状长渐尖,基部偏斜,全缘,两面无毛或稀叶背脉腋被毛;侧脉8 ~10 对。花杂性,异株;雄花和假两性花淡紫红色,排列成顶生或腋生的聚伞状圆锥花序,长4 ~10cm;雌花单生于上部叶腋内;萼片、花瓣各5;雄蕊10;子房5 室;花柱5,分离,长约0.5mm。核果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 ~3cm,径约2cm,成熟时黄色,中果皮肉质浆状,果核长2 ~2.5cm,径1.2 ~1.5cm,先端具5 小孔。花期4 月,果期8 ~10 月[3-5]。

广枣呈椭圆形或近卵形,长2 ~3cm,直径1.4 ~2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稍有光泽,具不规则的皱褶,基部有果梗痕。果肉薄,棕褐色,质硬而脆。核近卵形,黄棕色,顶端有5(偶有4 或6)个明显的小孔,每孔内各含种子1 枚。无臭,味酸[3]。

1.2 生境分布:广枣为单属种植物,国内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国外印度、中南半岛和日本也有分布[6]。

2 蒙药广枣的化学成分

目前,对蒙药广枣的有效成分的研究已有很多。确定的主要成分有黄酮类(Flavoniods)、有机酸类(Organic acid)、甾醇类(Sterol)、酯类(Ester)、多糖类(Polysaccharide)、挥发油(Volatile oil)、氨基酸类(Amino)和微量元素类(Traceelements)等化学成分[5-12],其中黄酮类和有机酸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张浩楠等[13]利用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薄层层析色谱法等色谱技术对广枣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并利用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 个化合物,其中样品1 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为β-谷甾醇、山奈酚、槲皮素,样品2 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为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香草酸,样品3 中分离得到大量鞣质。得到的结论为广枣中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化合物可能为β-谷甾醇、山奈酚、槲皮素、没食子酸和原儿茶酸,而对心律失常有加重作用的化合物可能为鞣质。本实验为进一步确定广枣中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单体化合物奠定了基础。而申旭霁等[14]对未经炮制的广枣干燥成熟果实的体积分数为7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利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根据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学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3’-二甲氧基鞣花酸(3,3’-di-O-methylellagic acid,1)、鞣花酸(ellagic acid,2)、槲皮素(quercetin,3)、丁香醛(syringaldehyde,4)、香草酸(vanillic acid,5)、柠檬酸(citric acid,6)、原儿荼酸(protocatechuie acid,7)、没食子酸(gallic acid,8),其中化合物4,5 是他们首次分离得到。

因此,广枣的化学成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为其蒙药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良好基础。

3 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近年来,国内有研究报道[15-16],采用β-环糊精(β-CD 作为选择性材料,提取丹参与虎杖中有效成分并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基于TFC 等所有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的苯并吡喃双环和苯环都可被β-CD 的疏水性空腔选择性识别并形成包合物的特点[17],谷福根等[18]研究采用β-环糊精(β-CD)选择性提取蒙药广枣中总黄酮(TFC)的新工艺。他们以β-CD 为选择性材料,提取广枣中的TFC,测定TFC 提取总量、浸膏量、浸膏中TFC 含量及其溶出度,并与传统的醇提工艺、水提工艺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采用新工艺提取得到的TFC 总量与醇提工艺接近,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均显著高于水提工艺(P<0.01);新工艺得到的浸膏量远小于醇提与水提工艺,但前者浸膏中TFC 含量远大于后两种提取工艺,新工艺与传统工艺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得出结论,β-CD 对广枣中TFC 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提取作用。此研究通过在广枣TFC 提取过程中使用安全、价廉、易得的药用辅料β-CD,达到了选择性提取TFC 的研究目的。该新工艺完全避免了乙醇的使用,生产成本低,安全性高,无环境污染,设备要求低,也适宜于工业化生产,因而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广枣TFC 提取新工艺。而李俊平等[19]为了得到一种理想的TFC 提取新工艺,因此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他们分别在TFC 传统醇提法与水提法中加入β-CD,对所得TFC-β-CD 包合物提取物采用脱包合技术去除无效成分,最后测定TFC 提取量、浸膏量以及浸膏中TFC 的含量,并与传统醇提工艺进行比较。结果醇提与水提法中加入β-CD 的2 种新工艺,它们的TFC 提取量与传统醇提工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所得浸膏量显著降低,浸膏中TFC 含量明显提高,与传统醇提工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发现,β-CD 作为辅助提取材料,在TFC 提取工艺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综合上述,由于β-CD 安全性高、廉价易得,而乙醇成本较高且安全性较差,故TFC 水提法中加β-CD 新工艺,应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广枣TFC 提取新工艺,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19-22]。并且,这些研究为蒙医临床用药及广枣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 蒙药广枣的药理作用

20 世纪80 年代初由内蒙古中蒙医研究所研制成复方广枣注射液后,广枣中的总黄酮(TFC)被认为是其有效成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作用。

杨玉梅[23-24]等采用Langendouff 灌流法观察广枣总黄酮(TFC)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结果研究发现,TFC 使正常灌流的大鼠离体心脏心电图的P-R 间期延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增强,对缺氧灌流所导致的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均呈明显的对抗作用;TFC 可显著对抗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团自发性搏动节律失常,并使氯化钙、异丙肾上腺素累积量-效曲线右移,最大反应降低,抑制氯化钙、异丙肾上腺素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正性频率效应,但与心得安的作用不同;TFC 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与提高心肌稳定性、降低心室易颤性有关。张莎莎[25]等通过研究广枣总黄酮(TFC)对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研究发现,TFC 能降低心肌细胞内Ca2 +浓度可能是广枣在临床被用于治疗心脏病症的机理。乌日娜等[26]以红细胞(RBC)为靶细胞,利用自氧化和激活氧化的方法,研究广枣总黄酮(TFFC)的抗氧化作用,研究发现FFC 可抑制RBC 的自氧化和激活氧化,保护氧合血红蛋白、抑制过氧化物(LPO)和绿色素的生成。TFFC 具有抗自由基及抗氧化作用,可能与其分子结构中的酚羟基团有关。

除此之外,郭华等[27]通过建立拟衰老神经元模型,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将广枣水提液再分离,得到沉淀大分子组分和上清小分子组分,并观察它们对拟衰老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和其通过星型胶质细胞对拟衰老神经元的间接保护作用。发现广枣水提液及其小分子组分对拟衰老神经元有显著的直接和间接保护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包括广枣总黄酮在内的小分子组分抗氧化,抑制细胞钙超载,刺激星型胶质细胞分泌生物活性物质有关。此研究发现广枣可通过多条药理途径保护神经细胞,是一种毒副作用小、药效靶点多的潜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防治药物。

5 蒙药广枣的发展前景

广枣是蒙医习用的重要药材,不但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好的疗效,在提高免疫力以及降血脂、降血糖方面也有一定疗效,对广枣黄酮及其它化学成分的药物活性进行研究也非常有意义。我们应该用新技术对广枣中有效化学成分的功效、作用机理、单体获得、单体与单体或不同种类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质量标准、加工工艺、存储条件以及不同品种间广枣的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这对增加广枣经济附加值,带动广枣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所以广枣是非常有研究价值和潜力的蒙药药材。

[1]樊海燕,赛音,宋一亭. 蒙药广枣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04,35(3):353.

[2]中华本草编辑委员会.中华本草(第七卷)[M]. 上海:上海科学科技出版社,1999:3911.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0.

[4]刘晓庚,陈梅梅,丁悦琴.南酸枣果的几种加工方法明.林业科技开发[J].1995,9(1):44-46.

[5]江苏新医学院编. 中药大辞典[M]. 上海人民出版社,上册:397;下册:1564.

[6]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666.

[7]邰文泉,白玉霞.蒙药广枣的提取工艺和化学成分研究新进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1):65-66.

[8]王乃利,倪艳,陈英杰,等.广枣(南酸枣)活血有效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87,18(11):2-4.

[9]刘晓庚,陈优生,等. 南酸枣果实的成分分析[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0,19(3):35-40.

[10]徐晔,刘涛.蒙药广枣酚酸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 北方药学,2012,9(7):2-3.

[11]王晓琴,王力伟,等.广枣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4,35(13):281-285.

[12]吴春芝,李海华,谷福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蒙药广枣药材中总黄酮含量[J]. 中医学报,2014,29(199):1786-1787.

[13]张浩楠,杨玉梅,邬国栋,等. 蒙药广枣抗心律失常作用有效成分的分离[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3):1-4.

[14]申旭霁,格日力,王金辉.广枣的化学成分[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8(3):196-199.

[15]马坤芳,王德旺,任勇. β-环糊精选择性提取虎杖化学成分及体外抗内毒素活性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8):81-82.

[16]张振海,刘力,徐德生.环糊精辅助提取丹参工艺的研究[J].中成药,2005,27(3):264-266.

[17]任晓文,王玉丽,张士俊,等.β-环糊精对黄酮类结构包合作用的理论研究[J].中草药,2008,39(9):1308-1312.

[18]谷福根,韩磊,孟根达来,等. β- 环糊精选择性提取广枣总黄酮的工艺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22(1):110-114.

[19]李俊平,谷福根,等.β- 环糊精用于改进广枣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J]. 中南药学,2013,11(9):651-653.

[20]易跃能,杨华,赵勇,等. 渗漉法提取广枣中黄酮类成分的工艺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4):1806-1808.

[21]吴春芝,谷福根,师帅,等. β- 环糊精辅助提取沙棘总黄酮工艺研究[J]. 中国药业,2012,21(14):65-67.

[22]中国药典2000 年版[S].一部.2000.32.

[23]徐继辉,杨玉梅,覃建民,等. 蒙药广枣总黄酮对大鼠离体心脏的抗心律失常作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1,7(2):25.

[24]杨玉梅,徐继辉,覃建民,等. 蒙药广枣总黄酮对大鼠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00,16(4):259.

[25]张莎莎,王玉华,等.广枣总黄酮对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J].中国药业药物研究,2002,11(6):49-50.

[26]乌日娜,李大力,娜仁花.广枣总黄酮对红细胞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1):653-654.

[27]郭华,姚文兵,王华,等. 广枣及其提取组分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7,28(2):87-90.

[28]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S].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9,304,309.

猜你喜欢

环糊精浸膏蒙药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金属离子/环糊精包合物在潜血指纹显现中的应用
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香荚兰浸膏及增溶特性分析
蒙药治疗肝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青橄榄浸膏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莪术油聚合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优化
西红花柱头、雄蕊和花瓣的挥发性化学成分GC-MS分析
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中药浸膏粉吸湿性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