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5-01-23张秀珍刘晓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症状功能

张秀珍 刘晓莉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张秀珍 刘晓莉

目的探讨PDCA循环式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38例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案, 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护理, 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慢性肝病质量问卷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式护理后有效地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

慢性乙型肝炎;PDCA循环式护理;生存质量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 临床症状有乏力、厌食、腹胀及肝区疼痛等, 如不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最后会发展成为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现将PDCA循环护理干预运用到提高慢性肝炎患者生存质量护理中,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本院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均符合《慢性乙型患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1]。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9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35:34, 平均年龄(35.3±9.5)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1:38, 平均年龄(36.8±7.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PDCA循环护理模式主要包括计划(P):对患者身体进行临床评估, 包括患者疾病史、手术史、教育程度、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 并制定相应护理计划。实施(D):按照计划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 包括组织患者及患者家属开展疾病知识讲座, 改善患者生存状况, 针对患者心理情况积极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健康知识及疾病知识的水平。检查(C):对护理实施的效果定期进行检查, 确保每个环节质量符合要求, 定期为患者实施个性化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护理内容,并对存在的重点问题进行反馈, 不断分析、评价、总结护理效果。处理(A):根据检查的问题修改护理计划并继续护理。

1.3 评价标准 生存质量的评价表分为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与总体的生存质量5个方面, 根据相关标准严格评定, 分值低表示患者的健康状态差, 且生存质量差。慢性肝病的问卷表[2]是专门进行慢性肝脏生存质量评定的量表, 其中包括腹部症状、乏力、活动、全身症状、焦虑及情感功能6个方面, 各条目分数为1~7分, 分值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1.8±0.2)分、情绪功能(1.5±0.3)分、社会功能(1.3±0.2)分、角色功能(1.6±0.3)分、总体生存质量(4.9±0.4)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躯体功能(1.5±0.2)分、情绪功能(1.2±0.1)分、社会功能(1.1±0.2)分、角色功能(1.4±0.2)分、总体生存质量(3.9±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慢性肝病质量问卷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腹部症状(16.9±3.2)分、乏力(25.9±5.0)分、活动(14.9±3.2)分、全身症状(28.5±3.1)分、焦虑(25.2±6.1)分、情感功能(40.6±8.6)分;对照组腹部症状(14.6±3.8)分、乏力(23.4±5.5)分、活动(13.0±3.8)分、全身症状(26.9±3.2)分、焦虑(23.9±5.4)分、情感功能(37.0±8.5)分。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指乙肝病毒(HBV)检查为阳性, 病史>6个月或者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们对就医及护理的需要不再是简单的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 同时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症状及社会角色等预后生活质量的恢复[3]。本研究主要对象为138例慢性乙型肝炎, 随机分组分别予对照组常规护理, 观察组PDCA循环式护理模式, 并分析两组预后生活质量。

生存质量是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健康指标。本研究分析了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结果显示通过患者填写生存质量评价表和慢性肝病问卷比较发现, 干预前两组评分没有太大差异,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躯体、情绪、社会、角色及总体生存质量5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评分, 并且干预后患者填写的慢性肝病问卷在腹部症状、乏力、活动、全身症状、焦虑及情感功能6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本次研究结果与临床相关研究的结果相符合, 从而表明采用PDCA循环式护理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以及提高生存质量。分析原因为通过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护理工作中, 其中包括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全面评估,根据不同的症状及心理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计划, 再逐步改善患者心理、生理状况, 医护人员在各个环节查找、纠正、修改的循环方式, 从而完善护理效果。关于PDCA循环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疾病中深入价值, 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 将PDCA循环模式引入到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护理工作, 可促使医护人员分析查找不足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加上多途径的健康知识普及教育, 形成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全程干预体系, 从而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

[1]瞿清华. 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2):29-30.

[2]李华. PDCA循环式护理对HBV感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7):11-14.

[3]陈新丽.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381-38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168

2014-12-17]

250021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

刘晓莉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症状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基于PMC窗口功能实现设备同步刷刀功能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