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医大师张大宁治疗肾性血尿用药经验

2015-01-23李培银

中医药通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肾性升麻凉血

● 李培银 徐 英



国医大师张大宁治疗肾性血尿用药经验

● 李培银1徐 英2▲

张大宁教授认为肾性血尿的主要致病因素是虚、热、湿、瘀,肾虚血瘀是其主要病机。治疗当从脾肾论治,应注重补益脾肾、活血止血、固涩升提之法。

肾性血尿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张大宁

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肾病专家。笔者跟师学习,聆听教诲,受益颇多。现将其治疗肾性血尿的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1 肾虚为本,瘀热为标,肾虚血瘀为主要病机

肾性血尿病多属中医“溺血”、“溲血”、“虚劳”等病证范畴。张教授认为其主要病位在肾(膀胱),同时与心、肝、脾脏等密切相关。《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结合临床所见病例皆有先天禀赋不足及不同程度的肾虚表现,认为正气不足实际上就是肾气不足,肾虚则是血尿发生的根本内在因素。肾阴亏虚,阴虚火旺,虚火妄动,热蓄下焦,肾与膀胱迫血妄行可致;脾肾气虚,固摄失职,气不统血,血不循经渗入膀胱可致。此外素体阳盛,嗜食辛辣,湿热内结、下注肾络,情志不畅,气滞血瘀,心热下合小肠,络损血溢均可发为血尿。本病初期多属热证、实证,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将成虚实夹杂之证,“虚、热、湿、瘀”是其主要致病因素。

2 用药经验

2.1 治病求本,重视补益脾肾 脾主统血,肾司封藏,脾肾气虚、固摄失权、血溢脉外是血尿发生之根本。张教授认为,对于临床症状见面色萎黄、体倦乏力、声低气短、纳呆便溏、小便淡红、舌淡脉细弱或咽干咽红、手足心热、颧红盗汗,男子腰酸耳鸣、遗精早泄,女子月经淋漓不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尤当注意补益脾肾。临证常用生黄芪、白术、茯苓、党参、山药等。黄芪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有氨基酸、微量元素、甙、多糖、黄酮及其类似物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1]。张山雷《本草正义》亦云:“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张教授认为黄芪味甘性温,不燥不烈,可补肺、脾、肾三脏之气,尤宜肾性血尿虚损明显者长期服用,其主张用大剂量生黄芪(30~50g)补肾扶正,以生品入药则可避蕴热伤络之虞。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安胎。”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党参补中益气;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诸药同用,健脾益肾,使正气得复,固摄有权,血液循经得司。肝肾阴虚明显者,可在知柏地黄丸方的基础上加用女贞子、墨旱莲滋补肝肾之阴兼收凉血止血之效。

2.2 瘀热为标,注重化瘀通络止血 中医素有“久病多瘀”、“离经之血便为瘀”之论。王清任曰:“元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又叶天士云:“初则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指出了慢性疾病的血瘀病机,说明肾虚日久也必兼血瘀。张教授认为血尿缠绵不愈的患者多伴有面色晦暗、尿血色暗、腰腹疼痛拒按、舌紫暗、舌底静脉迂曲、脉沉涩等临床表现;证属久病入络,气机阻滞,瘀血凝滞,络损血溢。对于此类患者不可一味凉血止血,当侧重活血化瘀止血以防过用凉血之品的留瘀之弊。其中多选用有补益作用的活血止血药,如气虚者用仙鹤草、血虚者用阿胶珠。临证应需辨别寒热,尿血偏寒证时用三七,偏热证时用茜草[2]。至于临床血瘀症状不明显者,基于与中医“瘀血”相关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小板聚集、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肾脏病理表现,主张将活血化瘀通络贯穿治疗始终。

2.3 釜底抽薪,强调清利湿热、凉血止血 对于尿血色鲜红、面赤口渴、心烦少寐、舌红苔少、脉数等血热症状明显者多用大蓟、小蓟、白茅根、苎麻根以凉血止血。朱丹溪提出“血受湿热,久必凝浊”,可见湿热日久亦可导致瘀血使血不循经产生血尿。舌淡、边有齿痕、苔厚腻、脉濡等湿象偏重者多用石苇、车前子、车前草、生甘草、冬葵子等利水祛湿;肝经湿热明显者可加龙胆草、夏枯草;脾经湿热明显者多配伍砂仁、陈皮、豆蔻、佩兰等以行气化湿,调和脾胃;肾经湿热偏盛者多用苍术、黄柏、萆薢以祛下焦湿热。诸药辨证加减,使热去湿除、肾络得清,尿血自然得以缓解。

2.4 特异用药,活用固涩升提 张教授认为现代医学中的红细胞类似于祖国医学中“精微”、“精气”概念,血尿的产生可理解为“精微下泄”的过程。受李东垣补中益气汤的启示,在肾性血尿治疗过程中佐以少量升麻(10g),取其升举脾胃清阳之意,收效颇好。《本草汇言》曰:“升麻,散表升阳之剂也。如内伤元气,脾胃衰败,下陷至阴之分,升麻能疗之。此升解之药……下陷可举,内伏可托。又诸药不能上升者,惟升麻可升之。”[3]一味升麻于至阴之分升举清阳使精微之阴血正常输布,疗效显著。肾主封藏,封藏失职则精微不固,在血尿的治疗过程中,强调“滑者涩之”,在升提之时当佐以五味子、芡实、金樱子、覆盆子、沙苑子、酒萸肉等收敛固涩之品以益肾固精。

3 验案举隅

付某,男,22岁,2010年9月19日初诊。肉眼血尿间断发作1月余。2010年8月20日旅游时受凉后发热,转天出现肉眼血尿,持续半月,于当地医院查尿Rt:PRO 3+,BLD 3+。症见:晨起尿色深,时有腰痛,下肢乏力,平时扁桃体肿大,无咽痛,纳寐可,尿量可,大便日1~2行,不成形,舌质紫暗,苔白,脉弦细。证属肾虚血瘀;治宜补肾活血,收敛凉血止血。药用:生黄芪30g,土茯苓10g,荠菜花10g,阿胶珠10g,仙鹤草20g,茜草20g,苎麻根20g,三七10g,白术10g,女贞子10g,墨旱莲10g,半枝莲10g,五味子20g,蒲公英20g, 白花蛇舌草20g,金樱子10g。30剂,水煎服,每次300mL, 每日2次,日1剂。2010年10月27日二诊:无明显肉眼血尿,腰痛乏力减轻,纳寐可,尿量可,大便日1~2行,舌质紫暗,苔白,脉弦细,尿Rt:PRO 1+,BLD 3+。在上方基础上将生黄芪改为40g,加沙苑子10g续服1个月。2011年12月28日三诊:近日外感后曾腹泻,发热,无明显肉眼血尿,纳寐可,尿量可,大便日2行,舌质紫暗,苔白,脉弦细。2011年12月23日尿Rt:PRO 1+,BLD 2+。前方加山药10g,陈皮10g。2012年3月28日四诊:无明显不适,舌质紫暗苔白,脉弦细。前方减山药、白术,加升麻10g、芡实10g、杜仲炭10g。

按 肾性血尿每多发于外感、劳累等诱因下,起病多急,但究其根本病机为肾虚血瘀之证。肾气虚则封藏失职,精微外泄,瘀热夹杂则进一步加重络损血溢,出现血尿等。本病之根在于肾虚,标实责之于瘀、热。本案张教授从肾虚血瘀病机出发,以补肾活血止血为治疗大法。方中以生黄芪、白术、三七为主补肾活血止血;佐以仙鹤草、茜草、苎麻根、阿胶珠清热养阴、凉血止血;升麻升举阳气、升提固摄;芡实、五味子、金樱子收敛固涩,疗效显著。但本病缠绵易反复,故需注意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舌脉之象辨证论治,灵活加减用药,注意整体和局部结合调节脏腑功能,调畅气机,从而有效控制血尿,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1]焦志娜,张 昱.黄芪治疗肾脏病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2002,10(22):155-157.

[2]焦 剑.张大宁教授治疗肾性血尿的经验[J].天津中医药,2014,31(3):132-134.

[3]尚红艳,徐 英,薛丹枫,等.张大宁教授运用升麻治疗肾性蛋白尿、血尿[J].吉林中医药,2013,33(11):1093-1095.

1.天津中医药大学(300073); 2.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300120)

▲通讯作者 徐英,女,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慢性肾脏疾病的中医治疗。E-mail:Xuyingtianjin@126.com

猜你喜欢

肾性升麻凉血
建立四川地区随机尿(尿钾/尿肌酐)/血钾比值的参考区间及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升麻的品种考证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血液透析仪联合血液灌流器治疗老年维持性透析合并肾性骨病的疗效观察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经典名方中升麻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升麻之思辨及临床应用❋
升麻蜜制工艺的优化
尿糖不正常而血糖正常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