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哪里去

2015-01-22汪金友

杂文选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二十世纪公务员

有几个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在宿舍里贴了一条口号:“向体制内进军,到公务员队伍中去!”但到最后,他们六个人中,只有一个考上了省直机关的公务员。其余几个人,有的去了国企,有的去了民企,有的当了村官,还有的仍在游荡。

现在几乎每个将要参加工作的青年人,都面临着“到哪里去”的问题。到城市去还是到农村去?到机关去还是到企业去?到南方去还是到北方去?到父母安排的地方去还是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去?不得不挑选,不得不决断。

不是自己拿不定主意,而是理想与现实常有那么一点差距。想去的地方去不了,能去的地方不想去。尤其看到那些成绩和能力不如自己的同学,却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好工作的时候,自己的心里总会有一些酸楚和压力。

前几天在《广州日报》上看到一篇小文,讲的是过去九十年间的“到哪里去”: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的后方去;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辽沈去,到平津去,到长江对岸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山上去,到乡下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能生活得好一点的地方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可以拿到文凭的地方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美国去,到英国去,到一切说外国话的地方去;

2000年以后,到国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

2010年以后,到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

从这九个“到哪里去”中,有人看出了“变化”,有人看到了“进步”,也有人产生了“疑惑”,他们不解,几十年前的人们,怎么会那么“傻”?“到乡下去”,就得受穷;“到边疆去”,就得吃苦;“到敌人后方去”,就可能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今天就有一些人,不愿意到落后的地方去,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不愿意到待遇低的地方去。

但他们忽视了一个问题。越是经济落后的地方,越是需要人才的地方;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越是建功立业的地方;越是战火纷飞的地方,越是英雄辈出的地方;越是风口浪尖的地方,越是青春闪光的地方。同样,越是舒适安逸的地方,越是碌碌无为的地方;越是按部就班的地方,越是压抑个性的地方;越是人才济济的地方,越是竞争激烈的地方;越是没有风险的地方,越是消磨意志的地方。古人云:“良臣发于村闾,将帅起于行伍。”一个没有吃过苦、没有为过难、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很难有大的建树。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别人能够做到的事情,自己未必能够做到。自己拥有的才能,别人也未必拥有。如果“舍长以就短”,肯定“智者难为谋”。因此人生的关键,是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到需要的地方去,到临战的地方去,到能够发挥自己特长和优势的地方去,到自己现在能够去的地方去!

【选自汪金友著《成功之道》中国文史出版社版】

猜你喜欢

二十世纪公务员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二十世纪旧体诗词创作面貌简述
浅谈李可染的绘画精神
俄罗斯音乐家在黑龙江省的教学与实践
二十世纪以来《国榷》科举史料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