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黑龙江省甜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1-22李雨浓

中国糖料 2015年2期
关键词:单产甜菜效益

李雨浓

(黑龙江省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哈尔滨150090)

浅谈黑龙江省甜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雨浓

(黑龙江省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哈尔滨150090)

分析黑龙江省甜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甜菜生产;问题;对策

黑龙江省自然条件优越,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是我国理想的甜菜生产基地,也是我国第一个种植甜菜的省份,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鼎盛时期全省有68个县(市)、56个国营农场种植甜菜,近百万农民从事甜菜生产,种植面积长期保持在40多万hm2,占同期全国甜菜种植面积的65%;年产甜菜620多万t,占全国总量的60%。我省是全国第一个生产机制甜菜糖的省份,共建有31座糖厂,5万多职工从事糖业生产,年产糖能力72.6万t,产糖高峰时达到78.8万t,占全国甜菜糖的65%。全省生产出砂糖、绵白糖等主产品,糖果、颗粒粕、酒精、酵母菌等系列副产品多项,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各企业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产品除销往华北、华东等省(市)外,还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年糖业总产值20多亿元,上交利税5亿多元,是当时全省上缴利税最多的产业,被誉为“糖财政”。我省甜菜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科研、生产、技术推广、产品加工、销售网络为一体的产业化生产格局,成为黑龙江省的经济支柱型产业之一。甜菜生产对我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安排富余人员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实现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有过辉煌的历史。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黑龙江省甜菜生产出现种植面积下滑和糖厂开工不足及企业效益下降等问题。本文从农业生产和技术方面简要阐述我省甜菜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1 近年甜菜生产现状

近5年我省甜菜生产总体呈种植面积下降、单产和效益逐步提高的趋势。据统计,2010年实收面积7.80万hm2,2011年实收面积7.60万hm2,2012年实收面积7.73万hm2,这3年播种面积基本稳定。2013年播种面积开始大幅下滑,当年播种3.33万hm2,较上年下降55%;2014计划播种2.4万hm2,实际播种1.06万hm2,较上年下降68%,为建国以来的最低点。这期间由于高产品种推广、育苗移栽面积扩大、高产攻关等增产技术的实施,单产逐年提高;2010年全省平均单产2280kg/667m2,2011年为2310kg/667m2;2012年为2490kg/ 667m2,为历史最高单产。只有2013年因秋季降雨过多,全省性涝灾严重,属于几十年不遇的特殊年份,单产平均不足750kg/667m2。除去2013年特殊年份以外,近3年单产比上3年平均增长22%;农民种植甜菜效益每年都有一定幅度增长,2010年效益956元/667m2,2011年效益1289.2元/667m2,比上年增长34%,2012年为1338.3元/667m2,比上年增长3.8%。我省甜菜效益已高于玉米、大豆、小麦和其他部分作物,属于高产高效农作物之一。

目前,我省甜菜平均产量最高为39.6t/hm2,而同期国外主产国家甜菜平均单产64.5t/hm2,最高的是法国90.8t/hm2。由此可见我省甜菜与高产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2 黑龙江省甜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

2.1 规模化程度低,抗御灾害能力弱

一是甜菜生产规模小,增产潜力难以发挥。甜菜是适合连片种植、依靠群体增长,且适合机械化栽培的作物。但由于农村土地政策制约,每个种植户作物种类、种植意向和农药使用不一致,难以协调连片规模种植,我省甜菜生产仍然以家庭农户为主,零散种植、分散经营,多数农户种植面积在0.2~0.35hm2,致使大型机械和增产技术难以普及,整地质量达不到标准、田间管理不到位、病虫害防控能力差,制约持续增产。二是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旱、涝保收田比例少。目前我省甜菜生产基本还是靠天吃饭,遇到灾年极易造成减产或绝产。如2011年因气候低温寡照,有效积温少,甜菜含糖大幅降低,企业加工难以盈利。2013年全省夏秋季节雨水过大,甜菜主产区年降雨量达到600mm左右,比常年降雨多150mm左右,而且降雨多集中在夏秋季节,此时正是块根膨大和糖分积累期,甜菜田又缺少排灌设施,田间持水量超过85%以上,甜菜田普遍涝灾严重,全省平均单产仅750kg/667m2,是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

2.2 耕作方式落后、垄距与良种不配套

目前我省甜菜应用品种基本以国外品种为主,国外品种多数适合小垄密植栽培,但我省甜菜生产仍以与其它作物通用的65~70cm常规垄距为主,常规垄距种植甜菜易造成种植密度稀,播种株数只有4200~4500株/667m2,扣除病虫害及铲、趟管理等人为造成的田间损失,实收只有3700~3800株/667m2。虽然甜菜生长空间大,甜菜个体长的大,但由于群体不足,实际产量并不高,且青头甜菜多,造成灰分增多,含糖下降。

2.3 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不明显

农民对种植作物的选择,是立足于最大效益的基本点上,种植甜菜积极性的高低是由甜菜与粮食或其他作物比价来决定。甜菜属于高投入高产出作物,但又是生产环节多、劳动强度和风险大的作物,在投入上,甜菜对三要素的需求高于谷类作物,氮为1.6~2.0倍,磷为2倍,钾为3倍;甜菜人工费、机械费和病害防治费用均高于粮食作物,其中运输费用高于粮食2.5~3倍,病害防治费用高于粮食2倍以上,高产带来的效益大部分已被高投入所抵消。如甜菜与有可比性的玉米同期相比,甜菜平均投入948元/667m2,平均单产2490kg/ 667m2,收购价537元/t,产值1337.1元/667m2,扣除生产成本,纯收益389.1元/667m2;同期玉米投入670元/ 667m2,平均单产650kg/667m2,平均销售价1.6元/kg,效益1040元/667m2,扣除生产成本670元/667m2,纯效益370元/667m2。甜菜虽比玉米多增收19.1元/667m2,但甜菜种植风险和劳动强度大,甜菜茬又影响下茬作物增产,微效益难以吸引农民种植,致使多数甜菜种植户转种玉米或其他机械化程度高的作物。

2.4 机械化装备程度低,生产用工量大

甜菜是适于机械化栽培的作物,但我省甜菜是各作物机械化装备程度最低的作物。我省水稻、大豆、小麦机械化装备水平达到95%以上,玉米达到70%以上,甜菜机械化装备水平只有50%,甜菜至今在间苗、移栽、切削、起收等生产环节多数还是人工作业,虽然引进国外甜菜专用收获机,但我省土壤条件又制约收获机械的普及应用,致使每公顷甜菜比粮食作物多用人工30多个,外加运输费用使成本比粮食作物增加3000元/ hm2之多,机械工时也高于粮食作物,人工和机械工时多带动生产成本提高。加之现在农村青壮劳动力多数外出打工,劳力紧张成为影响甜菜种植的主要问题之一。

2.5 田间管理不到位,标准化程度低

一是纸筒育苗标准率低。我省纸筒育苗面积增加较快,已占总播种面积的60%以上,但一家一户零散育苗比例高,技术环节不到位,标准率低,移栽后影响产量和含糖率。二是病害防控能力弱。我省气候特点是春旱秋涝,在块根膨大期正进入雨季,高温高湿,正是病害易发生期,种植农户往往缺少病害防控意识或防治不科学,造成一定程度减产。三是施肥不科学,造成肥料浪费。多数农户凭经验施肥,没有根据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应用品种特性和需肥规律有针对性地科学施肥,普遍存在施肥不足,肥源单一,氮磷钾比例不合理等问题。如有的农户为了追求高产加大氮肥施用量,降低甜菜抗病性;有的农户不愿多投入,施肥量和玉米、大豆相同;还有农户为了减少生产环节,整地时将肥料播种时一次性施入,生长期间对缺肥地块不追肥,影响甜菜正常生长。四是铲趟管理不及时。我省多数甜菜种植户为节省费用,只铲趟两遍,垄上培土少,影响根际生长环境,造成甜菜青顶,产量和含糖降低。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3.1 改革耕作制度、合理密植

根据应用品种特性,因地制宜将传统的65~70cm垄距改为50~55cm小垄垄距,增加有效保苗株数,使甜菜个体和群体协调生长,依靠群体发挥增产潜力,达到高产高糖,保苗率由大垄的7万株/hm2提高到10万株/hm2,保苗率提高30%。经我省多年推广证明,小垄栽培可比大垄提高产量30%,含糖可增加0.5度以上。但在推广小垄栽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因地制宜推广小垄栽培技术,易干旱地块又没有浇灌条件的,不宜于推广小垄栽培,易干旱地块最好要配有水利设施,当田间出现旱象时便于浇灌;二是要选用根茎适中、叶形小、植株收敛直立的品种,对于根头大、茎叶大且繁茂的品种不适合进行小垄密植栽培。

3.2 推广纸筒育苗技术、提高单产

我省甜菜种植区域目前基本分布在无霜期115~120d、有效积温2300~2600℃范围内,无霜期短、积温低,不能满足甜菜生长发育,影响甜菜高产和含糖。通过推广纸筒育苗移栽技术,可提高有效积温300~500℃,延长生育期30d,比直播田增产30%~40%,高的可提高1倍。根据试验,甜菜生长期间有效积温每增加100℃,含糖提高1度以上,能有效弥补我省因生育期短、积温不足影响甜菜正常生长发育的问题。

3.3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提高科学施肥水平

一是测土配方施肥。各地要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及养分状况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使产量与肥料投入达到最匹配,施肥要做到基肥、种肥和追肥相结合,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氮磷钾达到合理比例。二是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养分全,肥效持久又有养地改土的作用,在施有机肥时,应混施相应化肥或三元复合肥,以解决农家肥速效养分少和肥效较慢的问题,还能提高化肥利用率。三是有针对性地施肥。要根据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品种需肥特点和甜菜对养分需求规律,及时调整养分比例,使甜菜处于最佳的营养条件。四是增施微肥。微肥用量虽少,但不能相互代替,要注意及时补给镁、锌、硼、钼等微肥,促进物质合成、植株健壮,提高含糖和抗病性。

3.4 选用适宜的优良品种,发挥种子的增产作用

目前我省引进国外不同类型的品种60多个,推广应用30多个。在良种应用上,一要在国外品种推广前进行引种试验示范,观察了解品种特征特性和适应性,结合当地生态条件,选用适合当地的品种作为主栽品种,发挥种子的增产潜力。二要品种搭配合理,从黑龙江省幅员面积大、生态类型多样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推广适合当地类型的品种,同时要增加国产品种的比例,使推广品种结构合理。我省育种部门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育成一批高产、高糖和抗逆性强的品种,如甜研312、甜研208多倍体和甜单304、甜单305、HDTV02等品种。

3.5 推进甜菜规模化种植,建立合理的轮作体系

我省甜菜单产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规模化程度低,多数还是一家一户的零散种植,一般播种面积多在0.2~0.35hm2,很难提高产量和品质。因此,提高规模化种植是提高甜菜单产和含糖的首要措施。可以采用以下几点措施。一是成立甜菜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将零散的土地进行整合,由甜菜合作社统一经营。因甜菜同粮食作物比生产成本高、风险大,当地政府或糖厂对甜菜合作社要给予一定扶持政策,促其稳定发展。二是由当地政府协调,根据农民意愿,划出一块区域,确定为甜菜生产基地,在基地内实行归方连片种植、与当地主要作物实行合理轮作的种植体系,促进甜菜和其他作物同丰收。有的县已有成功经验,实践证明规模种植可比零散种植单产提高10%以上,效益提高15%。

3.6 提高甜菜机械化程度,降低甜菜生产成本

甜菜生产机械化普及率低,是阻碍甜菜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甜菜机械化是种植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稳定甜菜面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在当前农村劳动力紧张和生产成本持续上升情况下更是一项急需的重要举措。在我省要重点提高甜菜收获机和纸筒育苗移栽机等机械的普及率。通过试验,一台起收打叶机10h工作日,可连起收带打叶2~2.5hm2,节约40个人工,共节约人工费6400元,仅起收一项节约人工费2953.5元/hm2;一台双行育苗移栽机一个工作日可移栽3.5hm2,三行育苗移栽机可移栽4hm2,可节约23~25人,可节约人工费1200~1500元/hm2,既可提高效率,又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1]王华忠,王茂芊.世界各国甜菜糖业史料全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20-21.

[2]宾力,潘琦.对甜菜生产实行补贴的建议[J].中国糖料,2009(3):65-67.

[3]齐义杰.经济作物营养与施肥260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42-148.

S566.3

B

1007-2624(2015)02-0077-03

10.13570/j.cnki.scc.2015.02.031

2014-08-20

李雨浓(1974-),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lyn0402@126.com

猜你喜欢

单产甜菜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辣椒甜菜,各有所爱
当食物成为艺术创作的燃料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甜菜咋喂猪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