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在医疗行业中应用的起源及效果探讨

2015-01-22周良胜

中国医学人文 2015年3期
关键词:音乐疗法医院音乐

文/周良胜

音乐在医疗行业中应用的起源及效果探讨

现代人快节奏的生存方式,往往带来身心健康的损耗和精神的紧张,从而导致许多疾病的产生,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出现。而音乐是洗涤人心灵的流泉,旋律明朗、意境唯美的音乐往往能带给人以美好的联想,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在临床上医生渐渐开始采用音乐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为患者治疗疾病。

背景音乐 音乐疗法 医院 历史起源

在医院改革发展的浪潮中,贵州省骨科医院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倡导文化荣院,坚持以人文精神来管理医院,推进医院科技硬实力、文化软实力全面发展。2011年,医院在大厅安放一架钢琴,成为贵州省首家有钢琴的医院,首次将优美的音乐声带入到了医院。随后又在医院病房、手术室的特定时段为患者播放舒缓音乐,为患者缓解紧张情绪。本文基于贵州省骨科医院在医院播放音乐取得的良好效果,从音乐在医疗行业运用的起源及目前在医院的应用效果方面做粗浅的探讨。

音乐疗法的概念

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途径来治疗疾病。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生理上的反应。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能使颅腔、胸腔或某一个组织产生共振,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

将音乐作为疾病疗法的起源和演变

中国音乐疗法的历史,可以从遥远的古代追溯到近代,从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的研究发现一些图案中已有音乐舞蹈行为,并可以意会到其中的保健治疗意义。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等。上古之时,部落或者国家的巫师在作为整个族群精神导师的同时,还兼任着医生的职务,集诗、乐、舞、卜、医于一身,因而其在治病救人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或用药草祛除病痛,或占卜求吉祥,亦或是在神坛围绕患者跳舞唱歌以求降下神迹、祛除病魔。在《黄帝内经》和《说苑》中记载了一个生活在距今5000年前原始氏族社会的医师苗父,他“以管(古乐器)为席……诸扶而来者,舆(抬)而来者,皆平复如故”。苗父用竹管乐器演奏的形式,为席地而坐的患者治病。这应该是我国记载的最古老的音乐治疗。《吕氏春秋·古乐篇》云:“昔陶唐之时……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原始歌舞实际就是一种音乐运动疗法,对舒解郁气、畅达筋脉、调理心身确有好处,而且容易普及施行。《乐书·第二》中也说道:“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气,而正如和心也。”司马迁在《史记·乐书》中所说“夫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宫动脾,商动肺,角动肝,徵动心,羽动肾。”金元时期,四大名医之一的张子和,善用音乐疗法治病,如“以针下之时便杂舞,忽笛鼓应之,以治人之忧而心痛者”等。清代名家吴师机,尤其重视音乐疗法的作用。元代名医朱丹溪说的更明白“乐者,亦为药也”。

在国外,音乐应用于医疗也有较早的起源:早在四千多年前, 古埃及人在尼罗河边请来巫医用婉转甜柔的歌声为难产妇女催产, 知道应用铜管类乐器,直接放在坐骨神经疼痛的部位,进行体感音乐镇痛治疗。在古希腊时代,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开创了音乐疗法,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音乐医学”的概念,认为音乐可通过影响灵魂的和谐具有增加或解除人的激情的作用。柏拉图指出音乐能影响人的行为、意识。亚里士多德也认为音乐有疏泄情绪的价值。

文艺复兴时期医学得到很大的发展,音乐开始与日常的医学实践相结合,许多医生和科学家开始观察音乐对人和动物的影响。内科医生Robert Burton经过观察在《忧郁的解析》中论述了音乐对抑郁的治疗作用。这一时期的医生不仅用音乐来治疗忧郁、绝望和疯狂而且认为特定的音乐能够加强情绪健康,在这里音乐被描述为预防性药物。17世纪以后,医学家们大多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待音乐的治疗作用,音乐被视为一种放松和减压的手段,它能安慰人,使人摆脱烦恼、恐惧与焦虑。18世纪末,I.M.阿路特秀拉氏,他第一次对患者使用音乐来配合情绪和精神的节奏,发现音乐对精神病患者的反应有促进作用。二战期间,美国在大战中的军人医院,医生为受伤的士兵播放音乐,使患者伤口感染和死亡率降低,引起世人注意。许多国家注重为退伍军人发展康复措施,演奏家、音乐老师都成为医院治疗组的成员,为了弥补音乐家所缺少的对音乐治疗过程评估的训练和相关的医学心理学背景知识,一些专门的课程陆续开设,同时一些专门的组织也陆续建立。1950年,美国音乐疗法协会(NAMT)成立,这标志着音乐治疗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诞生。英国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音乐疗法研究会。1982年,挪威教育家和医学家Olav·Skile博士通过对脑瘫患儿的临床观察发现,体感音乐振动能有效缓解患儿的肢体痉挛症状,第一次在国际上提出了“体感音乐疗法”(Vibroacoustic Therapy)的概念。

中国的音乐治疗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0年,应中央音乐学院邀请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音乐治疗教授刘邦瑞先生来中国讲学,首次将音乐治疗学介绍到了我国。1985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疗养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音乐治疗室。此后,许多精神病院、疗养院也相继成立了音乐治疗室。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成立了音乐治疗专业,为疗养院和精神病院培养音乐治疗师。1989年10月覆盖25个省区市的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1996年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了音乐治疗研究中心,并将现代音乐治疗法与电疗和中国传统医学相结合,进行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学理论和方法的探索,如音乐电疗法、音乐电针灸、音乐电针麻醉以及音乐电磁疗法等。此后,音乐疗法开始在我国逐渐普及开来。

音乐疗法在医院中的作用

从乐理学的角度来看,音乐对疾病的作用首先在于它的音程、音色、力度和音频等音乐物理成分和乐思对人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如缓慢的音频振动具有松弛神经与肌肉的作用,柔和的力度使人感到亲切友好和温馨。音乐作为感觉刺激物所引起的反应,既有生理反应,也有心理反应,所以背景音乐的作用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生理作用

在生理方面,音乐声波的机械振动会引起体内器官节律性活动的改变,或加强,或减弱,或趋向同步的节律活动,或使不规律的活动变为有节律的规律性活动。病人倾听温馨舒缓的音乐,能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达到宣泄感情、放松的效果。

在细胞方面,科学上已经测出,人体细胞各有各自的振动频率,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微小的振动,特别是心脏、大脑、胃肠等处的细胞振动更加强烈。全身细胞会根据神经系统、运输与传递系统、新陈代谢系统等三大主要旋律起舞,彼此呼应,形成人体内的微振大合唱,并随着环境、季节等发生微调。

音乐也是一种振波,自然可以对人体产生作用,当音乐的振波与人体的微振组合时,两者便会发生共振,使体内的微振加强,牵引情绪产生变化。当人静下来的时候,就可以感受到身体的节奏程序,例如心脉韵律与呼吸节奏,而在知觉以外的地方,也自有其运行的节奏;当身体受到刺激或压力,打乱了原有的频率,该高的不高,该低的不低,就会破坏自然和谐而产生病痛。当人体机能失调时,体内的微振也会受到影响,这时加入适当频率的音乐,与细胞产生共振,就可让原来紊乱的分子整齐地运动起来,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进而调节生理节奏,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帮助治愈疾病,这就是音乐能影响人体健康的理论基础。

在神经方面,音乐直接作用于由边缘叶与杏仁体(核)、下丘脑等皮质下结构共同组成边缘系统,左右调控情绪反应和情绪体验以及学习记忆功能;通过脑干网状结构刺激上行激动系统,保持一定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启动抑制系统,从而降低皮层兴奋水平、诱导进入睡眠状态;同时音乐还能刺激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在人体全身与局部免疫方面,音乐治疗增加了IgA含量,这就既提高了全身免疫力,又提高了黏膜的局部免疫力,从而成为抗菌、抗病毒、抗感染的重要因素。

心理作用

心理学研究证实,听觉更容易引起联觉,比如从声音中感受到丰满、明丽是听、视联觉,感受到甜蜜、清新是听、味嗅联觉,感受到柔和、圆润是听、触联觉。听觉的这一特征正是人在感受音乐时易于产生联想的心理原因,并且与文学、戏剧关联的一些音乐,特别是标题音乐更易引起听众的联想,从而帮助增强自我、释放和控制不良情绪。音乐也能使认知和情绪得到升华和满足,使超我得到净化和坚定。

听觉表象的运动变化特点本身就容易打破和改变人们习以为常的固定认知模式。由于音乐旋律触发的情感、节奏造成强烈动感所赋予的非同凡响的感染力,音乐能使人进入一个无意想象丛生的幻想世界,也能使人进入一个有意想象的探索世界,一有所感,便浮想联翩,思路通达,为灵感的产生创造了许多机会。因此,音乐有效地发展了人们的想象力,开拓了人们的认知领域,提高了人们的领悟水平,有助于潜能的发挥,还能使人获得真、善、美等情感体验。具体的比如说当患病使人与外界的正常联系减少、产生孤独感的时候,音乐是弥补患者这种情感需要的一种良好的手段。即使是一群不同文化背景、互不相识的人,他们没有共同的语言,但音乐却可能使他们获得融于一体的体验。而对于有注意力不集中、小儿多动症症状的人来说,音乐能够使人集中精力,积蓄内在力量,协调统一内在目标,改变旧有精神状态,从而增强信心、鼓舞斗志、坚定意志,激发克服困难的勇气。并且积极聆听还能使脑电波从β波转换为α波,从而增强注意力并改善智力结构。

1.林惠芬.中国音乐疗法的历史溯源[J].中国临床康复,2006,11∶156-157.

2.张鸿懿.我国音乐治疗的发展与展望[J].人民音乐,1994,02∶39-41.

3.李亚静.音乐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3,03∶225-227.

4.黄素英,赵新鲜.音乐护理在医院护理服务文化中的探索和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07∶85-86.

5.何卫红,吕培培.音乐疗法对重症患者舒适状况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0,S1∶31-33.

6.万红.音乐疗法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04,19∶1702-1703.

7.田蕾,林虹,韩天骄.医学共振音乐对中国病患者作用调查[J].黄河之声,2010,11∶14-15.

/ 贵州省骨科医院

猜你喜欢

音乐疗法医院音乐
音乐疗法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应用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音乐疗法在痴呆患者中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音乐
萌萌兔医院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