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例主动脉壁间血肿行保守治疗的护理

2015-01-22李雪苹陈朝红林跃跃陈艳丽林爱玲

浙江实用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心包积液主动脉

李雪苹,陈朝红,林跃跃,陈艳丽,林爱玲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温州325000)

11例主动脉壁间血肿行保守治疗的护理

李雪苹,陈朝红,林跃跃,陈艳丽,林爱玲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温州325000)

总结11例主动脉壁间血肿行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治疗关键是控制血压和心率。预防主动脉壁间血肿进展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护理过程中除给予优质的护理,更要警惕心包积液压榨心脏,导致心包填塞而猝死。

主动脉壁间血肿;保守治疗;护理

主动脉壁间血肿 (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AIH)是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变异,血液在动脉壁中,但是看不到破口[1]。主动脉壁间血肿通常被视为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一种先症病变或特殊类型[2]。AIH与AD具有相似的临床特点,但两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危险因素、疾病演变均有明显差异。AIH有多种演变方向,在治疗过程中要警惕血肿扩大、进展为典型AD、血管破裂、心包填塞。2008年3月~2013年8月,本院共收治11例主动脉壁间血肿,所有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32~79岁,平均(57.27±13.76)岁。高血压病史10例,5例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其中3例血压控制良好,2例血压控制不良;5例未曾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不详。1例马凡综合征,4例糖尿病,2例多囊肾,1例多囊肝,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根据Standford分型,A型10例,B型1例。7例表现为突发剧烈胸痛伴背部疼痛;4例表现为剧烈胸痛,其中有1例出现晕厥。体力劳动或运动时发病8例,静态下发病3例。发病到就诊时间为2小时~6天。入院后所有患者除行X线胸片、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外,均行全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CTA),部分同时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

1.2治疗 一旦确诊即刻送入心脏监护室进行严密的心脏监护。本组11例均行药物保守治疗,持续心电监护、经桡动脉或足背动脉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硝普钠针0.3~5.0μg/(kg·min)、乌拉地尔针2~15μg/(kg·min)、硝酸甘油针0.5~1.5μg/(kg·min)单种或联合微泵维持静脉注射控制血压,维持收缩压100~120mmHg,舒张压60~70 mmHg(如尿量减少,维持血压为在有尿量的情况下最低限度);美托洛尔口服25mg或50mg,2次/d、艾司洛尔针0.05~0.20mg/(kg·min)静脉微泵维持,控制心率60~70次/min。静脉或肌肉应用镇静止痛药物,以后逐步过渡到口服药物。监护室监护3周左右,复查主动脉CTA,血肿较前消退后可考虑转入普通病房。

1.3转归 本组11例,3例出现心包积液,其中2例转为急诊手术治疗后治愈出院,1例因拒绝手术治疗而死于心包填塞;1例药物治疗过程中疼痛持续剧烈,不见好转,复查CT示:主动脉壁有明显溃疡,转为腔内支架植入;余7例经药物治疗后均顺利出院,无主动脉夹层形成,无血肿破裂,出院时复查血肿较前明显消退,有1例1年后复查CTA血肿完全消失。

2 护理

2.1心理护理 本病起病突然,疼痛剧烈,且大部分患者对本病缺乏认识,入院时常处于恐惧、烦躁不安、精神紧张的状态,这些因素易导致血压升

高,加速病情恶化。因此做好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给予精神安慰及心理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不良心态;其次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本组有4例因担心疾病预后,对未来充满恐惧,表现为烦躁不安、焦虑、紧张,血压波动幅度大。因此,一方面对该疾病做详细介绍,讲解其治疗与转归,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陌生感,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另有1例因家庭经济困难,入院时表现为消极冷漠、悲观、不配合医护治疗。对此在治疗和护理中尽量替其着想,减轻经济负担,使患者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帮助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2.2基础护理 为防止主动脉壁间血肿破裂出血,应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用力过猛(如用力排便、剧烈咳嗽、打喷嚏、急剧变换体位等)。由于患者卧床时间长,肠蠕动减慢,易导致便秘,因此要指导患者多吃水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给予福松粉10g,2~3次/d,口服,对于排便困难者可给予开塞露塞肛。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并做好相关记录。有创血压监测要每班校零,监测过程中要随时保持压力传感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为防止导管堵塞要不断注入肝素盐水冲洗导管,妥善固定以免影响有创血压的测量。同时要注意观察尿量,认真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持出入相对平衡。

2.3血压、心率监测 高血压、主动脉粥样硬化及高龄是主动脉壁间血肿的主要易感因素[3],当主动脉发生壁间血肿时高血压会促使其发展为AD,更甚是血肿破裂出血而即刻死亡。早期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降低左室收缩力,从而降低主动脉脉搏波的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dP/dt),在不影响重要器官灌注的前提下降低血压至正常低限,阻止血肿继续延伸或主动脉壁破裂[4]。本组确诊有高血压患者10例,其中高血压病史>20年者4例,10~20年者6例,且所有患者入院时血压均升高,平均血压为(162±10)/(105±10)mmHg。入院后遵医嘱给予静脉降压药物(硝普钠、乌拉地尔、硝酸甘油单用或者联用)微泵维持控制血压,同时口服美托洛尔、硝苯地平、氯沙坦降压,以达到辅助降压和减慢心率的目的。经治疗后所有患者血压控制满意,平均值为(108±10)/(60±10)mmHg。认真观察尿量的变化,如出现尿量减少,应维持血压在有尿量的情况下最低限度。根据患者体质量准确配置降压药物,在一泵即将注射完毕前提早配置,提倡“泵泵对换”,以避免因更换药物而引起过大的血压波动。同时每班要观察输液是否通畅、静脉留置处是否有外渗红肿等,以确保在单位时间内输入准确的药物剂量。所有患者均经桡动脉或足背动脉建立有创持续动脉血压监测,保证测量的血压真实可靠。应用扩血管药物时单路给药,微泵注射时避免按压“快进”钮,以免引起血压骤降。在降压期间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最初15~30分钟记录1次,待血压稳定后每小时记录1次。当血压骤降排除人为因素后,因警惕血肿破裂出血可能。心率过快或波动过大亦可加重病情,不利于治疗。因此,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心率的变化,使心率维持在60~70次/min,从而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左心室射血速度以降低冲击力。本组患者均口服美托洛尔,其中5例心率控制不理想,遵医嘱予艾司洛尔针静脉用药后心率控制良好。

2.4疼痛护理 主动脉壁间血肿最典型的临床表现就是疼痛,疼痛的加重或缓解能直接反映病情的进展。与AD类似,大部分患者有突发的急性胸痛或背痛,少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腹痛[2]。在最初疼痛后可能会随之一个无痛阶段,持续几小时到几天,部分患者又开始疼痛,这种无痛间隔后的复发疼痛通常预示即将破裂[5]。因此,要注意观察疼痛的强度、部位、持续时间、性质和有无放射部位及诱发因素等。本组7例表现为突发剧烈胸部伴背部撕裂样痛,4例表现为剧烈胸部切割样痛,其中有1例出现晕厥。入院经降压治疗后4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7例疼痛仍比较明显,其中2例遵医嘱予瑞芬太尼针静脉微泵维持注射后疼痛缓解,4例遵医嘱予哌替啶或吗啡肌注后疼痛亦有所缓解,1例经药

物治疗后疼痛仍持续剧烈不见好转,复查CT示:主动脉壁有明显溃疡,转为腔内支架植入后疼痛亦缓解。

2.5并发症 当患者患有AIH时,易并发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纵隔出血。因此,在护理中需认真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和体温变化。如出现胸腔积液影响呼吸,则要及时在B超定位下行胸腔穿刺引流;当心包积液时要警惕心脏填塞,出现典型的Beck三联征,其主要表现为:(1)静脉压增高,>15cmH2O(1.47kPa),颈静脉怒张;(2)心音遥远、脉搏微弱;(3)脉压小,动脉压降低,甚至难以测出[6]。如发生心包填塞应迅速降低心包内压,维持心室充盈压,尽快协助医生心包穿刺或心包切开引流,同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静脉补液。本组3例发生心包积液,其中2例转为急诊手术未发生心包填塞,另1例拒绝手术在随后治疗过程中出现心包填塞,因抢救无效死亡。

3 小结

AIH是一种不同于AD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致命的疾病。由于发病率低和缺少大量前瞻性研究,AIH自然病史不十分清楚,但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治疗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对该疾病的认识有所加深。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早期通过有效的药物治疗可减少外科手术的干预。本组7例药物治疗效果满意,未介入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在一项143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Meta分析中,其占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5%~20%,病死率为2l%,53%的患者存在高血压[7],可见高血压是AIH的最常见诱发因素,稳定降压成为本病治疗的关键。本组11例通过药物降压后效果均满意,心率控制良好。心包积液会压迫和限制心脏舒缩功能,出现轻微可觉察的症状至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即使急性少量心包积液量的增加也可导致心包填塞。因此,当患者出现心包积液时,应引起足够重视。对于并发心包填塞,有学者认为心包穿刺可能有良好的结果,但是大多数认为急性主动脉病变合并心包填塞需紧急手术治疗。因心包穿刺可能降低腔内的压力,导致反复心包填塞和猝死[8]。对于有穿透性主动脉溃疡存在的患者,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1]John A.Kern,Irving L.Kron.心脏和主动脉外科新进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43

[2]杜军,王宏,冯树行.主动脉壁间血肿.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17):5205

[3]钱进,江洪,蒋从清,等.主动脉壁间血肿23例临床分析.临床内科杂志,2011,28(7):469

[4]Shimokawa T,Ozawa N,Takanashi S,et a1.Intermediate-term resul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acute intramural hematoma involving the as-cending aorta.Ann Thorac Surg,2008,85(3):982

[5]张学民,李清乐,李伟,等.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和治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8,23(8):639

[6]李乐之,路潜.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90

[7]Maraj R,Rerkpattanapipat P,Jacobs LE,et al.Meta-analysis of 143 reported cases of 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Am J Cardiol,2000,86(6):664

[8]Kan CB,chang RY,Chang JP.Optimal initial treatment and clinical outcome of type A 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a clinical review.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8,33(6):1002

猜你喜欢

心包积液主动脉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一种新型眼科手术积液盒
完全性心包缺如一例并文献复习
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5例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相关心包积液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心包穿刺的诊断及治疗
超声诊断CTA漏诊DeBa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