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积分制管理促进员工忠诚度

2015-01-21刘良军

企业文明 2015年1期
关键词:利益管理企业

刘良军

与我们党培养一名党员干部十分不易一样,将一名新进员工经由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与持续的专业理论培训,最终塑造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对于企业来说往往也要耗费一笔数额不菲的成本。然而正如党员干部有可能腐化变质,员工也有可能与原有企业挥手作别,另谋“福地”。因此,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人,在于如何以有效的方式与手段留住员工,既激励员工为了企业的事业而持续奋斗,又确保其始终做到与企业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对企业守住初心,永葆忠诚,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从这方面来看,采取积分制管理模式不啻为一剂良方,能够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即企业借助员工的力量与智慧,将自身做大做强做长远;员工依托企业提供的平台与位置,成就自我人生价值。

以积分制管理不断满足员工的利益诉求

马克思讲过,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这就意味着企业管理必须自觉地实现由传统“管控人”的方式,向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方向转变。经济学原理也一再强调指出,人作为市场主体,其言行举止无不受制于利益的驱使,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然而人的利益诉求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论,明显地,不但一个人的利益诉求从纵向上考察层次分明,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其利益诉求同样迥然有异。对此,企业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找准员工不同时期的利益诉求点,有针对性地予以满足,方能实现员工对工作岗位的满意度与对企业的认可度,进而永葆对企业的忠贞不二之心。换言之,企业对员工的管理与其说是管理人,倒不如说是对人的利益诉求的积极管控,不如说是以可行的措施不断满足员工变化了的利益诉求。

就积分制管理模式的作用机理看,其出台背景恰好就是如何激励人,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何让员工创造的价值被企业所认可并获得相应回报。积分制管理因人而异先期给予其一定积分,通过后期员工的持续努力赢得相应的加分,最终成为企业考核员工业绩的重要凭证,无疑就能让员工体会到“人人皆可为尧舜”、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还要看到,积分制管理模式与一般企业对员工业绩考核的一次性积分不同,其强调员工积分的不清零、永久性保留与终身性使用。即员工于企业所获得的积分不但可用于执行当期的“奖先罚后”“奖勤罚懒”,还可以与后期的积分相整合,通过一定时期积分的汇总,综合评判员工在企业的表现,从而彻底打破了以往“一考定终生”,单纯凭一次性积分论英雄的识人用人弊端。事实上,员工在企业的成长轨迹并非单向线性的一帆风顺或一往无前,简单地以一次性积分论英雄所带来的后果,只能是挫伤员工后续努力的进取精神与“浪子回头金不换”的革新意识。同时,积分制管理模式下积分的终身性使用特点,还意味着员工在一家企业所停留的时间愈长,其不仅名义上的资格愈老,更可以凭借长期积累下来的分值与企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与企业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由此,积分制管理模式一开始就融入了人本理念,把握住了企业管理的核心,从而摒弃了传统企业管理中某些纯粹地视员工为生产工具的落后思维与观念。

以积分制管理促进员工的价值实现

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如何,利益诉求的持续满足固然是十分重要的考量,但既然是视员工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力量,还得想方设法为员工创造如何参与企业决策的空间,如何让员工感受到自己是企业主体之一的归属感与集体荣誉感。很多时候,员工在某企业既得的利益不可谓不优厚,但基于其理想抱负的不能如期实现、建言献策的通道过于狭窄,以及对于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期不明朗,其只有“是可忍,孰不可忍”“不选贵的,只选对的”,哪怕到新单位之后经济利益的获得少于之前的企业。由此可见,员工的基本利益需求满足之后,确保其自我价值的实现才是企业留住员工,让员工与企业长期共存、风险共担,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键一招。

积分制管理模式从积分入手,“以小见大”、未雨绸缪,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员工于企业的所有利益诉求与价值追求。如对于一定时期积分遥遥领先的员工,其既然追求积分的累积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就表明其愿意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愿意以个人绵薄之力为企业创造尽可能大的价值与信誉。既如此,在事关企业重大项目决策乃至发展方式转型、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方面,就应该讲求协商民主,让积分分值高的员工大胆开口、勇于建议、敢于直言,陈述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实践表明,通过积分制管理模式,以积分高低决定话语权,不少分值高的员工能感受到在企业的人格被尊重。尤其是意见或建议被采纳之时,更能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就是企业的主人,没有理由不为企业明天的更美好而再接再厉。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积分高的员工被视为企业的主人,积分低的员工也会强化后发优势,力争挤入企业主人行列,同样感受到来自企业上下的身份认同与价值尊重。又如,积分制管理模式的另一独特优势,是将员工在企业的积分非但不清零,反而积累之后视作员工对于企业的贡献值乃至作为其在企业的期权。诚然现代企业制度下,不少股份公司也愿意员工以持股的形式成为公司的股东,享有与公司利润共沾、风险共担的权利和义务。但与积分制管理模式相较,只有在公司扩股升级的情形下,股份公司的员工在公司所持股份才能水涨船高;然而积分制管理模式之下,员工只须以积分的持续累积,就能实现在公司股权的渐次递增,就能与时俱进分享公司未来收益。基于此,积分制管理模式并不排斥员工参与公司决策、生产经营与后续发展,其运作宗旨就是让员工自觉视自己为企业的主人,自觉将自己的言行统一于公司的整体发展进程之中,共同把公司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用积分激励员工,以制度规范员工

长期的研究表明,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大小,与其家属的支持程度也有着密切关联。譬如员工的工资标准如何拟定方面,马克思曾有过论述,强调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数额,除了满足工人自身生活需要、劳动再生产需要(如继续教育与技能培训等)之外,还应该能够满足工人家属的基本生存所需。而且在劳动渐渐不再成为人们生存的第一需要之时,给予员工一定的休闲时间与外出旅游观光等休闲福利,也是影响员工对于企业忠诚度的必要因素。“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积分制管理模式立足于员工的积分作文章,分值之中有“乾坤”,于上述方面也有着积极考量与充分关切。如对于积分高的员工,不仅工资水平高,附于其上的福利水平同样让分值低的员工相形见绌;凡公司组织的员工休闲娱乐等活动,也坚决排除人情关系、杜绝人为操作,一切以积分为唯一考核依据,做到效率优先、贡献为大。事实上,积分制管理模式之所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广泛适用无异议,制胜秘诀就在于积分之后有制度。邓小平同志说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积分制管理模式将积分制度化,以制度来积分;用积分激励员工,以制度规范员工。由此就实现了积分与制度的有机整合,使积分以制度的形式成为确保员工合理合法利益诉求得到满足,与推动企业内部管理科学有序的“万能钥匙”与“重要法宝”。而员工干事创业有追求、身份价值得彰显、能力发挥有空间,自然就会心无旁骛、一心一意,甘愿与企业同进退、共荣辱。

“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积分制管理模式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应运而生,又经过实践的检验得到反复验证。“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尽管目前积分制管理模式持续推动着企业管理由传统自上而下的纵向管理模式,日益向企业决策层、管理层与基层员工共同治理的横向企业治理体系转变,但不得不承认其也还存在着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的地方,如积分到最后如何对退休员工进行有效的利益回馈、如何以积分制实现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好在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无止境,始终围绕员工的需求做文章,一如既往将积分制与员工的利益诉求、价值追求相结合,与现代企业制度关于善待员工的理念与要求相适应,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积分制管理模式定能牢牢“拴住”员工的心,确保员工“一片冰心在玉壶”;定能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青睐,并为其他社会组织科学治理、人本管理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利益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