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行之有效的项目文化

2015-01-21张刘敏

企业文明 2015年1期
关键词:项目管理目标文化

张刘敏

工程项目是各建筑施工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实现经营目标的载体和细胞。当前形势下,工程项目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不仅是企业安全质量的第一道防线,经济效益的源头,员工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而且还是企业市场开发的前沿阵地,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关口,综合实力的展示窗口。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各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通过竞争能否最终胜出,不仅取决于其项目施工能力,而且还取决于其项目文化。如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富有成效的项目文化,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生产力和竞争力,推动项目各项目标的实现,增强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是建筑施工企业和各工程项目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常见的项目文化建设偏差

目前,各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不同程度地实施了文化建设,但效果参差不齐,究其原因是建设项目文化时出现了偏差。

“大一统”。不少项目照搬照抄上级企业的企业文化,完全没有顾及业主监理要求、工程本身特点和项目实施目标等实际情况,很多项目文化建设雷同。这些项目尽管复制了上级企业文化的“形体”,但没有落地生根,丰富内涵,形成的项目文化雷同而呆滞,毫无生命力。

“表象化”。不少项目仅仅把项目文化建设归结于企业形象展示,热衷于投入大、标牌全、活动多、档次高,制作“企业广告”,没有真正理解项目文化的作用、内涵和本质,建成的文化有皮无骨,有形无魂。

“高大空”。主要表现在项目负责人推行个人过高要求的理念、意志、价值观、行为风格等文化因素,得不到员工认同;脱离项目实施目标、管理体制、激励制度等实际,建成“自行其是”的文化;根据领导者的意图,刻意策划、设计、粉饰,文化建设沦为形式主义。

项目文化的内涵及其作用

美国学者戴维·克利兰定义为:项目文化就是将项目团队成员联系在一起,赋予他们工作的意义以及在工作与生活中履行各自项目责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项目文化就是在项目管理的实践中,由项目负责人倡导和推动的,项目成员认同并积极参与形成的,并内化到每一个成员心中成为其自觉行动的意识、规范和动力的一整套项目管理特有的精神信念、经营理念、管理体制、价值目标、行为规范等内容的复合体。可以说,项目文化决定了项目成员对目标价值和精神满足程度的确认,也决定了对项目中一切事物的判断与认定,从而决定了其行动取向,继而影响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

具体来说,项目文化具有以下作用:

凝聚作用。文化的魅力在于对心路历程的塑造,共同目标的促成,价值观念的统一。项目文化是项目的凝聚剂,能够把项目的价值利益和员工、业主、监理,以及地方政府的价值利益、情感意识、行动步调凝聚融合为一体,共创多赢,相融共生,形成强大的整体效应和动力源泉。

导向作用。优秀有效的项目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获取业主、监理、地方的认可和支持;能够引导员工向一致目标努力,形成强大的工作推动力和高效的工作;具有无声号令、无形约束的作用,可以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

促进作用。能够促进企业文化在项目员工中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有助于项目生产要素的管理,项目风险的控制,项目冲突的解决,使得管理工作更加切近实际,更加有效;能够帮助项目创新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要素潜力,提高管理效能,推动项目管理向精细化和集约化管理转变。

激励作用。加强项目文化建设,对于进一步形成抓项目、抓管理、抓现场的强大合力,对于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营造大干氛围,激发员工保工期、保安全、创优质、增效益的大干热情,全力打好施工生产攻坚战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辐射作用。通过项目文化建设,通过干好一项工程、打造一项精品,向社会大众特别是业主展示项目及企业的价值体系、综合实力和员工精神风貌,能够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和信誉,增强企业的品牌价值。

项目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项目文化是否具有效用的检验标准:能否起到推动项目顺利实施的作用,能否促进项目安全长治久安,能否确保工程质量没有瑕疵,能否严格控制成本增加效益,能否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等。

项目文化建设应遵循传承创新、紧密围绕、全员参与、自觉维护的原则。项目文化建设一般体现精神、制度、物质三个层面的内容。项目从一开始就应从这三个层次上致力推进项目文化建设。

培育优秀独特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项目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价值观念、意识理念。首先要明确项目实施目标。目标要与业主要求一致,与员工意愿相符,与企业期望统一,这是提炼项目精神的依据和基础。其次要饱含项目特点,应反映企业的信念和追求,体现项目独特的、鲜明的经营思想、个性风格和群体意识。最后要提炼精神理念体系。包括项目宗旨、核心价值观、项目精神、经营理念、工作作风等。宗旨即为目标愿景,如“建成精品样板工程”,核心价值观如“通过精品工程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赢”,精神如著名的“青藏铁路铺架精神”,经营理念如“工程没有缺憾,经济关系明晰、项目效益突出”,工作作风如“精细高效、唯实唯美”。

构建富有成效的制度文化。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是促进项目文化与项目管理全方位结合的重要途径,是规范员工特定行为方式及相关事件的依据。第一,制订工期、安全、质量、成本管理,党群工作等多项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把项目价值追求细化为科学的、现实的、可操作的规章制度。第二,完善岗位职责,使员工明确自身岗位、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和目标责任,把项目价值目标渗透到每名员工、每个班组、每道工序。第三,完善员工行为规范,将员工的行为准则进行量化,作为可操作的日常行为规范,培育员工良好习惯。第四,整合考核奖惩管理规范,使项目管理责任落实到各个层级,压力传递到各个岗位,激励约束覆盖到每一个员工。第五,制定宣传教育制度,通过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强化项目文化宣贯,让员工了解项目文化精髓,增强项目文化认同。第六,整合礼仪规范,以开工、庆典、办公和员工个人礼仪为重点,引导教育员工遵守礼仪规范,内鼓士气、外树形象。

打造硕果累累的物质文化。项目物质文化是指项目向社会和业主提供的产品及服务,为企业赚取的利润,对企业品牌的贡献。第一,提供优质工程。大力宣扬和践行“百年工程,质量第一”“建设不朽工程,不当千古罪人”的质量意识理念,形成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严格贯彻质量体系标准,不断健全质量保证制度,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工程质量负责。第二,打造安全工地。牢固树立“人命大于天”“安全是效益”等安全理念,积极构建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努力形成以文化促管理、以文化保安全的良好局面。第三,严格兑现合同工期。强化履约意识,加强项目管理,按期按质、优质高效地完成好生产任务。第四,进行形象展示。科学设计、系统展示企业及项目文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合理设置项目功能区,做到条块分明,功能清晰;做好现场文明施工,人员工装统一,材料堆码有序,确保工地整洁卫生,井然有序。第五,围绕三大效益。项目要重视培育以经济、人才、品牌为核心的效益文化,突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培养员工提高管理,降低成本,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效益意识;突出以人才效益为核心,培养一支能征善战的团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锻造最核心的竞争力;突出以品牌效益为重点,打造精品、树立信誉,不断扩大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猜你喜欢

项目管理目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谁远谁近?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