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推进依法治企提供坚强保障

2015-01-21郑勇

企业文明 2015年1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依法党组织

郑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作为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如何在依法治国的框架下认识依法治企,如何在深化依法治企中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是新形势下国企党建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

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推进依法治企的重要意义

《决定》明确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企业是市场构成的主体,也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积极推进依法治企,对于推动法治社会建设、对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进依法治企,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现实需要。国家的法律体系,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党的方针政策的一种载体。企业依法管理、守法经营,一方面体现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贯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积极意义。

推进依法治企,是壮大国有经济的现实需要。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组织载体,国有资产是国有经济的物质依托。坚持依法治企,能够为国有企业经营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可以有效堵塞国有资产流失的各种漏洞,对于不断巩固和壮大国有经济具有积极意义。

推进依法治企,是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一个企业要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使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保持一致,确保这种一致性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依法治企。只有依法治企,企业才能在创造经济价值、促进社会利益的前提下,使自身合法的经营权益、财产权益得到法律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获得稳定和可预期的外部环境。反之,法律风险、廉洁风险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一旦踩踏“红线”,必受法律严惩,企业经营很可能因此陷入困境,现实中这样的前车之鉴不在少数。因此,坚持依法治企,对于建设基业长青的百年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使命意识,自觉把推进依法治企作为党组织

履职尽责的重要阵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作为中央企业的党组织,以及企业中的共产党员,要自觉认清责任使命,增强依法治企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推进依法治企,是中央企业的重要职责。央企是共和国长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中央企业推进依法治企,对于引领其他经济主体遵规守法、对于推动法治社会建设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作为国资委管理的大型央企的全资子公司,中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要自觉把贯彻执行中央精神、把积极推进依法治企作为自身的重要责任,努力在法治建设领域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推进依法治企,是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责。中组部、国资委党委在2013年出台的《关于中央企业党委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意见》中,明确了中央企业党委保证监督的重点内容,其中就包括: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自觉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由此可见,对于推进企业依法治企发挥保证监督作用,既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优势的具体体现,也是必须履行的重要责任。

推进依法治企,是共产党员的重要义务。《党章》第三条第四款规定了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其中就包括“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作为企业中的共产党员,一方面要在个人生活中遵纪守法,另一方面还要在工作岗位上、在工作流程各个环节上严守法纪,充分发挥党员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带动周围的群众知法守法,推动依法治企事业不断进步。

发挥政治工作优势,为推进依法治企提供坚强保障

推进依法治企重在落实、贵在行动。国有企业党组织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依法治国的部署和要求,找准定位,积极作为,不断深化依法治企工作。

加强宣传教育,为推进依法治企提供思想保障。宣传教育是党组织的工作优势所在,也是推进依法治企的重要手段之一。要通过讲党课、座谈会、中心组学习等方式,在全体干部员工中大力弘扬三种观念:一是法律价值高于企业利益的观念。法律代表了全体人民和整个社会的利益,法律价值与企业利益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大局和局部的关系。各级党组织要强化大局意识,对企业中各种为了局部利益而损害法律权威的行为要态度鲜明,坚决制止。二是制度权威重于结果正确的观念。依法治企落实到企业中,更多地体现为依据制度管理企业。企业管理制度是长期经验教训积累的结晶,坚守制度实质上是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由于制度具有刚性,在某些情况下严格执行制度可能会导致结果的不合理。要引导干部员工认识到,制度是为了整体的合理而存在的,个案上的不合理必须服从整体需要,绝不能为了个案正确而任意突破制度约束,导致“人治大于法治”的弊端。三是程序价值优于效率需要的观念。推进依法治企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程序来保证。脱离了一定的程序,法治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要使干部员工认识到,科学的程序体现了企业管理最本质、最核心的规律和要求,严格程序,能够从本质上保证企业的正确决策和整体效率。因为强调某项工作的效率而规避科学程序,事实上是为了个案效率牺牲了整体效率,是一种因小失大的错误行为。要通过这三种观念的树立,激发员工的思想自觉,为推进依法治企奠定思想基础。

搞好把关定向,为推进依法治企提供决策保障。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是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途径,也是党组织推进依法治企的重要手段。一是善于从程序上确保依法决策。党组织要积极协调新三会和老三会的运作,确保企业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必须上董事会研究决策,干部问题必须上党委会研究决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必须上职代会讨论通过,提请董事会和职代会的重要问题必须先上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坚决杜绝“三重一大”问题由个别人主观独断。二是善于从机制上保证依法决策。企业党组织要督促企业建立健全法务工作机构,配齐配强法律专业人员,努力强化企业总法律顾问的工作权威,在重大事项决策流程中加入合法性评审环节,通过专业机构、借助专业人员,为重大决策的合法性提供保障。三是要从内容上确保依法决策。要充分发挥“双向进入”机制下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党委成员的能动作用,通过强化他们的法治思维,提升他们的法治能力,对企业各种重大决策从合法合规的角度严格把关,从决策环节这个源头上推进依法治企进程。

弘扬制度文化,为推进依法治企提供文化保障。精神和文化是支配人们日常行为的内在力量。推进依法治企,必须加强文化建设,把法治思维、法治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化为员工自觉行动。法治思维在企业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制度文化,具体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引导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制度治企”是“依法治企”的载体,只有把法律法规的要求转化为企业中可执行的规章制度,依法治企才具有了现实的可操作性。二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员工把严守规章制度当作一种坚定的职业信仰,使员工自觉把制度规定当作必须信守的生活准则,而不是提高效率的障碍,为制度价值的充分发挥提供保障。三是教育督促各级党员干部带头维护制度的权威性,要像习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

加强队伍建设,为推进依法治企提供组织保障。党管干部是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依托,也是党组织在依法治企中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一是在选人方面,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重用那些讲政治、业务精、作风好、守规矩的干部,真正把那些具备较强法治意识和较高法律素养的优秀干部选任到企业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在干部考核工作中,要把是否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作为考查评价的重要内容,并做好考核结果应用,通过强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各级干部推进依法治企的自觉性。对那些特权思想严重、法治观念淡薄的干部要及时批评教育,不改正的要坚决调整岗位。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把法律法规知识、法治文化观念、依法治企的正反典型案例纳入各级党组织党课和中心组学习内容,引导党员干部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不断提高他们依法治企的意识和能力。

坚持从严治党,为推进依法治企提供监督保障。企业党组织在推进依法治企的进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坚持从严治党管党,持续提升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为推进依法治企创造良好条件。一是要加强作风建设,使各级党员干部努力养成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对企业中各种违法行为要勇于亮剑,敢于说不,让违法乱纪者在企业中没有生存空间。在党组织内要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通过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断修正党员干部依法治企方面的不足,持续提升他们依法管理企业的能力。二是严守党的纪律。要按照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的思路,不断细化完善党员干部行权履职、廉洁从业的各种纪律要求。要教育各级党员干部信守宗旨、心存敬畏、慎独慎微,讲规则,守戒律,通过严格的道德自律为依法治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严肃执纪问责。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执纪必严、违纪必究,通过强有力的问责机制为依法治企提供坚强保障。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依法党组织
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要坚持“抓小打早”
清华党组织公开
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依法履职尽责 献计振兴发展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