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2015-01-21李春玉黑龙江省龙江县中医医院内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关键词:成功率心肌梗死个性化

李春玉(黑龙江省龙江县中医医院内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临床护理·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李春玉
(黑龙江省龙江县中医医院内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目的 探究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诊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0月就诊于我院急诊科的心肌梗死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急诊护理手段,实验组患者使用个性化护理手段,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急救的成功率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的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的急诊具有积极意义,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患者的急救成功率以及缩短了急救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个性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持续性的、急性的、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细胞的坏死。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休息或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也不能得到缓解,同时伴有血清中的心肌酶的活性升高以及心电图呈现进行性心电图的变化[1]。根据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患者在入院前必须进行急救的处理,为保证入院后的安全治疗。院前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保障其生命的关键步骤,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常规的院前护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利于患者的及时抢救,故提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0月就诊于我院急诊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男96例,女70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5.3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3例,其中,实验组,男48例,女35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5.2岁;对照组,男48例,女35例,年龄22~72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以及腹部的疼痛,均排除呼吸、肝肾功能的障碍。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以及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使用个性化的护理方法,具体方法包括出诊时间的缩短、急诊护理、转运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具体如下。

1.2.1 护理时间的缩短

由于急诊科处于长期的高强度以及高工作量的状态,为提高急性心梗的救治率现对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强化以及能力的培训。要求医护人员在救护车出诊后,主动询问家属相关病情,指导相应的具体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2.2 急诊护理

要求医护人员在处理患者时尽量保证沉着冷静,迅速处理,并且保证周围环境尽量的安静,以及保证患者的位置尽量减少患者大幅度的动作。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的胸部的疼痛,要保持患者的姿势,避免二次伤害。在护理过程中尽量多与患者交流,增强患者的求生信念。急救时尽快建立患者的静脉通路,保证穿刺的迅速与准确,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还要求时刻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记录详细的措施。

1.2.3 转运护理

实施急救措施后,待患者病情的稳定后,及时转至住院部进行长期的治疗,期间要求医护人员进行病情的交接,通知住院部做好相关的准备,进行下一步治疗,期间保证患者的姿势始终保持平卧位以及静脉通路的通畅,以免发生二次伤害。

1.2.4 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也是治疗护理阶段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作为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极易产生恐惧感,进而阻滞救治的过程,为治疗带来不便,这要求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方面的相关疏导,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建设。

1.3 效果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急救时间、出诊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 18.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对就诊于我院急诊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6例的急救成功率、急救时间、出诊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进行记录得出,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急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出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冠状动脉的急性以及持久的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称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休息或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特也不能得到缓解,同时伴有血清中的心肌酶的活性升高以及心电图呈现进行性心电图的变化。根据急性的心肌梗死的特点,患者在入院前必须进行急救的处理,为保证入院后的安全治疗[2-3]。院前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是保障其生命的关键步骤,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常规的院前的护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利于患者的及时抢救,故提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现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要求医护工作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个性化护理是指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个性化护理主要包括出诊时间的缩短、急诊护理、转运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

通过对就诊于该院急诊科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66例的急救成功率、急救时间、出诊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进行记录,并经过统计学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其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化的护理对于急症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的急诊具有积极意义,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患者的急救成功率以及缩短急救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1] 邓应美,李玉文.优化急诊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8):654-655.

[2] 邹 雅,熊海燕,李 娜,等.优化院前急救转运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与成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8(28):65-66.

[3] 陶春容,钟 勇,谭 霞,等.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6(15):98-99.

本文编辑:徐 陌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034.105.02

猜你喜欢

成功率心肌梗死个性化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