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体会

2015-01-21佘成芳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吉林辽源136200

关键词:透析液低血压血压

佘成芳,张 影(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体会

佘成芳,张 影
(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并提出护理方法。方法 共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5例,分析低血压的发生原因。结果 低血压的发生率为2.88%,原因包括血容量减少、透析液因素、疾病因素及药物因素等。结论 合理设计透析方案、低血压紧急护理、病情观察及心理护理等措施可有效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血液透析;低血压;原因分析;临床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由慢性肾脏病肾功能逐渐恶化、病情逐渐进展而来,随着各种慢性肾脏病发病率的提高,近年来CRF的发病率也呈明显升高趋势[1]。肾脏替代治疗是治疗终末期CRF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中血液透析最为普及。血液透析可有效降低血肌酐、尿素氮等毒素水平,并可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效果理想,但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并发症,低血压即是一种最常见的血液透析并发症,据有关研究报道,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约20%~30%[2],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时会导致出现一些不良后果,如提前结束透析、使透析质量不充分,体内水液及毒素清除效果下降,且有危及患者生命的可能,因此需要做好护理工作。本研究即分析了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择2012年1月~2015年3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85例做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33例,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55.4±6.1)岁,透析时间10个月~12年,平均(6.7±3.6)年;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6例,糖尿病性肾病31例,高血压性肾病12例,药物性肾损害5例,其它原因11例;全部患者共行血液透析8257次,共发生低血压238例次,低血压的发生率为2.88%。

1.2 方法

患者均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2~3次/周,透析时间为3.5~4.0 h/次,血流量调节为210~260 m l/m in,温度在36.5~37.0℃。同时给予降血糖、补充造血原料、纠正贫血、补钙、吸氧、扩冠、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

1.2.1 合理设计透析方案

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告知患者注意遵医嘱严格控制体重,且注意减少水、盐的摄入,以免水肿程度加重、心脏负荷增加,体重增加应控制在1 kg/d之内;开始透析前计算好患者的干体重,并评估患者的血压、血糖、水肿等情况,合理制定血液透析时间、超滤量、钠离子浓度、血流量等,有效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1.2.2 低血压的紧急护理

当患者出现低血压时,应立即停止超滤、降低血流量,并迅速给氧,告知医生,遵医嘱通过静脉滴注迅速补充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推注25%葡萄糖注射液或50%葡萄糖注射液,且告知患者平卧,不可坐起或站立,当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后再决定是否继续行血液透析。

1.2.3 病情观察

自血液透析开始,即进行血压监测工作,测量1次/30 m in,观察患者血压波动情况,尤其是在血液透析的后期,应加强监测;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对于出现打哈欠、汗出、心慌、头晕时,应立即考虑低血压的可能,迅速测量血压并通知医生处理。

1.2.4 心理护理

由于CRF病程长、起病重、并发症多,需要长期的综合治疗,医疗费用高,且总体预后不佳,加之患者曾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等,导致患者多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绝望等,使得患者的心理压力和心脏负荷明显增加,易于引起患者发生低血压[5]。因此平时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告知患者通过有效的设计透析和综合治疗方案,是可以预防低血压的,同时需要患者注意饮食及体重控制配合工作,对于低血压的发生也有重要的作用。透析过程中可为患者播放一些电视节目或音乐,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其心理压力。

1.3 低血压判断标准[3]

①有出冷汗、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打哈欠、意识丧失等临床表现。②肱动脉血压<90/60 mmHg,或<100/60 mmHg(人群>65岁)。③血压突然降低,收缩压下降≥38 mmHg,或舒张压下降≥22 mmHg。

2 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分析

2.1 血容量减少

由于患者未遵医嘱,导致体重控制不理想,体重增加过多,使得超滤总量增加,在透析过程中可引起低血压的发生;超滤速度调节不当,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血容量迅速减少,可引起低血压[4]。此种低血压多发生在透析开始至透析1 h之间。

2.2 透析液因素

透析前需要设置透析液的温度,调整钠离子浓度,二者设置不当,亦可引起低血压的发生。如肾衰患者要求低钠饮食,故而透析液中钠离子浓度较低,如出现低钠血症时可引起血容量减少而发生低血压。再者,透析液温度高可使患者血液温度随之升高,可反射性引起皮肤血管扩张、血管阻力下降、血容量减少而发生低血压。

2.3 疾病因素

患者由于病程长,易于合并一些并发症,如慢性心功能不全、肾性贫血、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等,也是低血压发生的重要原因。如心功能不全者,血流动力学突然改变时不能有效调节,而易于发生低血压;低蛋白血症、肾性贫血者不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亦可导致发生低血压。

2.4 药物因素

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压,需要使用降压药物以控制血压,目前降压药多为长效药物,但由于CRF患者药物代谢速度减慢,体内易于存留药物,给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埋下了隐患;另外,镇静药及其它药物使用不当时也可引起低血压的发生。

3 讨 论

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易于出现一些并发症,低血压做为一种常见并发症,给患者的血液透析质量和生命带来严重的影响,导致低血压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血容量减少、透析液因素、疾病因素和药物因素等,通过合理设计透析方案、低血压紧急护理、病情观察及心理护理等措施,可有效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并及时纠正低血压、预防出现严重不良后果,提高血液透析的质量[5]。

[1] 史耀勋.慢性肾功能衰竭抑郁的中医学认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6):3-4.

[2] 范雪红,安 珍.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防治及护理[J].哈尔滨医药,2012,32(6):496-497.

[3] 宋 男.86例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观察与护理[J].求医问药,2012,10(12):706-707.

[4] 郭常锦,郭 欢,肖志文,等.维持性血透患者并发低血压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3):102-103.

[5] 刘 娜.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及预防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196-197.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026.152.02

佘成芳(1976-),女,吉林省辽源市人,大专,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血液透析护理

猜你喜欢

透析液低血压血压
不同品牌腹膜透析液变更对透析充分性的短期影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超纯透析液与常规透析液对患者透析质量的影响
含糖透析液对非糖尿病维持性 血液透析患者血糖血压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迟发性腹膜透析液渗漏的CT诊断及分析
血压偏低是否需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