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九合一”选举透视

2015-01-21彭维学

领导文萃 2015年2期
关键词:席次蓝绿县市

彭维学

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及原因解读

11月29日,台湾“九合一”选举揭晓,国民党遭遇“1949年退台以来的空前惨败”,民进党取得“建党以来的最大战果”。国民党在22个县市中仅保住6席,并丢掉具有指标意义的台北、台中、桃园三大“直辖市”,民进党获13席,夺得大部分地方执政权,无党籍获3席。选举结果显示,马英九领导权威与国民党发展势头遭受空前重创,民进党“地方包围中央”态势悄然成形,2016年“大选”再次政党轮替的可能性大增。

一、“九合一”选举结果具体情况

“九合一”选举是台湾首次将9类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合并举行,是岛内范围最广、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竞争最为激烈的综合性地方选举。选举涵盖全台22个县市,逾1800万合格选民,共19761位候选人,竞争11130个地方公职。其中,台北、新北、台中、高雄、台南、桃园等6个“直辖市”,俗称“六都”,约占全台人口的69%,“直辖市长”选举是重中之重,其余16个县市长选举也是蓝绿争夺的重点。“九合一”选举具体结果如下:

“直辖市长”及县市长:国民党获新北市“1都”,及新竹县、苗栗县、南投县、台东县、连江县,总计6席。民进党获桃园、台中、台南、高雄“4都”,及基隆市、宜兰县、新竹市、彰化县、云林县、嘉义县、嘉义市、屏东县、澎湖县,总计13席。无党籍获台北市“1都”,及花莲县、金门县,总计3席。政党得票率方面,国民党为40.7%,民进党为47.55%,无党籍为11.7%。总投票率为67.59%,其中“直辖市长”投票率66.31%,县市长投票率70.4%。

“直辖市”议员:国民党151席、得票率36.49%,民进党167席、得票率41.63%,无党籍42席,亲民党5席,新党2席,台联党5席,绿党1席,无党团结联盟2席。

县市议员:国民党235席、得票率37.62%,民进党124席、得票率27.59%,无党籍161席,亲民党4席,台联党4席,其他党派4席。

乡镇市长及原住民区长:国民党80席(上届114席),占总席次的39.2%。民进党54席(上届32席),占总席次的26.4%。无党籍68席(上届56席),占总席次的33.3%。其他党2席。

乡镇市及原住民区民代表:国民党538席(上届622席),占总席次25%。民进党194席(上届131席),占总席次9%。无党籍1400席(上届1436席),占总席次65.2%。其他党5席。

村里长:国民党1794席(上届2218席),占总席次22.8%。民进党390席(上届272席),占总席次4.9%。无党籍5649席(上届5340席),占总席次71.9%。其他党派5席。

二、选举结果解读

“九合一”选举国民党惨败,民进党狂胜,超出国、民两党的预期,可从四个方面解读选举结果。

第一,国民党全面溃败。国民党执政县市席次由15席剧减为6席,丢掉台北、台中和桃园3个指标县市,而民进党由6席猛增为13席(加上泛绿阵营柯文哲获胜的台北市为14席)。国民党直辖市议员席次、得票率首次落后于民进党,县市议员、乡镇长、村里长席次也大幅减少。2009年县市议员、2010年直辖市议员选举,国民党共9个县市议员席次过半,民进党没有一个县市过半。此次选举,国民党仅6个县市席次过半,民进党则在高雄市席次过半。

第二,“北蓝南绿”地方版图剧变。国民党执政县市席次大幅减少,而民进党执政县市迅速扩张,夺取台中战略要冲,打通南北贯通之道,将政治防线大幅向北推进。从各县市政党得票率看,民进党在台南、高雄等执政县市深度绿化,国民党在多数胜选县市优势并不明显,持续多年的“北蓝南绿”政治版图剧变为“蓝旗全面萎缩、绿旗全面扩张”的新格局。

第三,“蓝大绿小”结构翻盘。民进党2009年县市长选举及2010年“5都”选举得票率合计为48.19%。此次县市长选举,尽管民进党在5个县市没有提名,但得票率仍高达47.55%,比国民党多约7个百分点。若将台北市柯文哲、与民进党合作的新竹县无党籍候选人郑永金的得票加总计算,泛绿得票率为55.48%,比泛蓝多约10个百分点,泛绿约领先泛蓝120万票。《中国时报》、《中华日报》、《自由时报》认为,国民党从“台湾头”一路输到“台湾尾”,蓝色执政版图全面溃败,蓝绿实力完全翻转,重新形成“蓝小绿大”的权力板块。从目前岛内社会氛围、“西瓜偎大边”效应、马英九执政能力以及泛蓝难以团结的趋势看,2016年选前“蓝消绿长”趋势将进一步增强。

第四,“国强民弱”格局逆转。因执政绩效不彰,国民党的中央执政逆转为选战包袱。因“马王之争”,国民党的“立院”多数优势难以展现。民进党在执政县市、指标性县市得票率方面大幅领先国民党。国民党执政县市人口仅582万,仅占台湾总人口的25.3%;民进党执政县市人口1444万,占总人口的61.66%,若加上台北市,占经高达近70%。

三、国民党惨败原因分析

社会大环境、基本盘、候选人形象、选战策略,是影响台湾地方选举的重要因素。国民党在台北、台中大败,新北险胜,桃园、彰化、嘉义、基隆、澎湖等执政县市败选,而民进党席次超过预期的9-10席,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马施政不佳累积巨大民怨,导致民心思变。马团队提振经济无力,“六三三”选举政见跳票,民众对经济发展、两岸红利无感。岛内民众尤其是青年世代对经济不佳、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公、利益受损的现状强烈不满。马英九亲信涉贪,基隆、彰化、桃园、金门等执政县市接连爆发弊案,沉重打击国民党形象。马连任后施政争议不断,又连遭“反服贸运动”和“食品安全风暴”重创,严重拖累国民党选情。岛内社会 “教训马英九”、“惩罚国民党”的民意日益升高,“支持国民党,就是支持马英九”的社会氛围发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民党县市长参选人的战绩,这是国民党空前惨败的根本原因。《中国时报》社论分析,蓝绿版图一夕翻转,主因是民心思变。马执政6年来,拼经济沦为口号,各种改革沦为半吊子,对民怨欠缺疏通作为,让这场选举成为“票投民进党、惩罚国民党”的出气口。

第二,国民党、泛蓝严重分裂,缺乏凝聚力、战斗力。“马王(金平)之争”加剧,“马连(战)心结”严重,中生代卡位战激烈,给国民党造成巨大内伤。马英九削弱国民党地方组织系统,推行诸多严重伤害军公教等蓝营支持者利益的改革措施,导致泛蓝基本盘松动、投票意愿降低、废票率增加。亲民党在台北市实质支持与民进党合作的无党籍候选人柯文哲,泛蓝选票严重分裂。在选战的最后关键时刻,虽然马英九和大佬同台为参选人站台助选,但面和心不和的表面文章无法消弥泛蓝严重裂痕。台北市大安、文山区是泛蓝铁票区,但投票率不到61%,不少泛蓝支持者表示“这一次让马英九失败,下一次大选时力挺朱立伦上台”,足见“蓝营自戕”是国民党打败自己的重要因素。

第三,岛内社会民意剧变使国民党选战策略失效。近年来,岛内公民社会运动频次增加、规模扩大,社会民意氛围出现重大变化,阶级对立超越蓝绿对抗、“主体尊严”意识超越“和平发展”、“小确幸”感觉超越全球化趋势、年轻世代“求变”浪潮超越老一代“求稳”作为,成为影响台湾社会发展的新思潮。一是阶级对立上升,反政商权贵、反分配不公氛围趋浓。二是民众厌恶蓝绿恶斗,厌恶派系把持,操作“蓝绿对决”、拉拢地方派系效果有限。三是“台湾主体意识”持续膨胀,尤其是“反服贸运动”加深了民众“恐中惧统”疑虑,强化了“台湾主体”、“安全尊严”的社会氛围。四是民众,尤其是年轻族群、弱势群体更关心个人利益前途、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平正义,担心全球化的冲击。《中国时报》分析,近年来岛内街头运动此起彼伏,阶级对立上升,社会仇富仇官、“厌恶蓝绿”氛围趋浓,求新求变意愿强烈,所形成的民意氛围对国民党非常不利。

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无视民意新变化,执意提名被贴上“官二代”标签的连胜文,激起民众对国民党家族政治、“权贵世袭”的强烈不满。国民党操作“蓝绿对决”失灵,迷信地方派系失效,国民党大佬最后关头批柯文哲“混蛋”、“皇民后裔”,更被视为撕裂社会,引发多数选民反弹。而民进党、柯文哲以中下阶层、年轻世代代言人自居,抓住民意脉动,顺势操作,尤其是柯文哲鼓吹“超越蓝绿,推倒权贵世袭、阶级对立高墙”,赢得泛绿选民之外一些浅蓝、中间选民的支持。

第四,新媒体、新选战模式放大“柯文哲效应”,拉升青年选民投票率,严重冲击国民党选情。近年来,新兴网络媒体与即时通讯工具在岛内广泛使用,并成为民进党、公民社会团体操控舆论、选举动员、网罗年轻族群的利器。民进党、柯文哲利用廉价高效的新媒体,强化“权贵与庶民之战”的舆论氛围,营造一边倒“攻击连胜文、支持柯文哲”的选战效果,其吸票作用远大于国民党扫街拜票、蓝绿对抗、高价文宣的传统选战模式。由于台北市选战是“九合一”选战的重中之重,是全台关注的焦点,“柯文哲效应”在媒体传播下在全台发酵,不仅帮助柯文哲大胜,而且抬升了民进党气势。而国民党抓不住网络媒体,导致首投族、年轻及中间选民流失严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出生、2000年受李登辉、陈水扁“台独”教育影响的“首投族”,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偏差,经受“反服贸运动”洗礼后挺绿倾向明显。他们在民进党网军串联下政治热情上升,投票率比以往“首投族”提高2到3成,大多因反感国民党而支持民进党。“首投族”平均每年增加约30万,而过去多倾向支持国民党的老年世代每年减少约25万,这一选民结构的世代变化朝不利国民党的方向发展。

第五,国民党“两岸牌”、“经济牌”对中间选民的吸引力减弱。“陆强台弱”趋势增强,两岸关系更加紧密,岛内民众担心失去“主体性”、担心被统一的焦虑感上升。民进党刻意夸大两岸交流的负面冲击,攻击两岸经贸利益“财团垄断、分配不公”,攻击国民党、连战、郭台铭“两岸权贵集团政商勾结”。因民众疑虑和民进党歪曲,国民党“两岸牌”和“FTA经济牌”的效果明显降低,郭台铭等大企业家全力站台辅选,效果相当有限。

第六,蔡英文的选战策略提升了民进党选情声势。虽说选民为惩罚马英九、国民党,成就了民进党的大胜,但蔡英文的选举策略对民进党胜选取得了一定作用。蔡英文回任党主席后,凭借高人气和强势作为,缓解了党内矛盾,一定程度提升了派系凝聚力和整体战斗力。民进党利用民怨、全力“打马”的攻势取得一定成效,加之泛绿媒体“贬蓝扬绿”,大大提升了该党气势。民进党在台北市“礼让”柯文哲,全力“决战中台湾”,林佳龙、魏明谷选前突辞“立委”,彰显破釜沉舟决心,有利于民进党在台湾中部实现突破。

此外,柯文哲与民进党合作,成功整合反国民党力量,得到“反服贸运动”骨干、学生、公民团体的配合,利用“在野大联盟”外衣和青年世代反政府特质,成功将选战操作成“平民对权贵”、“超越蓝绿”的选举,吸收不少中间、年轻和浅蓝选票,最终大胜连胜文24万票,突破绿营在台北市45%的基本盘。

“九合一”选后岛内政局

与两岸关系发展趋势分析

“九合一”选举虽是地方选举,但被视为马英九第二任的“期中考”和2016年“大选”的“前哨战”。选后,岛内蓝绿势力消长、政治生态重整、社会民意演变明显朝有利民进党的方向发展,2016年“大选”政党轮替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增强,两岸关系发展面临近年来少有的挑战与变数。

一、马英九完全“跛脚”,国民党内生态更趋复杂

国民党遭遇“崩盘式惨败”引发党内“倒马”浪潮,马英九被迫在江宜桦请辞“行政院长”后的第三天,请辞党主席,为败选负责。

马英九虽以副主席吴敦义代理党主席、“行政院副院长”毛治国任“行政院长”的人事部署,稳住阵脚,但对国民党和岛内政局的掌控力进一步削弱,执政困境将进一步加深。国民党权力生态大洗牌,中生代卡位战更趋复杂,2016年参选意愿强烈的吴敦义与连任新北市长的朱立伦将围绕党主席选举、“总统”提名初选展开激烈较量。

二、蔡英文声望大幅提升,民进党世代交替加速推进

蔡英文携选举“狂胜”之姿,“泛绿共主”和民进党2016年“大选”候选人地位更趋稳固,有利其整合党内力量、推动党务改革、部署路线调整和主导2016年“总统”、“立委”选举提名。与此同时,一批“野百合世代”及幕僚世代当选县市长,宣告民进党“告别美丽岛与律师世代”。蔡英文、陈菊、赖清德等“新天王”实力雄厚,苏贞昌、谢长廷、游锡堃等“老天王”党内影响将进一步削弱。

三、“蓝消绿长”趋势进一步强化,2016年政党轮替可能性增大

国民党既有优势明显流失,既有矛盾将进一步深化,扭转颓势的时间及手段明显不足。目前,“北蓝南绿”地方版图、“蓝大于绿”选民结构、“国强民弱”政治格局瓦解,地方派系影响力下降,基本盘优势、“两岸牌”优势、执政资源优势大幅削弱,执政困境、内部权斗、接班卡位战、新媒体劣势、青年选民劣势将继续深化。岛内媒体分析,马英九党政人事大洗牌明显与党意、民意落差很大,新“内阁”面临多重困境,短期内难以取得重大政绩,旧思维、旧团队难以开创新格局,民众对马的不满将持续增强。

民进党“地方包围中央”战略初战告捷,重夺政权的实力、资源、信心和气势大幅提升,2016年重新上台执政的可能性大增。蓝绿板块重大质变将加大民众“变天”预期,民进党亦将通过地方执政资源,大力收买地方派系桩脚,全力营造“西瓜偎大边效应”。公民社会运动将分击合击,为民进党宣传造势、争取更多青年、中间选民提供机会。当然,两岸政策能否务实调整,仍是民进党2016年“大选”的“最后一哩路”。

四、两岸关系前景面临“动能削弱、阻力增大、速度减缓、变数增多”的严峻挑战

一方面,马英九政治威信遭受重创,推动两岸关系的能量更趋弱化。国民党内要求重新检讨两岸关系的声音增大,岛内“恐中惧统”民意上升,民进党钳制两岸关系的能量增强,港台“反中”势力共伴现象加深,有可能使马英九剩余任期的两岸政策更加保守。

另一方面,民进党党内主流自认“无须调整两岸政策、2016年也能夺取政权”,加之避免“台独基本教义派”反弹,未来调整两岸政策的压力减少,调整幅度将相当有限。出于因应大陆压力、争取美国支持、争取2016年胜选考虑,蔡英文在明年访美期间有可能提出两岸政策新论述,以“台独价值不变、交流政策务实、策略手段灵活、政治经济分离”的“柔性台独”路线,增强与美国的互信。12月1日,民进党秘书长兼驻美代表吴钊燮赴美活动时称,“支持与对岸有更多交流交往与对话”,“九二共识”、一中原则可以成为对话的议题,但不应成为对话的先决条件,并释放出择时“评估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妥当监督服贸等待批准协议”、“两岸互设办事处的协议并不容易过关”的探空气球。未来一年,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和服贸协议“立院”审议仍面临变数,ECFA后续协商、两会互设办事处恐有较大难度。

五、美、日介入岛内2016年选举、干涉两岸关系的空间增大

美国是影响台湾“大选”的重要外因,对2016年台湾“大选”的关注程度更将超出以往。台“九合一”选后,“美国在台协会”立即发布新闻稿,强调“美国期待与所有胜选者一道,共同强化美台各个层级关系”。多位美国智库学者放话,“美方可能强化对民进党的沟通”。

国、民两党及其候选人极力讨好美国,争取支持。“九合一”选后,民进党秘书长兼驻美代表吴钊燮立即赴美,与美国各界人士沟通,重点是商议蔡英文访美事宜。据民进党“立委”放话称,蔡英文可能在明年访美面见美国重量级官员时,提出美国能接受的两岸关系新论述,“先争取到美方认可,再由美方去说服中国”。而国民党为扭转颓势,其2016年“总统”候选人确定后,亦将赴美争取支持。

国、民两党的做法为美国介入台湾选举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若蔡英文的两岸政策与美国的要求相差太远,恐怕难以得到美国认可。

若国民党选举声势持续低迷,尤其是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更符合美国利益,美国基于“亚太再平衡”战略、增强对台海局势掌控的需要和政党轮替理念,在关键时刻转向支持民进党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岛内各界及国际社会

对“九合一”选战的反应

11月29日晚,台湾“九合一”选举揭晓。选举结果沉重打击国民党士气,增强民进党夺权气势。国务院台办发言人12月2日晚发表谈话,希望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继续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推进。岛内各界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全面解读选举结果对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的重大影响。

一、马英九进行党政人事大洗牌,稳定败选乱局

面对“崩盘式惨败”,马英九在开票当晚发表谈话,承认“本党遭遇极大挫败”,强调“尽快提出改革方案,响应人民诉求,我不会回避任何责任”,并以“行政院长”江宜桦、国民党秘书长曾永权请辞,设置“保马”党政双防线,但难以抵挡党内中生代、“立委”及舆论排山倒海的“倒马”浪潮。12月3日,马英九正式请辞党主席,国民党中常会确定由第一副主席吴敦义代理党主席,由排名第三的副主席、“立院副院长”洪秀柱代理秘书长,其他副主席全部留任,2015年1月底前完成党主席补选。

面对江宜桦辞职后“行政院”总辞、政务搁置的被动局面,2014年12月3日,马英九以“顺利推动政务”和“依循责任政治”为原则,任命“行政院副院长”毛治国组阁。对此,民进党抨击马英九拼凑“傀儡内阁”,没有改革诚意。不少国民党重量级“立委”也认为“看守内阁”、“过渡内阁”难有大作为。

马英九还希望以“两岸政绩”,为其稳定政局注入活力。马英九表示,国民党会继续让台湾勇敢向前、勇敢开放。国民党发言人陈以信表示,希望不会影响两岸关系,但相信选举结果对两岸关系会有一些讯息,国民党会认真倾听人民的声音。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表示,两岸协商交流合作不会受台湾选举结果的影响,选后两岸交流应该恢复到正常轨道。岛内舆论分析,马英九留任陆委会主委王郁琦,是为了顺利推动两岸政策性对话。

二、民进党加紧部署,为2016年“大选”做准备

蔡英文在开票当晚举行记者会称,“这是民进党有史以来最好成绩,是台湾人民最新民意的展现”;“这是一场历史性改变的序幕,从现在开始,从地方出发,一步一步把台湾赢回来”。为此,蔡英文射出三支箭,核心是就攸关民进党走向执政最后一哩路的两岸、经济政策提出“新论述”。

猜你喜欢

席次蓝绿县市
影响活力分布特征的城市蓝绿空间耦合关键因素
——基于上海市长宁区130个样本的研究
利用SWAT模型分析乌江流域蓝绿水时空分布特征*
蓝绿橙渐变色
统筹推进县市“多规合一”规划的建议
县市报如何创新两会报道——以浙江集团旗下县市报的探索为例
民生新闻报道与县市报读者的接受度
县市报加强草根典型报道浅议
蓝绿激光水下通信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