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炕的趣谈

2015-01-20尹夏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上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火炕韩国

尹夏

冬天来了,又到了南方人哆嗦,北方人得瑟的季节。有很多生活在南方的年青人对于北方有集中供暖而南方没有耿耿于怀,而其实这不简单的是政策界定,采暖的背后有着传统的文化传承。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2014年春季的时候,韩国声称要将暖炕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又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由此可以见,看起来很土的炕,也有着其文化。

作为冬季的采暖方式,炕其实起源很早,在2014年5月1日的《建筑时报》上刊登过一篇名叫《中国炕文化的起源和流传》,文中就提到了炕的起源:早在远古时代的半坡时期,我国黄河流域的半地穴建筑中,就有炕的雏形了。同时,当年半洞穴中的建筑形状为方形,因此,炕在考古和建筑界还被认定为华夏祖先从穴居到室(屋)居的重要标志。较可靠的实证为吉林榆树县老河深遗址的“原始火炕”。其形状为“近北壁有一长方形红烧土面。表面比较平坦、光滑,而且十分坚硬……东部红烧土上有两条小凹沟。”土灶及火炕内都有明显的火烧痕迹。考古界根据出土文物认定,该火炕年代为青铜器晚期,即战国时期。

炕在西汉已经在一定人群中被使用。2006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北徐水县东黑山乡,发现一处西汉时期的火炕,从遗址看,用来取暖的火炕上铺的石板清晰可见,而且已经发展成两火道的炕。有关炕的最早记载则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六:“观鸡寺,寺内有大堂,甚高广,可容千僧,下悉结石为之,上加涂塈。基内疏通,枝经脉散。基侧室外四出爨火,炎势内流,一堂尽温。”文中所载石材搭建,外生火,屋内“尽温”的住处结构,正是典型的“炕”。

炕其实还分为暖炕和火炕两种,虽然都是通过燃烧易燃物来取暖,但方式和结构大有不同。

先说火炕,火炕很多人可能没有睡过,但在东北农材生活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常常见到,通常是一家人坐在炕上吃饭,还有一个方形的小炕桌用来放东西。火炕是一种非常智慧的设计,因为它不是一个单纯的采暖设备。通常火炕宽约一米七到两米三左右,长可随居室长度而定的砖石结构的建筑设施。搭建炕在北方称为盘炕,其内有炕间墙,炕间墙中有烟道,上面覆盖有比较平整的石板,以泥摸平,泥干后上铺炕席就可以使用。炕都有灶口和烟口,灶口是用来烧柴,烧柴产生的烟和热气通过炕间墙时烘热上面的石板产生热量,使炕产生热量。烟最后从火炕烟口通过烟囱排出室外。在中国北方一般炕的灶口与灶台相连,这样就可利用做饭的烧柴使用火炕发热,这样就不必再单独烧炕。火炕邻近灶口的位置称为“炕头”;邻近烟口的位置称为“炕稍”。一般“炕头”都留给供家中辈份最高的主人或尊贵的客人寝卧,而男人或年青人都在“炕稍”寝卧。

而暖炕与火炕大有不同,暖炕比较像现在的地暖。宋徐梦华《三朝北盟会编》卷三中关于女真族文章记载:“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相与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 所谓“环室”就说明室内不仅一个方向有炕。发展到后来,就是满族民居中所筑南、西、北三面相连的“转圈炕”、“拐弯炕”民间俗称为“万字炕”或“弯子炕”。

过去关东满族传统住宅,一般是“口袋房”的开式,屋门开在东侧而不在正中。进门的一间是灶房,西侧居室则是两间或三间相连,室内南北炕与屋的长度相等,俗称“连二炕”或“连三炕”。因是供人起居坐卧的,炕面宽五尺多,又叫“南北大炕”或“对面炕”,正面的西炕较窄,供摆放物品之用。炕之间的空地称为“屋地”。实际上,室内的大部分平面空间都被炕占据,所以人们的室内生活主要是在炕上。暖炕技术是传统住宅建设技术中唯一流传至今使用的技术,韩国地热采暖技术实际上是来自于此。使用地热供暖方式与使用空调或电暖器等进行加热的方式有很大不同,人们在暖和的地面上躺下时,有蒸桑拿的效果,因此对缓解人体紧张很有效果。前面提到韩国要将暖炕申遗,就是这种炕。韩式暖炕原理与火炕差不多,也是用厨房或屋外设置的灶坑烧柴产生地热气通过房屋面下的管道而烘暖整个房间。当烧柴时,火烟顺道而行,将炕均匀地加暖,这种取暖的方式叫做“温突”式,具有很好的保暖性。屋内地面的建筑会比一般的地平面高,为了保存暖气,房间的设计不大。此外因为是地热(暖炕),所以不使用床和椅子,采用坐式,一直延续到现在。喜欢看韩剧的人一定也在电视里见过,韩国人到了晚上会从柜子里拿出被子铺在地上就睡了。而这种原始的暖炕在沈阳故宫和韩国景福宫(韩国首尔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宫殿之一)都可以见到。

姑且在此不谈炕起源于哪国之争,韩国能将炕的传承变成地暖,并发扬光大是一种创新,而我们也应该寻找这种创新。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3362 (2015) 01-0090-02

猜你喜欢

火炕韩国
夜宿大兴岛
韩国进入共享出行时代
火炕
火炕
火炕
火炕的发展与传承意义
揭秘韩国流
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
揭秘韩国流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