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问题研究

2015-01-20谢薇薇

金融经济 2014年5期
关键词:审计风险商业银行

谢薇薇

摘要:商业银行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特殊金融企业,随着全球金融体制的改革和深入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不断丰富化和复杂化,管理水平明显的有了提高,这都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同时商业银行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发展中的风险的聚集性。现代商业银行采用有效的措施和举动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在对商业银行内部设计风险控制问题上加强对内部管理部门和经营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他们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提高内部控制系统的缜密性,完善管理制度,及时发现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本文就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问题进行研究,了解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存在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手段加强风险的控制和防范,突出风险审计对风险防范中的作用。这对于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的管理水平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审计风险;商业银行;防范和控制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不断的完善和提高,在银行风险防范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银行对内部审计重视度越来越高,国家政策的支持,大量的审计法律法规的形成,都为我国商业银行审计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基础。但是,由于起步时间晚,体系的不完善使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与国外银行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首先,本身体制的不完善,缺乏健全的审计法规;其次,审计人才的缺乏,综合能力差;最后内部审计防范落后,审计范围有限等。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导致风险防范能力受到限制。因此,我国在大力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同时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管理,提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能力,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积极的借鉴外国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审计方法,加强人才的培养,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提供专业性的、综合能力强的人才,降低审计风险,从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表现形式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迅速,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审计工作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银行对审计风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还是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一些银行相关部门对银行审计风险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思想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普及和实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违反规定和虚假经营的行为没有及时的做出反应或者是做出不正确的审计结论而造成的风险。具体而言可以理解为:第一,对虚假经营和不正当经营没有及时的披露。第二,审计部分审计结论不科学,缺乏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

(一) 审计操作不当而引起的风险。

审计部门应该按照一定的准则,规范审计流程和办法,各审计人员要严格的按照审计准则,履行审计人职责进行审计。而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中常常由于在审计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内部审计准则而造成的风险,银行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贯彻落实审计准则、操作规程,减少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偏差,降低风险。

(二)审计依据不足,缺乏立足点而引起的风险。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既需要及时的找出问题进行揭示,同时也需要提供足够的证据,使审计结论符合科学,具有说服力。如果审计结论缺乏相关的证据或者是证据不充分不恰当都有可能造成风险,所以审计部门要积极的提高审计方法,在科学的理论依据下证明审计结论的正确性。

(三) 审计揭示力度不够、查证不实形成的风险。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主要针对的是银行的一些主要业务和风险系数高的业务进行审计。但由于受审计方法和手段的限制,除了一些基本的业务能够顺利的审计以外,部分业务的风险识别具有较高的难度。所以在审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的漏查现象,查证不实的情况。这就需要提高审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

(四)审计定性不准风险。

审计定性不准风险是从审计政策、规章、规范认识和理解层次来看的,是目前较多存在的一种银行内部审计风险,它代表着银行审计风险的水平。从侧面反应银行对审计风险的防范能力。审计定性不准主要包括有:审计人员定性错误、夸大错误的程度和缩小错误的程度。这些审计定性不准风险都是因为判断和理解上出现错误,导致结果与实际偏离而引发的风险。

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主要有:管理体制、审计方法手段、证据质量和人员素质引起的风险。首先从管理体制方面而言,第一,内部审计没有发挥自身价值,审计报告达不到客观的要求,目前还有很多商业银行审计部门在组织上没有独立,制度不完善,审计人员工作受到限制。而且审计对象对审计结构也会造成影响,缺乏公正性。容易受到主观意识和自身利益的影响,导致审计信息缺乏真实性。 第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制不健全,审计人员分配不合理,职责要求和职责范围缺乏清晰的界定。审计人员容易出现懈怠的心理,缺少激励机制,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许多银行对内部审计风险认识不足,重视度不高,审计业务规章制度和审计质量标准体系没有统一规范,造成审计结论不规范、不科学。其次,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手段落后和非现场审计滞后。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模式,金融业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对计算机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银行会计数据都由磁性介质完成,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管理和生成。审计介质随着技术的提高而发生改变,相应的要求改变审计手段,但是受传统审计思想的影响,目前大部分的银行对审计手段还没有进行改进和提高,仍按照传统的手段进行审阅、核对等相关的审计工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与高效、高质、先进的业务处理手段相矛盾,审计手段限制了审计的发展。而且也滞后了非现场审计,虽然目前非审计也已经实现了全面计算机化,成立了独立的办公室,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计算机对远距离的业务和分支机构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分析,覆盖面积仍然受到限制,并没有完全的贯彻和落实,部分银行分支机构条件落后,设备和手段还没有完全的更新换代,导致银行总部对分支机构的审计缺乏时效性,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非现场审计是银行审计中的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覆盖面积广、具有时效性、效率高等特点,非现场审计受到限制造成审计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容易加大审计风险。再次,审计证据质量不高加大了审计风险。审计结论需要有充分的、可靠的、有力的证据,必须要证明审计结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审计证据要反映审计事项的客观实际情况,而不是片面根据主观意识判断,要有依据、有根据。同时在内部审计中,要加强对环境证据的收集,还原被审计所处的环境全貌,为审计结论提出客观性的依据。如果审计证据质量不高,不是从实际出发,对资料的收集的采纳都是以听说、据说为主,没有科学的依据,都会造成审计结论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影响银行的判断,加大风险性。最后,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近年来,在金融业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提高了对商业银行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也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但是从整体而言综合素质仍然有待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审计专业知识欠缺,知识结构也比较单一,复合型人才少,并且审计人员培训次数少,范围小,知识更新慢。审计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脱轨,审计人员没有明确自身岗位要求,缺乏责任感,导致审计效果欠佳,从而提高审计风险。

四、提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防范能力的措施

(一)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发挥审计作用。

1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组织体系,提高审计标准,满足商业银行发展和管理的需求。

2加强各商业银行总部对个分支机构的统一管理,建立总行直接管理的内部审计体制,统一法人代表监督,实现内部审计意见上的统一。各级审计部门统一在统一法人领导下工作,提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超脱性,使审计人员能够大胆展开审计工作,避免被审对象对审计结论造成影响。

3实行审计工作回避制度和异地交叉制定,维护审计工作的公正、合理性,尽可能的避免审计结论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加强审计管理体制的改革,保障审计结论的真实性,抓住审计重点,发挥审计的实际价值,采取措施管理,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

(二)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加强对审计各个环节质量把关,提高对审计风险全方位和全过程的防范和控制,尽可能避免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提高风险率。建立完整的审核制度和考核制度,提高对审计时效性、质量的把握,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提高审核人员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使审计工作能够有序、高效的开展,切实的提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对风险控制的能力。

(三)规范审计行为,按标准执行审计准则。

审计人员要严格的按照国家颁布的审计法规和银行自身的制度和政策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审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按照相关的标准和准则执行。审计业务流程要合理化、规范化、标准化,严格遵守审计的规章制度,提高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保障审计的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四)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科学制定审计计划。

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提高对风险的预知能力,提前考虑审计风险,能够有效的避免审计工作中造成的风险,提高风险的控制和防范能力。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和分析,提高主动预防风险的能力,解决被动控制的局面,从而实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同时科学的制定审计计划,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自我定位,找准方向,提高审计的效率,深入了解和分析不同层次的风险情况,明确审计重点和审计事项,能够更好的把握风险状况,确定适宜的审计方法和手段,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五)提高非现场审计能力,改进审计手段和方法。

非现场审计是如今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主要环节。大力拓展非现场审计,加强业务处理手段和审计手段和方法的协调发展。大力开发审计系统软件,取代传统道德手工审计手段,提高审计质量,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效率。使审计报告达到客观上的要求,满足总行对重要信息的提取和收集,建立审计信息共享系统,能够随时的满足对资料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加强审计手段和方法的提高和改善。

(六)加强审计队伍的建立,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首先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加强业务规范和实务规范;其次,要提高审计人员业务基础,及时的掌握金融政策和法规;再次,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手段;最后,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的履行审计职责。

参考文献:

[1] 万静芳论我国商业银行外部审计制度和模式的创新金融论坛2004

[2] 李维安曹延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理论模式与我国的选择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猜你喜欢

审计风险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关于降低审计风险以提高审计质量的研究
试析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应用研究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