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思考

2015-01-20刘丹陈兆玮

金融经济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制度

刘丹 陈兆玮

摘要: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本文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发展演变进行概述,详细的叙述了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如何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制度

作为货币当局,中央银行的首要职责就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我国在面对国际金融重大冲击的危机下和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和国务院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前国内经济已呈现稳定回升的态势。中央银行想要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作用,必须具有高度的独立性。我国中央银行保持相应的独立性,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比较弱,因此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加强更加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随着不断完善的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两者的关系是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关系存在着,而确保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至关重要的在维护稳定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相比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有待在隶属关系、人事、财政、货币政策、内部改革以及透明性有待更进一步加强独立性。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

1中央银行独立性发展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开始有了争议在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战争的原因,需要大量的资金,各国不再让其中央银行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战争结束后以至于大部分参战国均有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发生,在1920年的布鲁塞尔的国际金融会议上就强调货币当局应该脱离政府的掌控从而独立行使相关的职权。在1922年日内瓦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上又再次重申。在战后世界各国对独立性更加看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了滞胀,这需要更高的要求中央银行独立性。产生滞涨现象的原因主要有:首先,对经济发展的趋势执政当局没有作出的正确分析,干扰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次,政府为了短期政治利益,实行通货膨胀,导致政府与中央银行方向不同产生巨大矛盾。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货币当局,需要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2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分析

学术界对于货币当局是否有必要保持独立性的问题时有分歧的。反对者认为:经济现象异常复杂,不是一个机构或者个人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大量历史依据表明,在解决通货膨胀方面,中央银行独立性较高的国家,能最成功的。中央银行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是必须的。

中央银行是制定本国货币政策和执行的机构。而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在中央银行和政府在追求经济目标方面,在不同条件和不同的时期在宏观经济目标方面的选择下中央银行和政府两者不可能完全相同。政府的职责及其性质决定了政府政策的出发点往往是促进经济增长,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很难做到高瞻远瞩,从而忽视了货币的稳定,那么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现象就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存在影响。由二者目标差异来看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被需要的,和政府不能是简单的谁管理谁的关系。有正确的货币政策的关键就是具备一定的独立性。

二、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表现及现状

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内,中央银行特点是:独立但非完全独立,是属于相对独立的。

1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表现

中央银行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的时候所需要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对独立性在1983年被国务院授予。在1995年时,我国法律上加强明确了中央银行的地位、权限和职责,而且规定了中央银行在财政和地方政府之间独立。在1998年的时候,国务院对我国央行对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把省级分行撤销,然后按经济区设置九大分行。2003年4月,十届全国人大会议时成立银监会。银监会接管金融监管的职责,央行则专心货币政策职能的履行。

2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现状

中国人民银行并没有被赋予充分的政策独立性。在最新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对中国人民银行权利有一定的限制,中国人民银行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和社会管理者共同管理,履行政府职责、进行金融管理、干预国民经济;又是金融机构,管理全国金融业,履行银行的职能。

上述状况使中国人民银行处在不绝对独立的地位上。中央银行缺乏独立在职能、人事、经济等方面。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作为中国的央行,中国人民银行行政上隶属于国务院,对货币政策工具变量——货币发行量、利率、汇率等有制定和执行权,无最终决策权,国务院具有制定货币政策的最终决定权。这样以来,由于央行和政府工作各有侧重,在宏观经济目标上很容易出现分歧。其次,中国人民银行在人事、组织方面具有行政依附性,具体表现在国务院主导央行领导人的任免。从世界范围上来说,央行法律地位高、独立性较强的国家,在稳定币值这一央行首要目标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委员会为咨询议事机构,这一做法大大降低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改革金融监管制度、修订法律法规,目的是提高了我国中央银行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地位,加强金融监管。在新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强化了其重要职能,对我国中央银行政策独立性有绝大的优势。

三、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建议

虽然理论及实践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证明了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极度重要性。但是国内许多外在和内在的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发展。同样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一步与世界经济接轨,国际金融环境也是制约独立性发展的因素。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需要加强并完善来面对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只有较强的独立性,才能有更好的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更好的拒绝政府的不合理介入,进而从源头上减轻通货膨胀等不利因素对经济的产生的不利影响。具体来说,要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提高中央银行的政治地位及独立性

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薄弱根本原因是其属于国务院管理。增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最终目标是组织上独立于政府,隶属于全国人大,免除受到政府短期政策的控制,保持连续的货币政策,建立一个由经济学资深学者及各界代表为成员的有货币决定权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使货币政策委员会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最高的权力机构。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在任时间应该超过政治领导人的在任时间,并且两者任期之间应适当错开;委员的解聘权力归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取消政府的投票权,只保留对货币政策提出建议的权力;同时,为了保证独立稳健权威严谨的货币政策,要更高层次的规定来要求职责和表决程序等方面。

2加强立法搞好与财政部的经济关系

处理财政资金问题是中央银行经济独立性重中之重的问题。在《中国人民银行法》中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好政府财政预算,不能超预算透支,不能对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进行直接认购与包销,财政部无权制约资金使用,但是在实际中屡有违反。在面对这种处境,中国人民银行更要依法做事,严格自己的职责,坚决杜绝对超预算透支、无条件贷款,加强监管财政部关于贷款额、借款方式、期限等方面,对违反者追究法律责任。中央银行既要依法保持资金独立性,也要与财政部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3关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根据国务院总理提名,由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不受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制约。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方向往往受行长个人能力和思想等因素的影响。这样,是加强了货币政策的执行率,能较快达到稳定价格,但是,因行长的个人因素可能引发令人担忧的货币政策波动危机。制度约束缺失、非民主性合议,使得中央银行决策显得随意,且准确性减低,导致国家宏观经济无法稳定发展,中央银行自身运行欠缺安全性。所以加强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制约和决策作用是大势所趋的。目前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无权决策货币政策,和其他国家相比还待加强。在未来货币政策委员要成为中央银行最高决策机构, 在要制定详细的条款,规定其组成、产生、任期、离任等。另外,其成员建议由中国人民银行的行长、副行长、支行行长、适当的政府官员和金融、法律界人士组成。

参考文献:

[1] 字兰、黄儒靖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22)

[2] 刘万琪 浅谈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J]企业导报,2011(9)

[3] 王红玉 论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J]商品与质量,2011(10)

[4] 李晨辉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研究[J]学者专论,2012(3)

[5] 黄京燕浅议我国央行的独立性[J]中国农业会计,2011(8)

[6] 金建平浅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J]当代经济,2010(8)

[7] 霍丛丛、赵昌蚌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思考[J]华商,2008(22)

[8] 纪晴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现状评价及政策建议[J]今日南国,2009(8)

[9] 闫素仙、吴晓峰、陶建新中央银行独立性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10(8)

[10] 江万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比较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2)

猜你喜欢

中央银行独立性制度
从纸币到虚拟货币的转变将增强中央银行的力量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对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思考
理解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考虑误差非独立性的电力系统参数辨识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