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物课堂因“动”而精彩

2015-01-20王建华

甘肃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导入生物教学实践

王建华

〔关键词〕 生物教学;导入;实践;

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4—0059—01

生物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地研究生命的的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中学阶段的教学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将相关基础内容科学地进行分析,理解其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去尊重生命,遵循客观规律。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面对新课改的要求,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并大胆进行尝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心“动”,心“动”带动行“动”,让生物课堂真正“动”起来。

一、做好导入工作,让学生心“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两个开始。首先,上好入门第一课,培养学科情感。教学七年级第一节生物课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可通过视频、图片等形象直观的实例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到非洲的粮食短缺,从西游记到克隆人,从转基因技术到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从滴血认亲到DNA亲子鉴定等等,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学生明白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次,弹好新课前奏曲,激发学习兴趣。富有艺术性的导入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新授课前要结合教授内容有目的地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讲“食品的保存”时,用学生拿来的发酵失败的酸奶为引子讨论食物腐败的原因。此外还可以采取情境、实物、生活实际、小故事、资料等方式导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注重实践, 让学生行“动”

1.注重各类实验。首先注重演示实验。操作规范的演示实验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使学习内容生动具体,成为学生对知识“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设计方案,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其次,注重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是分组实验的主体,人多易乱,对分组实验的程序控制和结果控制将直接决定实验的效率。在程序控制方面笔者是这样做的:引导学生在预习实验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实验操作的顺序,指导学生按操作顺序完成实验。在结果控制方面要鼓励学生质疑,设计合适的讨论题目,减少盲目性,使分组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最后,注重家庭补充实验。趣味的家庭实验是课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可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如,学了“酒酿和酸奶的制作”后,让学生理解发酵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再如,学了“光合作用的产物”之后,让学生做树叶标签等。

2.注重社会实践。结合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教学向课外延伸,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可以经学生讨论确定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小课题,通过阅读书籍或网络资源查阅,在完成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为提高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三、合作交流,让思维灵“动”

必要的合作交流,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又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新授内容完成后,联系生活实际设置相关问题,通过小组交流,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的现象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在学了“光合作用的实质”之后,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苹果上长出‘平安二字?”又如,在学习了“眼球的结构”之后,让学生讨论“近视眼的成因及预防”。此外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活动,有些探究实验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从鼠妇的采集到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让学生独立完成难度较大,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就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不同,确定最佳的教学方法,精心捕捉“动”点,以动激趣,以趣促学,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编辑:谢颖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入生物教学实践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