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15-01-19冯斌

关键词:工学课程体系岗位

冯斌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工程与交通运输系,甘肃 兰州 730070)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教育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备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组建或由专科学校转型而成,在教学上仍然沿用传统专科教育模式,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本科压缩型课程,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主要注重知识传授,而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导致学生的学习系统与未来的工作系统二元割裂,不利于培养学生胜任工作并奠定持久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1—3]。因此,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难以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4]。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是工学结合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与交通运输系针对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教学体系、模式与方法、实训等进行研究与探索,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优选教学内容和加强重点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建立了一套基于工学结合的完整、系统、规范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实践,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2013年被评为甘肃省省级特色专业,项目成员团队于2010年被评为甘肃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1 工学结合课程的内涵

“工学结合”的课程即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5]工学结合课程的重要理念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6]其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方法、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评价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涵。

2 汽车类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框架

在项目执行的几年中,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与交通运输系团队成员调研和走访兄弟院校,了解目前职业院校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了解汽车维修企业、汽车4S 店、用人单位对该专业能力的需求。通过校企合作,成立了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进行充分的行业企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对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再对每个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解,最后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工作岗位(群)所必需的职业核心能力,通过对职业核心能力进行教学分析,筛选出课程体系基本框架项目构建的理论框架,如图1 所示。

3 汽车类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3.1 开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工学结合课程

课程体系建设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为了构建合理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具备胜任未来工作的岗位职业能力,我们把职业能力分解为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依据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以“基本能力与素质课程、职业群基础与能力课程、核心职业技能与认证课程、综合素质与能力课程”等模块为主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体系框架如表1 所示。

3.2 开发适应岗位需求的模块化教材,实施理实一体课程

教材建设是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中的重要环节。教材编写紧紧围绕职业工作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实践职业技能为目标,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理论知识够用为度,技能训练面向岗位需求,注重结合汽车后市场服务岗位群和维修岗位群的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使学生学完每一本教材后,都能获得该教材所对应的岗位知识和技能。模块化教材能够实现知识的整合及知识、技能与实践的融合。教师与汽车维修、销售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校本教材、工作任务单、技术手册等材料,教材内容精选学生终身有用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突出实用性、新颖性,以我国保有量较大的轿车为典型,介绍现代汽车新结构、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加强实训项目内容的编写,使教师在“做”中“教”,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将学习与工作有机融合,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施能力本位的过程性考核,每一个学习任务结束后都依据考核标准对德育点、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考核,促进学生有兴趣有目标地主动学习。

3.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保障。教学方法上采用学生主体、教师导学的教学理念,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该知识点的重要性,然后经过讲解、对比、举例使学生带着若干问题主动去学习思索,教师应该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图2所示。这些教学方法集实践性、针对性和综合性于一体,构建了一个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参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的实施与相关真实的职业劳动过程、职业工作环境保持一致,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仿真工作环境、实物、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维修案例、维修手册、工作单等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3.4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岗位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实训。三个层次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极大地强化和提升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行“2.5 +0.5”顶岗实习模式,即学生在校前2.5年在校内完成主要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最后半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接受了真实工作岗位实践锻炼,促进了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的转化,提高了岗位素养,实现了与用人单位的“零距离”接轨,增强了就业竞争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表2 所示。

4 结语

基于工学结合的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突破了传统的“传授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为主,培养某种技能”的三段式“学科本位”模式,确立了岗位职业能力在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探索出了模块化、理实一体化、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技能模块化课程体系;优化了课程设置。该课程体系逐步在我院2009—2012 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子、汽车营销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实施,学生的业务素质、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对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

表1 核心课程体系构建

表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践教学内容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 :37—39.

[2]刘建平.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交通职业教育,2004,(4) :26—28.

[3]姜大源. 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教育,2008,(27) .

[4]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年10月28日) [Z].

[5]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0.

[6]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76—177,50.

[7]王斌,蔡兴旺.汽车运用类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3) :78—81.

猜你喜欢

工学课程体系岗位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工学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