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

2015-01-19李芳燕黄桂仙

关键词:独生子女主观幸福感

李芳燕 李 辉 黄桂仙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指个体依据自己的标准,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用来衡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的情况[1]。由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两个部分组成,认知评价又叫作生活满意度,是一个人对其生活的总体认知方面的评价;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主要反映个体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2]。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中学生和老年人群体,对研究生的相关研究较少。随着高校硕士研究生的不断扩招,研究生面临学业、就业、情感等压力骤增,使他们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生活不满意等心理和行为问题,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研究生是一个高学历的群体,其主观幸福感值得关注。本研究旨在了解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为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其幸福感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云南师范大学240 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的有效问卷共有234 份,有效率为97.5%。其中男生114 名,女生120 名;“研一”学生为79名,“研二”学生为77 名,“研三”学生为78 名。

1.2 研究工具

测量主观幸福感的问卷由Campell 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问卷、Diener 编制的总体生活满意度问卷、Bradburn 编制的情感问卷组成。幸福感指数问卷用于测量总体的幸福感,该问卷包括两个分问卷:总体情感指数(前8 题)、生活满意度(最后1 题),共9 个题项,均为7 级计分,对两者的得分进行加权相加就可获得总体幸福感指数,问卷信度和效度较好[3]。总体生活满意度问卷共含5 个题项,由Diener 等人编制,用于评价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属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问卷为1—7 等级计分,分数越高生活满意度越高。国内外的大量研究都证实其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4]。情感问卷为Bradburn等人编制,包括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两个分问卷,共10 个题项,问卷要求被试按上一周里体验到的情感进行作答,选“否”为0 分,“是”为1 分。消极情感得分越高,个体体验消极情感越多;积极情感也如此。研究显示问卷的信度、效度良好[3]。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 软件对数据进行t 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状况

表1 研究生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描述统计结果(N=234)

从1 表可以看出,幸福感指数稍高于中值(8.4),生活满意度比中值稍低(20),积极情感比中值略高,消极情感比中值略低。总体来说,研究生主观幸福感中等。

2.2 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比较

表2 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检验(M±SD)

结果表明,研究生幸福感指数和积极情感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女生显著高于男生。生活满意度、消极情感性别差异不显著。

2.3 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比较

表3 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检验(M±SD)

表3 结果表明,生活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的生活满意度低于独生子女。幸福感指数、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方面,差异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

2.4 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宿舍人数差异比较

表4 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宿舍人数差异检验(M±SD)

表4 结果表明,宿舍人数在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六人间高于四人间。而在消极情感方面,六人间的消极情感低于四人间,但二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5 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差异比较

表5 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差异检验(M±SD)

表5 结果表明,年级在幸福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上具有显著差异,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方面则没有显著差异。经事后检验发现,“研一”的幸福感指数高于“研二”,“研二”高于“研三”的学生;在生活满意度上“研一”高于“研二”和“研三”的学生。

3 讨论

总的来说,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5]。研究生是高知识水平的群体,他们通过考研这道门槛顺利进入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充满了优越感和成就感。但是,随着高校不断扩招,研究生群体扩大,面对学业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等现实问题,他们难免会失落和迷茫,影响学习和生活,从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

在性别上,女生的幸福感指数和积极情感均高于男生。分析其原因为,女生情感比较细腻,善于表达,喜欢与他人分享交流,面对压力或困难时,会倾诉烦恼,找朋友帮忙。而男生由于性格特点和社会角色的定位,他们更多是内敛的,较少外化自己的问题。同时社会对于男生的期望更高,他们承受的压力也就更大,其体验到的幸福感相对于女生来说就较低。

独生子女体验到的生活满意度高于非独生子女,这与有关研究不一致。钱宇凤的研究得出非独生子女的女研究生主观幸福稍高于独生子女[6]。可能的原因为,独生子女一直受家庭的关心和照顾,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会得到父母第一时间的帮助。而非独生子女,由于父母有其他的孩子需要关注,在生活和学习中受到的关心没有独生子女的多,遇到困难时更多的是自己独立解决,获取其他的社会支持,因此体验到的生活满意度较低。

在宿舍人数方面,六人间体验到更高的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以及更低的消极情感。这可能是因为六人间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相互交流较多,彼此间的人际距离较近,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更高。研究生的舍友可能是由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其上课时间、作息时间会不一样,同时其学习任务比较重,大多忙于科研,特别是理科生。六人间人数较多,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获得关心和帮助的可能性越大,由此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

在年级方面,“研一”幸福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研一”由于刚进校,对于研究生的生活充满期待,怀有美好的梦想;学习任务较少,有充足的时间去接触新事物和新朋友,自我体验较高。“研二”开始有紧迫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学术科研活动,以及未来的就业等压力,可能会产生迷茫、焦虑等情绪,主观幸福感随之降低。“研三”面临毕业,一方面是毕业论文写作以及科研成果发表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就业压力,面对就业形势严峻,工作难找,更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会更低。

[1]唐蕾.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 科技信息,2009,(18) :56—58.

[2]杨会明,洪鸿.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7,(1) :15—17.

[3]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Personality[A]. Barone D. F,Hersen M,Van H,et al. Advanced Personality[C].The Plenum Series in Social/ClinicalPsychology. New York: Plenum Press,1998:311—332.

[4]Suh E,Diener E,Fujita F. Even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nly recent eventsmatter[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6,70(6) :1 091—1 102.

[5]王玲玲.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 南京: 南京医科大学,2010.

[6]钱宇凤.关于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现状的实证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2009,5(1) :62—66.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主观幸福感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