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青龙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疗效分析

2015-01-19闫仲超

当代医学 2015年24期
关键词:外感体征体温

闫仲超

小儿外感高热发病急剧,患儿情况较危重,当高热持续时间过长或反复发作时,一旦未及时、正确的抢救,可导致患儿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甚至直接威胁小儿生命[1-2]。小儿属于“纯阳” 体质,疾病多从阳化热,故外感高热易发伤阴之证。因此,养阴保津是治疗高热急症的根本大法。脾胃为后天之本,小儿脾常不足,胃气未全,肥甘厚味,饮食无节度,故易致脾胃疾病,加之治疗高热急症,滥用苦寒直折邪热,易致偏损,或伤伐脾胃。临床用药稍为不当,足以克伐生发之气,特别对脾胃有直接影响[3]。本研究采用大青龙汤加减治疗外感高热患儿8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焦作职工医学院儿科收治的外感高热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2组(n=80)。治疗组男57例,女23例,年龄5个月~7岁,平均年龄(4.6±0.3)岁;病程 7~12d,平均病程(8.5±0.8)d。对照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年龄(4.8±0.2)岁;病程 6~13d,平均病程(8.4±0.6)d。2 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实用中医儿科学》[4]规定:体温超过39℃(腋窝体温)为高热。凡属急性外感发热伴或不伴有恶风寒、口渴、咽干痛、头痛、身痛、面赤唇红、尿黄短少、便干、舌质红苔黄、脉浮数等症,体温≥39℃的疾病。西医诊断标准: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发热,体温在40℃以上,伴有全身不适、精神差、扁桃体上可有点斑状渗出物或白色疱疹或溃疡等[5]。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运用大青龙汤加减治疗。组成:麻黄12g(去节)、桂枝 4g(去皮)、甘草 5g(炙)、杏仁 6g(去皮、尖)、生姜9g(切)、大枣 10 枚(擘)、石膏 20g(碎)。咽喉赤肿加板蓝根、山豆根;挟食积酌加炒麦芽、炒山楂、炒萝卜子;惊惕有动风之变加蝉衣、僵蚕、羚角、钩藤;鼻衄加水牛角、生地、牡丹皮;体质弱者加太子参。用法:上七味,用水900mL,先煮麻黄,减200mL,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mL,去滓,口服或直肠给药,2次/d,100mL/次。可随年龄大小酌情增减。

1.3.2 对照组 口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国药准字H23022613),温开水冲服。患者年龄1~3岁,体质量10~15kg,1次用量0.5~1袋;患者年龄4~6岁,体质量16~21kg,1次用量1~1.5袋;患者年龄7~9岁,体质量22~27kg,1.5~2袋/次;患者年龄10~12岁,体质量28~32kg,1次用量2~2.5袋,3次/d。2组均以10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记录治疗效果。疗程结束后随访12个月。

1.4 疗效评价标准[6]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司制定的《新药(中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以退热为主要评定指标。(1)痊愈:用药24~48h,体温恢复正常(腋温降到37.2℃以下不再回升),症候消失;(2)显效:用药24~48h,体温恢复正常,主要症候大部分消失;(3)有效:用药24~48h,体温恢复正常,主要症候部分消失;(4)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者。

1.5 主要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和症状、体征改善时间。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P<0.05)。见表1。症状与体征各项改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提示治疗组症状与体征各项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短。

表1 2组患者整体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2组患者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比较(±s,h)

表2 2组患者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比较(±s,h)

注:消失时间为患者从开始接受治疗到该症状、体征消失所需的时间

症状、体征 治疗组 对照组 P值消失例数 消失时间 消失例数 消失时间发热 45 3.8±1.6 46 5.9±1.2 <0.01鼻塞 40 4.6±1.4 40 5.8±1.6 <0.05咽红 42 5.7±1.6 42 6.0±1.3 <0.05扁桃体肿大 41 6.1±1.6 40 7.0±1.5 <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外感高热多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基于小儿神经系统未发育完全、神经纤维髓鞘功能不成熟的生理基础上,高热等刺激很容易引起小儿大脑高度兴奋,使得神经细胞产生异常放电,从而引起小儿全身骨骼肌群发生自发性收缩,同时患儿尚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7]。

祖国医学认为,小儿外感高热属于中医外感热病范畴。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多虚,脾虚湿盛;加之肺气虚卫外不固,极易外感六淫、疫毒之邪,且迅速入里化热,湿热交蒸、邪正相争故而高热。临床上外感高热的卫气症候短暂,常表现为肺胃湿热同盛,卫气同病,出现高热,舌红起刺,苔黄厚腻,脉滑数。气分高热为病机转变之关隘,治疗及时,热势顿挫,病速告愈,稍有疏忽,热久必伤津耗液,病情急转,内传营血出现神昏、抽搐、出血、厥脱,变症丛生。故一旦出现发热之症,应急退其热[8-9]。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为复方制剂,每袋含对乙酰氨基酚0.125g,人工牛黄5mg,马来酸氯苯那敏0.5mg。辅料为蔗糖、阿司帕坦、甜菊素、食用香精。适用于缓解儿童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10]。由于西药退热药有不同程度的副反应,且体温常见波动反复,故研制出退热效果好,不良反应小,易于被小儿接受的药物十分必要。

近年来,外感高热的研究已成为中医科研与临床的热点,并展示出卓有成效的前景。随着广谱抗生素的泛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给治疗带来了困难,从目前来看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11-12]。运用孙思邈《千金方》中的大青龙汤治疗小儿外感高热效果不错。大青龙汤加减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功能主治是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石膏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杏仁祛痰止咳,平喘润肠;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大枣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标本兼治,组方合理,大青龙汤加减对治疗小儿外感高热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远芬.62例小儿高热惊厥急救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90-91.

[2] 覃雪梅.80 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588-589.

[3] 宋家华,曾彩琼.小儿发热的中医外治法研究概况[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5):86-87.

[4] 江育仁,张奇文.实用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51-158.

[5] 刘秀凤,张慧琴,杨大男,等.中药复方清热擦剂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2,2(7):589-591.

[6] 谢利.清宣导滞汤合紫雪治疗小儿外感高热32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07,3(4):37-38.

[7] 上官琴琴.小儿高热惊厥46例的急救与护理[J].中外医疗,2010,30(28):62.

[8] 尚红.健儿防惊汤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4):11-13.

[9] 丛惠芹.小儿高热惊厥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9):71.

[10] 高雪红.布洛芬混悬液与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当代医药,2014,20(5):139-140.

[11] 何子强.高热急证中医治疗的优势与不足[J].山东中医杂志,1995,14(5):235.

[12] 朱崇杰.酒精擦浴在婴幼儿高热护理中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6):52-53.

猜你喜欢

外感体征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支楠教授治疗外感温热病经验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