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1-17王立芬

2015年21期
关键词:养老保险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王立芬(1973-),女,汉族,山东聊城市人,中级经济师,本科学历,山东省聊城市医疗保险事业处。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诸如:养老保险资金支付压力大、统筹层次低、基金管理不善、农村养老保险改革步履维艰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努力寻找解决对策:扩大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来源渠道,降低养老保险资金支付压力;尽早实现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早日实现养老保险基金跨区域转移;加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提升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完善养老保险法律法规,增强养老保险的监管力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养老保险的参保范围。

关键词:养老保险;问题;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立健全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而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中之重。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同时我国面临着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的趋势,严重削弱了我国养老保险的保障功能,制约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健康发展。所以,认真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找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努力寻找解决对策是我国社保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养老保险,全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起步较晚,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养老保险制度得以不断完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阶段一:从建国初期到1984年。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百人以上企业职工的养老、医疗、伤残、生育、病假、死亡等待遇作了规定。之后国家又陆续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待遇作了规定,颁布了有关住房、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的法规。

阶段二:1984年至1992年党的十四大。该阶段党和政府开始把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险体系建立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研究和推进。

阶段三: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开始至今。该阶段重要标志是:党的十四大报告第一次明确地把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五个重要环节之一,我国开始实行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养老保险制度应更加注重民生,要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

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起步晚,新中国成立后虽得到快速发展,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我国养老保险资金支付压力大

我国养老保险资金存在巨大的支付压力主要原因有:(1)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老龄化比例不断提升,我国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上老龄化最快的国家;(2)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基金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承担,但受益者却是个人,降低了企业缴纳养老保险基金的积极性,再加上部分中小企业游离在社会保障的范围之外,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无异于雪上加霜;(3)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表现为:“工作的一代”供养“退休的一代”,加重了企业和个人的缴费负担;(4)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正处于转型期,由原来的“企业保险”转为“社会保险”,由于没有历史积累,自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我国的养老保险支付一直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长期依赖国家财政拨款解决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

(二)我国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低

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一直是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内容,它关系到员工的养老保险权益的实现,同时良好的养老保险统筹制度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自由流动,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顺利发展。十八大提出要实现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但全国统筹的梦想落实于实处仍遥遥无期,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仍停留在县级、市级、省级统筹层面,该统筹制度规定:一个职工由一个统筹区域转移到另一个统筹区域,要想领取养老保險基金,需在另一个区域再缴满15年的养老保险费,这严重挫伤自由职业者的参保积极性,更是违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设立的初衷。较低的统筹层面加重了政府的负担,引起一定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风险。

(三)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不善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不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养老保险基金不仅要保值,还要增值,而且还要有一定幅度的增值。然而,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不仅低于国外任何一个实行国债投资的收益率,而且低于国外任何一个实行市场化的投资收益率。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手段过于单一,除部分用于购买债券外,其余均存入国家商业银行,在现下银行存款利率不断降低的情况下,很难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高额收入。如不改革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体制,将会使得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缩水的风险,而且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越多,缩水越多;(2)在监管方面,由于养老机构集征收、运营、核定支付三权于一身,再加上我国缺乏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相关体系法规,很容易滋生使用不当,挪用贪污养老基金,冒领养老保险基金等腐败现象。例如2006年发生的32亿社保资金违规贷款给该市民营企业的“上海社保案”、2007年4月的“广州10.18亿元社保基金遭挤占挪用案”等。腐败现象不仅威胁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严重影响人们对养老保险机构的公信力。2014年12月25日,审计署提出把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审核列为2015年的重头戏。

(四)农村养老保险改革步履维艰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养老保险的改制问题上,一直关注城市忽略农村,导致农民养老困难。随着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土地功能的弱化,传统农村依靠家庭和土地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农民养老需求,在此背景下建立适合农村养老保险体系迫在眉睫。国家出台的相关农村养老保险规定:国家对农村养老保险不提供财政支持,农村居民把参加养老保险理解成国家加重农民负担,对参加养老保险存在抵触情绪,认为参加养老保险还不如把钱存入银行。同时,农民工在城务工参加养老保险,回户口所在地不能续保也享受不到相应的待遇,农民工只能在离开时提取个人账户中的钱,而企业账户中的钱则被扣留,损害了农民工的利益。因此,养老保险对农民工不存在实质性吸引力。综上所述,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巨大缺陷,农村养老保险改革步履维艰。

除上述问题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着提前退休而造成养老基金的收支剪刀差,社会保险费拖欠、拒缴等严重问题,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努力寻求解决对策,尽快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真正实现国家设定养老保险制度的初衷。

三、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对策

针对上文提出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相关问题,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扩大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来源渠道,降低养老保险资金支付压力

(1)扩大基金来源渠道。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变主体是政府,政府承担了保险制度转变期的转变成本,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隐形债务不应由政府全部承担,政府应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筹集资金弥补隐形债务,降低企业和个人的压力。利用社会力量筹集资金要做到:无论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外商投资企业、中小民营企业等都应作为扩大基金征缴面的范围;同时,在基金征缴中各类型企业要做到一视同仁,规定征缴基数,杜绝出现渗漏现象。

(2)降低资金支付压力。第一,降低养老金的工资替代率,可以节约社会统筹基金,抑制提前退休,给补充养老保险留下足够的空间;第二,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在预期寿命和社会保障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尤其要减少提前退休,这样可以缩短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年限,降低养老保险资金的支付压力。

(二)尽早实现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早日实现养老保险基金跨区域转移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由中央统一管理,而针对养老保险中的细节问题可以放权给地方政府。按照十八大提出的精神,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一管理,可以建立跨区域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机制,人员无论转移到哪里都可凭借养老保险卡缴纳养老保险费,享受养老保险所带来的好处,有利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三)加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提升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

养老保险基金关系到老百姓的“养命钱”,在实现保值的基础上最大化地提升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除了购进国债和存入银行的投资方式外,可以把基金合理投资于大型、稳定性好、风险小、收益高的国有优质企业,并建议把基金合理的投入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但是,投资回报的高低与风险是成正比例的关系,所以,在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采取分散投资的方式,可以分散风险。力求探索出管理养老保险基金的成功方法。

(四)完善养老保险法律法规,增强养老保险的监管力度

我国养老保险存在诸多问题,大部分原因是立法理念和制度设计落后的问题。现阶段我们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尽快制定完善养老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劳动人员的养老保障权益,提升劳动人员参保意识。同时,为了切实维护劳动人员的权益,我们应尽快统一管理体制,实行养老保险基金的行政机构和运营机构分开、执行机构和監督机构分设的管理体制,使我国养老保险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养老保险的参保范围

宣传要到位,并逐步完善养老保险教育体系。可通过举办各种类型养老保险知识和政策讲座等各种途径,不断增强个人和企业的养老保险意识,扩大养老保险的参保范围。合理有效的宣传和引导,将消除社会个体尤其农村对养老保险的偏见,促使社会各阶层自愿参与养老保险。

诚然,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养老保险问题,需加快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在世界经济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养老保险的相关精神,建立健全包括农村在内的养老保险法律法规体系,才能使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聊城市医疗保险事业处)

参考文献:

[1] 周宏璐.论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J].职业技术,2011(133):117-118.

[2] 罗方灵.浅谈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野,2014(11):427-429.

[3] 谢庆究.浅析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2(13):65-66.

猜你喜欢

养老保险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对策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