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新毕业大学生生存现状调查研究

2015-01-17魏玉东陈阳

2015年21期
关键词:被访者被调查者受访者

魏玉东 陈阳

通訊作者:魏玉东(1974-),男,汉族,沈阳人,博士,沈阳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就业保障,社会政策。

作者简介:陈阳(1980-)男,汉族,沈阳人,博士,沈阳工程学院文法学院讲师。

摘 要:通过选取辽宁省各个不同高校近五年毕业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经济状况、工作状况、居住状况和心理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他们的工资普遍较低、劳动合法权益保障严重不足、普遍存在心里困惑和利益诉求渠道不畅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辽宁省新毕业大学生生存状况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设计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新毕业大学生

新毕业大学生是指截止2014年为止五年之内毕业的大学生。(包括大专,高职,本科学士,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

2.生存状况

生存状况一般是指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各种活动所处的状态,其主要指标应该包括人们的经济状况,就业情况,居住情况、心里状况等方面。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在辽宁省生活、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并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通过国家统招进入高等学校的全日制专科、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二是毕业后有过工作经历的大学生;三是大学毕业五年内的人群,本文将此对象定义为“新毕业大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

(三)研究方法

课题组选取在辽宁奋斗打拼的近五年毕业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滚雪球抽样方法发放问卷1100份,有效回收1050份。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新毕业大学生经济状况分析

从收入情况来看,被访者的月平均收入在“2001-3000元”收入段的所占比例最大,为39%;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被访者占到11.4%的比例;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被访者,占比最少,只有5.7%;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毕业生的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

从支出情况来看,吃饭费用支出选择的比率最高,为49.5%;其次有23.8%的被访者是衣服费用支出的最多;也有9.5%的人选择了“娱乐费用”。可见,大部分新毕业的大学生每月的支出基本上是维持生活的需要。目前的收入情况来看,大多数被调查者对自己当前的收入不满意,其中认为自己的收入不能满足生活支出的人数占到了31.4%。

(二)新毕业大学生工作状况分析

从就业情况来看,调查对象中有4.8%的人处于暂时性失业的状态,也就是说95.2%的被访者目前都有工作。

从工作时间方面来看,有60%的被调查者“每天工作8小时”,“9—12小时”的占到21%。而在加班工资发放情况方面,有27.6%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加班,能够得到加班工资;然而有高达40%的受访者表示得不到加班工资。

从劳动保障程度方面来看,有46.7%的受访者用人单位为其上了“三险”,17.1%被调查者单位仅仅给上了一险或两险;还有33.3%的受访者“三险”单位都没有给上。

综合上述数据可见,在加班工资的发放方面和用人单位缴纳保险的情况中可以体现大学生劳动权益保障的不完善。分析其原因,在劳动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与雇主在维护自身劳动合法权益的博弈中,大学毕业生为了获得和保住自己的工作,就必须对雇主做出让步。

(三)新毕业大学生居住状况分析

从住房状况方面来看,目前与父母或配偶住在一起的受访者居多,为62.9%;自己单独租房子的受访者为14.3%;和同学或同事合租的占到被调查者的17.1%;也有3.8%的被调查者居住在单位提供的宿舍中。由此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在居住方式上更倾向于与家人居住在一起,这样既够获得较多的情感支持与信任,又能减少自己的开支,省去了房租钱。同时也会有一部分人选择与同事或同学合租,以减轻房租压力。

(四)新毕业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作为具有较高知识的大学毕业生群体,当走出高校的象牙塔融入社会后会面临残酷的工作竞争和来自方方面面的生存压力,其心理状况如何以及遇到烦恼时宣泄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能够间接反映出当他们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或遭遇不公对待时所持的心理态度和可能的表达方式。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新毕业的大学生中有54.3%的人有心理困扰,他们在遇到待遇不公平时,更愿意选择公开化的渠道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尤其是采用网络曝光的方式。调查显示,有高达35.2%的被调查者表示遇到不公时会采取网络曝光的方式,79%的被调查者表示关注网络群体事件,有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会参与群体事件。

三、调查结论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1、在辽宁生活的新毕业大学生工资普遍较低,但大多能自给自足。2、辽宁省新毕业大学生居住较分散且多半居住在市区,除了租房,有些大学毕业生还可居住在单位提供的宿舍里,甚至有部分毕业生已实现自购房。这一方面与生活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的高校毕业生多聚居于城乡结合部的状况有很大不同。3、劳动合法权益保障严重不足。辽宁新毕业大学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不太乐观,社会保险方面缺失较为严重,由于新毕业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还年轻,保险等以后再缴纳就可以,也是因为这种心理导致部分单位将工资定的稍高来吸引新毕业大学生,然后却不给大学生缴纳保险来减少自己的用人成本。4、心理落差较大,普遍存在心里困惑。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工资较低、社会保障状况较差、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加之他们刚刚走出高校的象牙塔,突然感受到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导致他们的心里趋于焦虑状态,对社会产生了恐惧甚至是抗拒的情绪。

大学毕业生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当向上流动的希望被现实无情的否定以后,将给整个社会带来许多不可预测的影响。当前,中国底层知识青年由于不能融入主流社会,进而被逐步边缘化所引发的危机已初露端倪。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在目前网络化的时代,很可能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潜在的危机。上述问题需要政府和学术界给与高度的关注。

(作者单位:沈阳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 蔡靖芳.东南沿海新毕业大学生生存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97-100.

[2] 李俊.近五年毕业的大学生生存状况研究一以南京市为例[EB/OL].http://d.g.wanfiangdata.com.cn/Thesis Y2175920.aspx.2012-05.

[3] 廉思.“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单舒平.西安市“蚁族”群体调研报告[J].青年研究,2011,(11):64-65.

[5] 白鑫钢.当代中国“蚁族”现象解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析学社会科学版),2011,(5):108-109.

猜你喜欢

被访者被调查者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被访者驱动抽样法在中国退役运动员群体调查中的应用
人物新闻采访报道应用情感引导的策略分析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
一个保洁员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