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陈才锜关于新高考的几个关键问题

2015-01-16

新校长 2015年9期
关键词:中学素质改革

记者:新高考改革下校长如何更新理念?

陈才锜:怎么样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怎么样培养出真正高素养、高素质、能力强的全面创新型人才,这实际上是现在高考改革所希望的。怎么样选人,现在高考改革在哪儿,“7选3”就是扬长,希望学生在打好基础上,把自己的特长、最喜欢做的职业选起来,通过新高考,让高校来选择,让国家来选择。

新高考的环境创造起来了,假如校长不好好把握,就会走到另一个死胡同里面去,为什么呢?现在“7选3”了,好,选修课不开,我就专门弄这3门,那就畸形了,所以校长的观念必须要先进,必须要把握大的方向,那就是满足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在激发学生潜能的基础上,让他自主发展,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这一块是最重要的,新高考改革就是向着这方向在走。此外,培养方式这一块未来要求学校重新改,为什么新高考把重点线取消掉,你看看一些山区的县市,几万人参加高考,重点只考十几个人,但就是为了十几个重点呀,牺牲掉多少?过去高考就一次考试,然后又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学校压力太大了,考上20个重点给多少奖励,有意义吗?

新高考就是不要让学校再钻进死胡同里去比,重点线没了,又是“7选3”,各个学校又选得不一样,怎么比?学业水平考和三位一体又来了,三位一体考试,看学生的素质,学生素质好,大学就选你,这就倒逼学校重视学生素质,这又是对学校的导向。现在“7选3”,要求学校培养学生的职业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专业,不再是死读书就可以了,所以慢慢通过高考改革反过来倒逼学校这么做。

那么,校长应该积极地跟进,有些校长老是想着与人家比,成绩高0.1分他就舒服了,但观念就落后了。美国把人才培养提升到什么高度?把教育当作天大的事来做,为什么?因为美国人深知今后退休都得靠下一代,国家的强盛要靠下一代,每一个孩子都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力量,已经摆到那样的高度。你看看我们是否摆到那样的高度了?假如我们能够摆到这样的高度去看“人”的话,去培养“人”的话,校长就知道怎么做?就理解为什么现在要新高考改革,为什么现在要新课程改革?

记者:您认为什么样的课程结构才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陈才锜:学校在设置课程时要适度控制课程门类,不能简单地做加减法,尽可能地避免割裂学科体系,以提高课程的整体效能;对课程进行适当的整合,可以以核心学科为主进行整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为目的进行整合。此外,课程设置要有一定的弹性,选课时间要与学业水平测试时间、高考时间统筹安排,充分赋予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

严格来说高中三年都是基础教育,必修是基础的基础,那么基础课程的学习在三年内要花多少学习时间值得考虑,不要为了选择性而减少基础性的内容,减少课时量和系统的知识体系,避免快速上新课而留出时间进行重复或做题。

如化学学科规定只用一年把必修内容上完,高一的10个月每月两节课是无法完成一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公民所要求的素质教育的,而高二和高三还有两年时间用来发展理论上专长的选修课教学,而实际上在反复做题准备高考。另外,高一必修课完成的内容过多,造成高一要么为了系统性而加课时,要么为了减负担而砍内容,把系统性的知识搞得支离破碎,学科教学规律被打破,教师借助于参考书和习题重拾完整学科知识体系,这对学生的学习负担会大大加重。我认为必修内容系统化既可减负又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新高考新课改新思路,实际上新的思路就是校长们要把握教育的规律,把握这个机遇回归到教育的本质。新高考本来是课程改革在先,高考去适应课程,高考作为一个指挥棒,所以现在用其来改变学校的课程,改变现有的学校教育。

看看我们国家为什么诺贝尔奖到现在都还没有,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存在问题,基础教育假如一直做题目的话,创新哪儿来呀?这就需要学校的课程真正让学生学得活泼学得主动,这样才行。所以高考改革就是反过来促进我们对课程进行重新的整理,促进我们回归到教育的本质。

记者:综合素质评价是否能跟高考挂勾?如何破解这个“怪圈”?

陈才锜:综合素质评价现在基本用于三位一体招生,比如高考成绩占50%,学业水平考试需要几个A几个B,再者就是看综合素质,这块大学招生时对学生有一个测试,测试什么呢?第一测试学生面试的素质表现,第二测试学生对社会问题的一些看法,以文字的形式表现,综合素质评价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是由高校来控制,所以高校为什么喜欢三位一体,就是高校有这么一点自主权。

综合素质评价不是说高校不愿看,而是中学提供给高校的很少,是你中学没给我,现在我只能是用面试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学假如给我了的话,我何必那么样去做,所以现在中学为什么要搭建平台,让学生们去表现,让学生去社会考察,让学生去实践,然后导师把学生的获奖情况都记录下来。如果中学有详细的综合素质报告,到时高校三位一本招生还不想看?

这次北大录取了我们一个学生,一看就满意,为什么?我们给北大提供了他的钢琴10级证书,同时这个学生是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积极分子,写了一篇报告在报纸上发表了,我们也提供给北大,这些大学还不想看?综合素质评价,第一就是高校要相信中学,中学一定要对高校负责,对学生的发展负责,别再造假了,为了提高升学率,把档案写得很好,现在用不着学校这么去做了,你差的东西不会写进档案里面,好的方面你就实事求是地去写,实事求是去做就行了。

综合素质评价靠谁来做?我们现在实行导师制,就有人来做了,又加上用平板电脑,学生有一篇好文章发表,拍照过来,电子档案里面就有了;每一次科技节获奖的,研究性学习论文获奖的,都认真记录下来,学生在校的素质体现都详细写好。同时还能导向学生向着好的方向走,他有一个奋斗目标,比如看着人家的素质报告里面装得满满的,自己的素质报告里面空空的没有多少话,那学生对自身也有要求,所以这也反过来促使学校别再造假,别对学生不负责任。

今后如何给高校提供全面的素质报告,为学生打好基础,形成良好的人格,我们从三大发展去考虑,一个是品行发展;第二个是智能发展,就是他的特长是什么?成绩怎么样?第三个是身心发展,他的体能测试报告全都写在档案里。所以一个学校假如能诚信地做所有事的话,那就好办了,假如不规范的话会出很多问题,为什么现在教育还有一些东西施行不下来,就是我们一些学校总是想走捷径,那样的话肯定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自主招生了,还是要留一块净土在这个地方,让所有的学生看看公平的竞争,绝对的公平,里面没有半点掺假,我想这就是我们名校或者说历史悠久的学校,追求的本色。

延伸文章

浙江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猜你喜欢

中学素质改革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改革之路
在多解中学创新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