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电影影像叙事——基于美学分析

2015-01-15朱彦霏

艺海 2014年11期
关键词:声画纪录态度

朱彦霏

〔摘要〕任何艺术表达形式都有其鲜明的审美价值,纪录电影影像叙事取材于真实,通过影像叙事的方式记录和表现人类与自然的各种现象,并借介这些纪录电影的影像叙事方式,更深层次地了解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使观众认为就是自己生活的世界。这种直观真实、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审美价值的表现形式,拥有较多的观众群。

〔关键词〕纪录电影美学经验影像叙事

当我们睁开眼睛,呈现出来的世界就是一幅幅图像。而纪录电影提供给我们的就是“生活世界”的图像。我们通过这些纪录电影的影像叙事,更深层次地了解到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美学作为纪录电影影像叙事的一种审美关照,对于整个电影的知觉面、故事和观念都起着一种意识形态的作用。纵观以往针对纪录片的美学分析,大多局限于传统的形而上学的“二元论”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让美学的分析很多带有浓厚的主观感性色彩。

一、纪录电影影像叙事结构分析

(一)声画之美。纪录电影影像叙事第一个直观特征就是声音与画面的协调。就纪录电影而言,有两种主观特征,一种是观众,一种是创作者。这两种主观,除去作为纪录电影的纪实特征外,其他就是基于声画所表达的美学特征。相较而言,观众的审美特征与创作者要形成一种共鸣,就必须将“图像意识”贯彻始终。所以,“图像意识”成为声画之美的关键核心。像2014年上映的《爸爸去哪儿》电影版,就是打着纪录电影的旗号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这部电影中,“图像意识”很鲜明,声音和画面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当观众听到电影中萌娃的声音,脑中就已经呈现出萌娃的特征,配之画面的融合,加深了这种立体感。看这部电影很多观众通常在电影院不假思索的情况下就完成对“声画基质”的“赋义”行为,从而知道这部电影影像叙事的内容。如果没有“声画基质”观众就什么也看不到,这部电影最基本的美学感知就无从谈起,美学经验不可能存在。因此,“图像意识”对于纪录电影叙事,特别是“声画一定“奠基性”的作用。

(二)镜像之美。纪录电影影像叙事一是结合“声画基质”,二是镜像之美。这种美使声画所呈现的东西更加丰富饱满。2014年纪录电影《爸爸去哪儿》让观众知道了明星父亲与自己孩子的相处模式;美国2013年纪录电影《极速一生》让观众知道了车手的赛场赛外的生活。如此的例子不胜枚举,纪录电影仿佛就是装着一个我们未知的世界。而观众就从这个世界看到了“镜像生活世界”。“镜像生活”通过“声画基质”承接。观众在看纪录电影时“声画基质”退向次要的位置,更多在于感受镜像之美。这种美可以由一系列相关事件组成,而这些事与事之间未必一定构成故事。《爸爸去哪儿》这部纪录电影中就是如此。即便这样,人们在看电影时,在潜意识已经形成纪录电影影像叙事就是讲真实故事给大家听的概念。

(三)意境之美。而纪录电影影像叙事是通过创作者之手,将原有的现实世界进行二次加工,成为自己的理解,并通过“镜像”呈现。在整个纪录电影影像叙事过程中,事实以感性的方式置入作品中,形成一种观众的美学思维。而这种美学思维就形成了意境之美。这种意境有鲜明的主观特征,因人而异,这可以从观众的影评中窥见一二。像《极速一生》这部电影,在“豆瓣”上就有些人感受到赛车的刺激,有些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不同的感受也让这部纪录电影的意境之美多样而丰富。

二、纪录电影影像叙事审美价值分析

(一)审美价值呈现主流价值。任何艺术表达形式都有其鲜明的审美价值。纪录电影影像叙事的审美价值却是最感性的主观存在的艺术形式。纪录电影影像叙事取材于真实,使观众认为就是自己生活的世界。而作为纪录电影创作者来说,将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以其多重自我进行主观表达,当这种意向性架构成立时,这种审美价值就已经呈现在创作者的脑海中了。但是这种审美价值是不是只有创作者一人才察觉得到呢?显然不是。首先,创作者是为了让观众得到体会审美价值而展开自身的审美体验。其次,创作者所体会的审美价值,是作为一个具有大众主流价值所主导的世界。不可否认,正是“共通性”让纪录电影影像叙事的审美价值引起观众的共鸣。《爸爸去哪儿》影片中父亲与孩子的互动就是一种普世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有父亲,小时候都渴望父亲的疼爱。这种审美价值在电影影像叙事中以感性的方式得以呈现,自然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审美价值是不是功利价值。《爸爸去哪儿》这部纪录电影中,同时体现了两种价值,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但不能由此说使用价值就是审美价值的一部分。回顾艺术史的美学特征我们发现,一件艺术品即有使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正是基于纪录电影影像叙事带来的审美价值有一种先在的认可,才意识到作品之美通过审美主体的艺术性表达会引发种种主观能动性,创作者才会去拍摄这样的作品。《爸爸去哪儿》呈现的是亲情之美,才会进而让观众从中学会如何与子女的相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这种需求才导致这部纪录电影的产生。

三、纪录电影影像叙事审美态度分析

(一)什么是审美态度。米卢曾说过:态度决定一切。作为纪录电影来说,影像叙事的审美态度就决定着整部纪录电影的走向。作为一部纪录电影来说,审美的对象虽然是一个主体,却是一个准主体。这种审美态度就是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表达。这种态度是以一个什么方式推动美学主体展开一系列审美活动呢?它是消级的还是积极的审美态度呢?关于审美态度的纯粹性,我想观众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因为纪录电影的叙事审美态度是一种感性的感知行为,并不是理性主义的认知行为所能诠释和表达的。

(二)虚似的审美态度。纪录电影影像叙事的审美,就观众而言,都是怀着各种各样的态度来“看”的。“看”就是一种审美,但又不全是审美态度,有些可能就是一种虚假的审美态度。何谓虚假的审美态度,就是当人们集中对某一部作品特定的主题引发兴趣,如男性是战争迷,只要战争题材的纪录电影,都会表现特别关注。当一些球迷,对球类纪录电影产生浓厚兴趣……这些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就是一种虚假的审美态度。这些观众只对艺术作品所呈现的主题感兴趣,而非是艺术作品本身所呈现的美学意境。

但这种虚似的审美态度也是现今很多纪录电影高票房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导致了纪录电影影像叙事的非纯煽动化。审美之外的态度就融入在审美态度中了,导致观众作为主体失去了对纪录电影影像叙事的自觉意识,降低作品的审美价值在接受和理解层面的减损。

四、纪录电影影像叙事审美直观分析

就纪录电影来说,影像叙事审美活动采取的主要方法是“直观”,这是条件反射的本能。审美直观,就是在一般直观前提下,本身却又没有积攒美学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审美知觉,就叫审美直观。观众在观看纪录电影影像叙事过程中,所能动用的感官方面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会忽略对象的“存在性”设定,一味沉浸在纪录电影影像叙事世界当中,用心体会,充分发挥感性思维,慢慢去体会和感悟审美价值。

审美直观是一种极端性的审美,是建立在一般直观基础之上的,通过“声画基质”,动用人体感官,所搭建起来的一个美学世界,缺少一般直观的审美就是无视躯体只触及它的灵魂。这种辩证思维过程,在纪录电影影像叙事的审美活动中,就是观众对整部作品从感官到心灵的综合把握。

纪录电影影像叙事所呈现的美学是带有情感的价值表达,具体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横向的维度,即观众与创作者的情感的价值表达。纪录电影影像叙事的内容,通过观众和创作者的理解才能使其内在之美得以呈现,观众的一系列审美活动,才使纪录电影作为审美对象的地位得以确立;观众的情感的价值表达,才能使纪录电影影像叙事之美得到证明。另一个是纵向的维度,永远活在过去的情感的价值表达。纪录电影影像叙事的内容都在描述一段段过去的事情,而非现在,创作者和观众对这部纪录电影的审美经验,会在各自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一一展开。

从美学分析纪录电影影像叙事,都应从多层次、多方面去分析呈现,绝不仅是一种单一的价值观所诠释的美学。创作者和观众都在用自己的内心思维模式,用以客观事实的认定为基础,去思考着纪录电影影像叙事的美学思考。

(责任编辑:晓芳)

参考文献:

[1]聂欣如.纪录片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2]陈国钦.纪录片解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3]周兰.影响对历史的传播[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

[4]宋家玲、李小丽.影视美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

猜你喜欢

声画纪录态度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再一次的声画惊喜之作 Sony索尼KD-65A1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体验出色,声画俱佳,为发烧而生 亿格瑞A11 4K高清播放机
态度决定一切
《科教·纪录》
改善录播的教室环境,提高录制的声画质量
中国刷新一箭多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