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式匹配”让校园大课间活动更接地气

2015-01-14周建光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4年10期
关键词:课间积极性内容

周建光

自大课间活动进校园以来,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制定了“快乐大课间”活动方案,并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但有部分学校片面地追求模式化,导致出现了“模式热”。因此,大课间活动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实现从模式化到模式匹配的转变,从而让学校大课间活动逐渐走向合理化、规范化、特色化。

一、打破单一乏味模式,创造多样性快乐大课间

长期以来,课间活动就是全校学生统一做规定的广播操,其内容单一乏味,形式机械、呆板,学生容易厌倦,不仅体育锻炼的效益低下,而且还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发展学生个性,提高锻炼效率,实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做不同的活动练习,使每一位学生的锻炼效果有所不同,因此,改革传统的课间操活动形式势在必行。打破单一乏味的模式,创造多样性快乐的大课间活动,从而,让学校大课间活动变得更接地气。

(一)创造“音乐大课间”

音乐不仅作为活动期间的节拍,还应让其与大课间融为一体,使大课间活动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进行,陶冶学生的情操。为此,我们停止了几十年不变的《运动员进行曲》,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儿歌,如《兔子舞》《小松树》《阿童木之歌》《丢手绢》《泥娃娃》《茉莉花》等。让整个大课间音乐美和学生自身的动作美融为一体,在学生感受和欣赏音乐美的同时消除了疲劳。

(二)创造“多样性大课间”

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形式不能一刀切,既要照顾到整体性又要照顾到个别性,这样则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诱惑力,适合不同学生参与,有利于激发全体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锻炼机会。整体性项目,比如在做广播操、自编操、健美操、排球操时,学生无论身体状况如何,既然能到校上课就能够参与这项活动,因为此项活动强度小,生理负荷量不大,能达到积极性休息要求,又能锻炼身体。个别性项目,针对那些病、残、弱等学生以及女生的“特殊情况”,均都安排或自主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进行锻炼。如,下肢不方便或身体过胖、行动欠敏捷的学生可选择跳绳、陀螺、垫排球等;上肢不方便的学生可选择踢毽子、跳皮筋等内容;“特殊情况”的女生可选择太极拳、羽毛球或担任游戏竞赛的裁判员,协助老师做好组织工作等内容。

二、跟进人文管理模式,打造给力型阳光大课间

(一)领导重视,群策群力,精心编织一个“54321”大课间框架模式

大课间活动不是作秀,贵在坚持。为使大课间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大课间领导小组,加强活动的组织、策划、安排等来确保学校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成立大课间安全监管小组,对学生活动中的入场、活动、退场、上下楼梯、器材器具使用、技能技巧运用的全方位实行安全监管工作;成立了大课间考核评价小组,根据工作职责与管理制度小组成员对全校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及班级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考核与评价,将结果作为学期工作绩效奖罚内容之一;实行分层管理,充分调动各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的积极性,要求师生全员参与,并由一名校行政领导蹲点一个年级段,负责督促和指导工作,一个班级配备一名副主任,协助训练,负责安全工作,发动人人参与。

作为一个规模型学校组织大课间活动必须考虑到其组织难度和安全隐患,如何做到确保大课间活动“安全、有序、快乐、高效”地进行,我们必须以“54321”的规范模式来实施。“5”是五个到位,即制度到位、时间到位、人员到位、地点到位、措施到位;“4”是四个结合,结合学生的运动技术,结合认知水平,结合场地大小,结合游戏内容与音乐节奏。“3”是三个快乐,让学生享受到大课间活动带来的参与之乐、运动之乐和成功之乐。“2”是两个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和教师全员参与。“1”是一个得益,就是让师生健康得到保障。师生健康得到保障是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最初最终之目的。

大课间活动从学生参与积极性出发,多方讨论有效的组织模式,发挥体育骨干作用,调动体育骨干的积极性,与体育骨干密切配合,多次例会研究,并从教师、学生中征求意见,制定了适合本校特点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做到了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保证大课间活动三十分钟内容多样,民间活动:踢毽子、丢手绢、跳皮筋、滚铁环等,让大课间活动充满古典情怀;现代活动:古代的游戏及具现代的特色,如校园舞、武术操、军事拓展、太极拳等,让大课间活动洋溢时代气息;创编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面对现有体育器材,创编活动内容,使一种器具玩出多种花样,充分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让大课间活动展现智慧火花。另外,把大课间活动纳入到体育活动内容中,从而在时间上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二)以人为本,科学统筹,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大课间活动要掌握好学生的“胃口”。学生的体育兴趣容易激发,但也容易淡化或消失,这也是由小学生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如果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日复一日保持不变,那么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要让大课间活动内容适合学生“胃口”,以娱乐性与竞赛性来激发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使体育活动更加具有休闲性和观赏性。比如“江南Style”“排舞” “街舞”,都是非常流行的舞蹈,平时学生也经常参与其中。又如排球“达人赛”“大课间考级”“拔河”等,竞争性激烈,对抗性强,学生比较喜欢,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活动欲望。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大课间充满活力。利用校内资源,如教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体育场地等,创造性地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如学校在设制大课间活动时,让体育、艺术和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共同参与设计,实现学科资源整合。让音乐教师一起设制大课间音乐,电脑教师设制自动广播系统,体育教师设制班级队形和学校整体队形的设计与变换等等。让大课间不再只是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的事,而是全体学科教师每一个人的事。

让全体师生一起融入到大课间欢乐的海洋中去。班主任在充分利用好大课间指挥棒的同时,要和其他学科教师在合理安排下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同练同乐,既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又融洽了师生感情,相互沟通,促使师生间和谐共处,更调动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教师的身体。体育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全校各种活动内容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同一方向和同一节奏有机结合,需要同伴之间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提高成功率,减少失误次数。从一个个的活动内容中可以看出,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乐园,是提高体育活动实践能力的基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情景创设,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集体或个人表现出色时,得到教师的肯定表扬,学生体验到成功感,愉悦的表情、欢呼雀跃的行为,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大课间活动不仅保证了学生锻炼时间,增强了体质,缓解了疲劳,愉悦了身心,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优良的行为、品质、个性、情感、兴趣等多项素质,训练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等等。因此,要用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在细节上不断打磨,在编排组合上加以改进,在内容和方式上加以拓展,让大课间活动更加切合实际,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未来!

(浙江省嵊州市黄泽镇中心小学 312400)

猜你喜欢

课间积极性内容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