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效果探讨

2015-01-11庄建青

中外医疗 2015年13期
关键词:角型小梁眼压

庄建青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江苏常熟215500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效果探讨

庄建青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江苏常熟215500

目的 探讨和分析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抽选68例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根据抽签法对他们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方法(传统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对比以及分析。结果经过一年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临床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都比对照组的患者要显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好,因而,它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法。

青光眼;原发性;慢性;闭角性;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

青光眼,是眼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性疾病,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危害严重[1]。目前,临床上对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的治疗多是采用滤过手术,即传统小梁切除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近些年来,临床上逐渐开展采用在传统小梁切除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手术方法—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2-3]。该研究随机择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之间在该院眼科进行治疗的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68例。将他们按照抽签法平均的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4例),分别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同时对比并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和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眼科收治的68例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病患。其年龄范围在34~71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1.6±5.7)岁;其中有女性病患29例,男性患者39例;眼压大约在35~60 mmHg之间,平均眼压大约为(42.70±12.03)mmHg。根据抽签法对68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自有34例患者。通过临床确诊所有患者都是单眼患病,并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患者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

1.2.2 观察组对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即先对患者进行球周麻醉,而后做基底结膜瓣(中央高10 mm)和巩膜瓣,并放置丝裂霉素棉片(浓度0.25~0.33 mg/mL)。待3~5 min后,取出棉片,冲洗过滤区,并进行小梁组织常规切除。最后缝合巩膜瓣、筋膜以及球结膜。

1.3 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临床检查结果基本恢复正常,且视力明显恢复;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临床检查结果有所好转,且视力有所改善;无效:病人的各项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均未出现好转,视力也没有变化或严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并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χ2检验计数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眼压在治疗前后的效果

临床效果对比表示,两组患者手术前的眼压大体相当(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的眼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注:为同手术前比较,*P<0.05。

眼压对照组(n=34)观察组(n=34)t值P值手术前(mmHg)术后1周(mmHg)术后1年(mmHg)42.71±12.05(12.84±5.28)*(18.74±6.82)*42.70±12.02(12.31±4.65)*(13.12±4.48)*0.003 426 0.439 247 4.016 01>0.05>0.05<0.05

2.2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经过统计学分析得出,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26/34),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两组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3 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状况

经过临床对比分析得出,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8.24%(13/34),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82%(3/34),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n(%)]

3 讨论

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简称PACG(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是一种常见的青光眼疾病[5]。它的诱发原因尚不明确,主要指的是患者因不同原因使得房角周边虹膜突然关闭,小梁网阻塞,造成房水排出困难,引发眼压的骤然升高,从而产生青光眼[6-7]。它的临床症状较为严重,多表现为视力模糊、失明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均影响较大,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8-9]。传统的小梁切除术虽然临床治疗效果较高,但容易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眼球结构造成改变和破坏,且并发症较多[10]。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水平和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小梁切除术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提升,出现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根据相关研究证实,同传统的小梁切除术相比,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眼压的控制水平更强,临床疗效更佳,且能够有效减少对患者眼球的破坏,其并发症较少[11-12]。临床研究显示,在该次随机择取的68例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患者,其术后1年的眼压值(13.12±4.48)mmHg明显低于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的患者(18.74±6.82)mmHg,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传统切除术患者(76.47%),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其总发生率(8.82%)也明显低于传统切除术患者(38.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实施临床诊治,对患者术后的眼压水平能够有效的降低和控制,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和消除,使其视力水平得到提高和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的改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李建全,乔刚,王晓莉,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12,11(3):185-187.

[2]袁钊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探讨[J].吉林医学,2014,35(23):5179-5180.

[3]张远航.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10(14):31-32.

[4]高志钢,乔秀娟,姜丽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172-173.

[5]张丽萍,王芳.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11,32(11):1455-1456.

[6]敬峥,李洪涛,陈燕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13):1433-1434.

[7]陈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2013,11(4下半月):118-119.

[8]孔凡宏,刘建华,任淑兰,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9,17(11):2100-2101.

[9]朱钢峰.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16(9):1490-1491.

[10]徐常山,郁建平,梅小飞,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10,7(11):846-847.

[11]闻毅颐,李东豪,胡利.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4,35(7):1083-1085.

[12]张利平,李爱珠.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围手术期的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6(4):58-59.

Compound Trabeculectomy for Primary 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 Effect

ZHUANG Jian-qing
Der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Changshou City Second People's Hospital,Changshu,Jiangsu Province,2155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sis of the use of compound trabeculectomy for primary and effect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 patients were.MethodsRandomly selected 68 patients with primary 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 patients in clinical treatment,their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intraocular pressure,1 years of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the rate of complic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Complications of primary effect of the compound trabeculectomy in glaucoma patients significantly,chronic angle closure,good postoperative recovery,therefore,it is a scientific,effective,safe,ideal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Glaucoma;Primary;Chronic;Angle closure;Compound trabeculectomy;Clinical effect

R779.6

A

1674-0742(2015)05(a)-0048-02

2015-01-29)

庄建青(1969-),男,江苏常熟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眼科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角型小梁眼压
小梁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兔小梁切除术后奥曲肽对眼压及滤过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