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并脊髓栓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行脊柱缩短截骨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2015-01-11白力承顾邵

中外医疗 2015年13期
关键词:截骨术矫形先天性

白力承,顾邵

昆明市延安医院骨科,云南昆明650051

合并脊髓栓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行脊柱缩短截骨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白力承,顾邵

昆明市延安医院骨科,云南昆明650051

目的 分析和探讨合并脊髓栓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行脊柱缩短截骨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合并脊髓栓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50例,采用脊柱缩短截骨术对其进行治疗,观察其矫正率、症状改善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冠状面Cobb角为(32.6±15.3)°,与术前的(84.5±20.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率为62.4%;术后共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6.0%(8/50)。结论脊柱缩短截骨术应用于合并脊髓栓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治疗中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先天性脊柱侧凸;脊髓栓系;脊柱缩短截骨术

先天性脊柱侧凸是由异常椎体的形成而引起的椎体缺失,半椎体或者椎体间联合可以引起不对称生长,从而引起继发性畸形。一般在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畸形部位以及畸形类型、节段长短、侧凸程度、可屈性还有进展性等情况不同选择不同治疗手段。该研究分析和探讨合并脊髓栓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行脊柱缩短截骨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现分析2011年3月—2014年3月间在该院治疗的合并脊髓栓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50侧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50例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合并脊髓栓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16例,女性34例,年龄11~24岁,平均年龄(15.0±4.3)岁。根据先天性脊柱畸形Winter分型[1]为依据,对患者进行分型,其中有14例患者形成障碍,占总病例数的28.0%,16例患者分节不良,占总病例数的32.0%,20例患者为混合畸形,占总病例数的40.0%。脊椎圆锥所在平面为:16例患者在L4椎体平面,占总病例数的32.0%,14例患者在L5椎体平面,占总病例数的28.0%,20例患者在L5椎体平面以下,占总病例数的40.0%。合并其他脊髓畸形的患者为:30例患者为Ⅱ型脊髓纵裂,占总病例数的60.0%,20例患者为脊髓空洞,占总病例数的40.0%,10例患者为椎管内蛛网膜囊肿,占总病例数的20.0%,6例患者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占总病例数的12.0%,4例患者为腰骶段椎管内脂肪瘤,占总病例数的8.0%,2例患者为腰骶部脂肪瘤型脊髓脊膜膨出,占总病例数的4.0%。其中6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在手术开始前要先进行骨大孔扩大减压术。50例患者冠状面Cobb角平均为(84.5± 20.4)°,柔韧度平均为19.3%,其中28例Cobb角≥90°的患者中有4例伴有神经症状,侧凸角度比较大,另外22例Cobb角<90°的患者都伴随有神经症状,侧凸角度并不是很大。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对于脊柱侧凸畸形症状比较严重的16例患者在手术开始前进行1~3个月的头环牵引,起始重量为2~3 kg,随后逐渐递增,至体重一半为止。与此同时每天卸下牵引步行锻炼1~2 h,以避免废用性骨质疏松。

1.2.2 手术过程所有患者均采用俯卧位,行全身麻醉。首先,沿上端固定椎棘突和下端固定椎棘突各椎体棘突连线做弧形切口,依次将患者的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切开,并剥离双侧椎旁肌,将融合节段的棘突、关节突关节、双侧椎板还有部分横突等完全显露出来。其次,将合节段内的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并刮除关节面软骨及软组织,使脊柱松懈下来,根据患者的矫形需要在植骨床上对患者置入椎弓根螺钉。再次,采用全脊椎截骨术(Cobb角≥90°)或者凸侧经椎弓根楔形截骨(Cobb角<90°)在侧凸顶椎位置对患者进行截骨术。然后,截骨完成后将切除的椎板和椎体修剪成碎骨粒,植入截骨间隙,并安装内固定系统,将凹侧撑开,并对凸侧进行矫形和加压闭合截骨间隙,采用X线观察矫形达到满意效果,然后重建椎管后壁,并放置引流管,缝合伤口。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要通过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和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对患者的脊髓进行监护。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以及激素治疗(神经症状者),待患者24 h内引流量<100 mL时拔除引流管,并运用支具进行12个月的保护。

1.3 观察指标

测量患者的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计算术后矫正率,并应用应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记录神经症状改善情况。改良JOA评分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侧凸的矫形效果

术后对患者进行24~7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6.8± 10.4)个月。术后冠状面Cobb角为(32.6±15.3)°,与术前的(84.5± 20.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30,P<0.05),矫正率为62.4%。

2.2 患者神经症状的改变

在该组患者中,术前共有26例患者伴有神经症状,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症状的患者有10例,仅有一种症状的患者有16例。随访中发现患者症状均无新发或者加重。两种或两种以上神经症状的10例患者中有8例症状有所缓解,2例无变化;一种症状的16例患者6例完全消失,6例部分缓解,4例无变化。

2.3 改良JOA评分比较

术前患者改良JOA评分为(20.54±3.76)分,术后患者改良JOA评分为(28.63±1.67)分,与术前相比,术后有了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75,P<0.05)。改良JOA评分改善率平均为68.0%。

2.4 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共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6.0%(8/50),其中4例为脑脊液漏,2例为下肢感觉减退转下肢肌力减退,2例为下肢疼痛转下肢麻木,脑脊液漏患者给予体位转换以及引流管控制等保守治疗,另外4例均未给予特殊处理,3个月内症状均消失或者改善。

3 讨论

先天性脊柱侧凸大多是由于环境、遗传、维生素缺乏、化学物质、有毒物质等诸多因素导致的一种先天性疾病。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两肩不等高、一侧腰部皱褶皮纹以及脊柱偏离中线等。早期发病使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由于容易形成进展性弯曲,引发严重畸形,再加上侧凸比较僵硬等原因,因此很少能接受到最佳的治疗[2]。在治疗中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途径,其中非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观察来完成的,主要应用于自然史不明确的病例中;手术治疗包括后路原位融合术、凸侧骨髓阻滞术、半椎体切除术、后路器械矫形融合术以及脊柱截骨术等多种方式[3-4]。截骨术比于传统的栓系松解和侧凸矫形方法在提高矫正率方面更具有优势,据调查研究显示,其应用于单纯侧凸矫形的矫正率大约为59%~62.6%[5]。在该组患者中,脊柱侧凸矫正率为62.4%,与相关报道具有一致性[6]。另外,患者的神经症状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和改善。由此可见,脊柱缩短截骨术应用于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栓系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脊髓张力,提高侧凸矫正率[7]。从治疗的安全性方面来说,传统的栓系松解术治疗脊髓栓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可高达28%左右,而在之前的研究资料中显示,应用截骨术治疗脊柱侧凸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4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与文献报道相近[8]。由此可见,脊柱缩短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栓系的脊柱侧凸并未增加并发症的风险。综上,脊柱缩短截骨术应用于合并脊髓栓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治疗中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刘祖德,李新锋,胡光宇,等.后路单侧经椎弓根半椎体截骨治疗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凸[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1,4(4):270-274.

[2]沈超,陶惠人,黄景辉,等.脊柱缩短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拴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J].中华骨科杂志,2014,34(9):909-914.

[3]王辉,丁文元,马雷,等.应用环钻切除半椎体治疗完全分节型半椎体性先天性脊柱侧凸[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3,12(9):513-517.

[4]季明亮,邱勇.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矫形术神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防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4):334-337.

[5]何雨.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5):78,80.

[6]张琭,李伟,李昌玉,等.一期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112.

[7]张晓辉.先天性脊柱侧弯58例手术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30): 84,86.

[8]周柯新.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辅助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导航系统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24):192.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Spine Shortening Osteotomy Be Applied to Congenital Scoliosis Associated with Tethered Spinal Cord

BAI Li-cheng,GU Shao
Yan’an Hospital of Kunming City,Yunnan Province,650051 China

Objective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ethered spinal cord congenital scoliosis spinal shortening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osteotomy.Methodsspinal cord tethered March 2011 to March 2014 in our hospital treated 50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scoliosis,spine shortening osteotomy using them for treatment,correction rate was observed,as well as concurrent symptoms disease occurrence.ResultsPostoperative coronal Cobb angle was(32.6±15.3)°,compared with(84.5±20.4)°preoperativ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correction rate was 62.4%;after a total of 8 patients complication rate was 16.0%(8/50).ConclusionShortening osteotomy applied to the spine and spinal cord tethered congenital scoliosis treatment is safe and effective,it is recommended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Congenital scoliosis;Tethered spinal cord;Spine shortening osteotomy

R8

A

1674-0742(2015)05(a)-0015-02

2015-01-20)

白力承(1963.4-),男,云南昆明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骨科。

顾邵(1985.8-),男,云南宣城人,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创伤骨科及骨科内固定器械研究及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截骨术矫形先天性
矫形机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三维CT有限元评价Dega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脱位短期疗效
对比股骨开窗技术和大转子延长截骨术在股骨侧翻修术中的疗效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不同温度矫形的7N01铝合金接头组织性能分析
3D打印技术在矫形鞋垫中的应用进展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