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国学经典诵读绽放异彩

2015-01-09麻爱彦

黑河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诗文国学校本

麻爱彦

近年来,孙吴县第三小学积极探索特色化办学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倡导“书香立校,智慧立人“的办学思想,努力构建书香校园,开发了符合我校实际、全面系统的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确立了课程实施方法和途径。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文化,培养了学生的优良品德,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实践研究,探索策略

我校从环境的营造、教学时间的保障、课程内容的设定,实践活动的组织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研究探索出国学经典诵读的策略。

(一)在课堂教学中引导

我校将经典诵读的指导纳入校本课程体系,每个班级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诵读校本课。要求教师注意课内外诵读的衔接,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让学生觉得诵读国学经典并不是一件难事,而且可以从中感悟到非常深刻的道理。比如,给低年级学生介绍司马光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的故事,从砸缸一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很有智慧,而且他读书也很勤奋,怕自己睡着,完不成学习任务,就睡警枕(一个圆木),只要一动,自己就醒了。古语说:“汉看将,宋看相。”司马光后来成为宋朝的宰相……教师讲述这些内容,学生自然很爱听。再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教师如果借机与学生聊聊《水浒》中人物的性格,学生定会兴趣倍增。在日常教学和校本课程展示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意境;要不拘泥于教材,结合活动主题引经据典,拓展知识,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要注重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使学生掌握诵读经典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诵读的能力。

(二)在环境氛围中渗透

我校十分重视校园墙壁文化建设,校园墙壁文化这本蕴藏着无穷魅力的“活书”在诵读活动中发挥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学校的校园文化长廊中经典诵读的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功能 。为了营造诵读的氛围,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各班还成立了图书角,开放了阅览室,拓宽了师生阅读的空间,提高了阅读量。通过打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大多数学生的诵读兴趣明显增强,知识储备量也明显提高。

(三)在活动中内化

学校利用多种渠道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扎实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把学习内容内化为行为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如举办各类诵读竞赛,校园广播站设立“诵读经典”专栏,组织学生编写经典诗文手抄报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提供锻练能力的机会。学校还将经典诵读与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诵、背、书、唱、画、演中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如每天的校本操音乐是三字经歌曲,学生在悠扬的歌声中边背诵边舞蹈,整齐的队伍,协调的动作,磅礴的气势,铿锵的音韵,构成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刚开始时,有些家长还心存疑问:“学这些古老的东西有什么用?孩子能懂吗?”如今家长们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很多家长反映,如今孩子们变了,懂得为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茶,吃完饭能主动收拾碗筷,对长辈也很有礼貌。教师们也反映,自从接受国学教育之后,学生们变得更加谦让,团结同学,尊重师长。 国学经典诵读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二、循序渐进,初见成效

我校通过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引领师生成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诵读国学经典的氛围越来越浓。和活动前相比,低年级学生阅读和识字量增加了,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下笔有言,语句流畅,在各级各类征文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学生们通过读经典领悟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在与诗文的对话中学会了尊重,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自律,学会了奋斗。

3.课题研究以来学校荣获了多项荣誉,如明德学校全人教育甲等奖、全省明德小学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级“中华魂”读书活动先进集体、省级阅读活动先进集体等。课题组教师的优质课《古诗二首》获省级特等奖,论文《“书香”从朗朗读书中飘来》获一等奖。

三、总结提高,延续发展

课题组教师经过扎扎实实的实践与研究,初步积累了一些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的经验。下一步,教师们将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实施和延续诵读经典诗文活动,让师生们更广泛地使用经典诗文”这一课题。今后我校将积极开展诵读经典诗文专题交流和学习观摩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以活动为平台,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教师经典诵读教学的水平;向社会和家庭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开展经典诵读,是一项不带任何功利性质的实验,它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这一教学活动,让学生置身于书声琅琅的校园。我们相信,今天读经典的稚子孩童,明天将成为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诗文国学校本
“垂”改成“掉”,好不好?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